第3章 可怕的拖延者界——拖延到底害你有多深
拖延会慢慢消磨人的心智,慢慢吞噬人的健康,使人情绪低落,精神颓废,身心受到巨大伤害。生活因此失去了色彩,事业因此迷失了方向,从此与孤独、颓废为伴。一次拖延,次次拖延;一事拖延,事事拖延,直至悲催的人生落下帷幕。这不是夸大其词,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事求是。
拖延症拥有巨大的负能量
拖延症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爆发出的巨大的负能量将给你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
第一,拖延会耽误学业或者工作。拖延的人不重视时间,办事拖拖拉拉,什么事情火烧眉毛了都不着急,总是把工作或者学业拖到最后一刻。等最后一刻到来了,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极有可能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时机。
经常有人说:“我知道今天该做这件事,但我今天心情不太好,没有状态,还有现在的时机不成熟,现在做肯定做不好,还是以后再说吧!”于是开始拖延,把该做的事放在一边,成功就这样渐渐远离。
很多人喜欢制订计划,在制订周密的计划中能获得部分满足感。但是如果只制订计划而不行动,或者即使行动了,也拖拖拉拉,那么收获的只能是失败。
在这个“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办事拖延,错失良机,无疑就是在“图财害命”,会给个人和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二,拖延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任务越来越明确,每个人通常只负责整体任务的一小部分。如果个人不能按时完成分内任务,则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进而影响整体任务的完成。拖延者也会因此受到团队中其他人的质疑和误解。长此以往,团队协作就会遭到破坏,拖延者将极有可能被“清除”出团队。
一个团队承接了一幢高楼的承建任务,团队中有人负责打地基,有人负责房梁方面的工作,还有人负责房屋封顶,各个环节相互呼应,共同构筑成一个整体,形成最后的成果——一幢高楼。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哪个环节拖延造成了工作没有按期完成,则势必影响其他环节,最后影响整体工程。假如负责地基的小团队因为工作的拖延,使得地基设计、施工草率了事,并最终导致整幢大楼的坍塌,那么将使得团队中所有其他成员的工作成果都化为泡影,并浪费大家的时间,结果不可谓不严重。
生活中的拖延同样如此。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多种角色,常常是父母的孩子,小家庭中的顶梁柱,还是公司的员工。我们的时间分配具体化到每份责任和义务上,对具体事宜的安排,可能每分每秒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出现了拖延,就会带来很多冲突和麻烦。比如,你答应周末带孩子春游,可周五的时候因为你工作的拖延,没有完成任务,迫于压力你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完成。带孩子出去游玩的计划就泡了汤,这样你既失信于孩子,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但自己身心疲惫,而且家庭关系也会紧张起来。
第三,拖延会影响情绪,造成心理失衡。同毒品让人上瘾一样,拖延的习惯一旦形成,同样也会让人上瘾。而一旦上瘾,则会令拖延者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进而影响拖延者的情绪和行为。长期下去,则会造成拖延者心理失衡,甚至会产生心理顽疾,极难清除。
第四,拖延会拖垮身体,造成恶性循环。通常,拖延者都是很痛苦的。为了缓解这种心理痛苦,他们往往会借助喝酒、吸烟、晚睡等方式麻痹自己,长此以往,势必会拖垮身体,造成身心伤害。而身心的不健康会进一步加剧拖延的破坏力,拖延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摧残身心健康,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精神方面:情绪低落,身心俱疲
事实告诉我们,拖延行为是会影响精神状况的。它的演变模式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拖延,一些重要的事情被耽搁了;由于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还要花更多时间在这项工作上。
当初可能是因为没有尽力,工作效率低或者其他事情的插入而导致应该完成的重要事情被拖延,现在的工作是在弥补过去的延误。由于没有一鼓作气完成工作,所以后期的弥补工作将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这往往使人感到身心俱疲,并且这种行为一旦养成,就很容易变成一种拖延式的自我折磨,让自己的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和疲惫状态。
黄欣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主策划人员,周四早上的时候,主管领导交给他一项策划任务。依据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黄欣的工作效率,他很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完成这项任务。可是黄欣因为下午要赴一个朋友喝茶的邀约,所以不得不把这件事暂时给耽误了。由于主管领导在交给他这项任务时反复交代过这项策划任务的重要性,所以黄欣在和朋友喝茶的时候也神情恍惚,脑海中反复想着那个策划。
周五的时候,黄欣继续做那个策划,他发觉身体有些不适,而且昨天想好的策划好像也全忘记了。于是他决定再好好想想,很快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周五下班的时候,黄欣终于完成了策划工作,这项本该用时一天的任务因为拖延实际上用时一天半,白白浪费了半天的时间,不仅如此,黄欣还感觉自己情绪低落,并且身心俱疲。
如果黄欣真能认识到拖延的害处,并下决心改掉它,也算是从泥潭中拔出了脚。实际上,人们原本并不想让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只不过一次次无意识的行为拖延,让这种精神不佳成了必然结果,因此归根结底,罪魁祸首还是拖延。
工作没成绩,生活不快乐,这是沉溺在低落情绪中的人们惯有的状态,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因果效应。如果在第一时间,心无旁骛高效率地完成工作,那么将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和调养自身,这样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更使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只有认清这个逻辑关系,才会有的放矢地避免或者医治这种“疾病”。
人的精神状况和拖延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力量感,可以让疲倦等很多不良的身体信号不会轻易泛滥,工作效率也会保持在很高的水准。身体处在活跃的状况下,大脑会时时提醒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手头工作,因此拖延也就不易发生。
反之,如果处于情绪低落,身心俱疲、精神欠佳的状况,大脑昏昏沉沉,四肢无力,精神萎靡,那么就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情,拖延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综上所述,要想不被拖延俘虏,不成为拖延的奴隶,让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就要把拖延拒之门外,远离它,扼杀它。
事业方面:缺乏热情,一生平庸
生活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更没有价值观,他们浑浑噩噩,每天都干着一成不变的事情,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着。是什么造成了他们这样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工作,他们通常秉持怎样的想法。
“努力工作?什么是努力工作?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从何做起。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在努力工作。”
“换什么工作?在哪儿还不都是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人家让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混呗,啥工作不就是个混!”
“没想过做出什么成绩来,熬过一天是一天,反正干一天给一天的钱,没想那么多。”
以上就是这些人内心对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这样消极的心态下,他们随波逐流,从不主动做事,对手里的工作应付了事,拖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同时他们对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在他们看来生活本来就该如此。
严格来说,这是一种碌碌无为的工作状态,虽然这种工作状态与严格意义上的拖延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其中却无一例外夹杂着拖延行为。在这种工作状态下,人很难积极行动,努力工作,多是在“被迫”做事。这种工作态度正是滋养拖延的沃土。试想一下,有这样的沃土滋养,拖延又怎么会不快速“生长”起来?
随波逐流,拖延做事,注定一生平庸,正如一首歌词所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在于奋斗,只要你拒绝随波逐流,拒绝拖延做事,生活定会向你展示希望和阳光的一面。下面事例中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结局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小田和小婷是从贵州同一个偏远山村走出来的好姐妹。在老乡的介绍下,没有多少文化的俩人一起在省城的一家大酒店做清洁工。俩人一起租了房子,一起上下班。俩人的起点可以说丝毫没有差别,可是5年后,俩人的情况却有了极大的变化。5年后,小婷成了这家大酒店的大堂经理,而小田依旧只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
俩人的起点一样,为什么短短几年俩人的差距就变得这么大呢?原来,这是俩人工作态度不同的结果。小婷是个要强的女孩,她不甘心自己永远就做一个清洁工,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工作中,她干净麻利,从不偷懒,不但按照酒店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分内工作,而且还在业余时间研读了酒店管理的成人教育课程。在合适的机会向酒店管理者建言献策,努力完善酒店服务体系,逐渐取得了酒店管理者的认可和赞赏。
而小田却与小婷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她虽然也梦想着美好的未来,但却不想为梦想努力。工作中,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了事,能不做就不做,能够拖延的事从不按期完成,都是到了无法再拖的时候,糊弄一下,蒙混过关。不干活的时候,总是将自己投入言情小说和“口水电视剧”里,浪费了大好时光。
付出终有回报。5年后的小婷获得了酒店管理成人教育学历,而且被酒店最高管理层提拔为酒店大堂经理,全面负责酒店餐饮、客房、娱乐的日常工作。而小田与5年前没有什么两样,依旧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
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是随波逐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便拖延,做一个平庸之人,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浪费每一分钟,勤勉努力,做一位生活的强者,相信你不难做出选择。
心灵方面:恐惧失败,丧失动力
动力是什么?通俗些说,动力就是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发展的力量。动力是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付出劳动的支撑。只有有了动力,人们才能在一次次遭遇困难、面临困惑时,不断地付出行动,坚定不移地前进。
但是动力不是总会有的,它也有丧失的时候。动力丧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没有了动力的支撑,人常常会忘记应该怎样树立一个希望,怎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艾琳在高中阶段就被公认为一位有艺术才能的人,她天赋出众,而且学习刻苦,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最终考入了一所知名美术院校。在这所美术院校,艾琳依然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成绩突出的她很快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毕业后,艾琳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被招聘进一家知名广告设计公司,待遇非常优厚。艾琳也十分兴奋,她曾经多次憧憬自己成为首席设计师的情景。最开始,艾琳不负众望,设计的东西令客户很满意,公司的人也很快都知道了艾琳的大名。可是,同事们的羡慕和恭维渐渐成了艾琳的一道精神枷锁。她开始害怕自己犯错,害怕大家不再承认她是个优秀的设计师。
对失败的恐惧禁锢了艾琳的头脑,在接下来为客户设计的几个广告方案中,艾琳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却没有获得客户的认同。重新设计之后,客户依然不满意。身体上的疲惫与精神上的挫败感使艾琳对失败的恐惧越来越重,她不停地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客户为什么一直不满意?难道真的是我设计的东西不好吗?”“我不能失败,那样会叫同事们笑话的,我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同事们继续高看我?”
这样的心理重压使艾琳感到越来越累,时间一长,终于有一天,她感觉再也无力背负起这种心理重担,索性放缓了手里的工作,而且一放再放,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
以前,只要一接到设计方案,艾琳马上就会行动起来,找资料,想创意,可是现在她常常拖到客户打电话催时才匆匆忙忙加班设计。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难度可想而知。艾琳只有应付了事,客户自然不满意,还要反复修改。
艾琳在恐惧失败中变得思维僵化,屡次的失败使她充满了挫败感,同时,她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水平欠佳,结果总是陷入拖延的僵局。可是,拖延往往又会造成她更严重的内心恐惧,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艾琳深陷拖延和恐惧的双重泥潭中无法自拔。
艾琳的拖延源自于她对失败的恐惧,或者说对失败的恐惧造成了她的拖延,反过来,拖延的产生又促进了她的失败,加重了她的挫败感。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让她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她的希望和梦想由此破灭。
从专业的角度讲,艾琳的这种拖延实际上是自我定位和价值观被局限化、固定化后的动力缺乏式拖延。
动力缺乏式拖延,会使工作目标迷失,使维系工作的恒心变得薄弱,使当事人很坦然地告诉自己“放弃吧”。做事总是有始无终,未来就会变得缥缈,如果任其发展,则人生很难再有成就。
要想摆脱动力缺乏式拖延的束缚,只能先战胜心魔(比如战胜对失败的恐惧),让积极进取的渴望战胜一切负面情绪,释放属于自己的正能量,最终取得胜利。
不知不觉患上强迫症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虽然清楚那些毫无意义或者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来源于自身,并且极力抵抗,但是始终无法控制。
“这个方案是不是还有不足的地方,我可以继续修改。”“我不放心这个工程的质量,我还要继续抽样检查。”这类强迫自我、过度要求自我的行为就是强迫症的表现,它往往会使人产生焦虑、恐慌等多种不良情绪,如有的人非常讲究卫生,每天强迫自己洗手几十次,甚至连手都被搓破了;还有的人担心家里的门没有锁好,要返回去五六次查看门是否锁好,严重者为此干脆不出门。
强迫症患者的这种病态行为常常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维持在原点,止步不前,严重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做事。从这个角度讲,强迫症可以说是拖延的另一种表现。
强迫症的产生与拖延有很微妙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想把事情做好,做到完美,可是缺乏自我调整和规划的意识,致使在追求做好、做完美的过程中,频频遭受挫折。
还有一些人总在小细节上吹毛求疵,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工作已经完成了。过度地追求完美,反而造成了更多时间的浪费。人的精力和能力总归是有限的,反复地强迫自我会造成视觉和感官的疲惫,使其难以维持好的状态进行下一份工作,这样强迫症就产生了,拖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赵志华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质量监督员。他在负责一个酒店施工的时候,一方面督促施工部加快进度,另一方面要求施工部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善尽美。他亲临现场,对每一个施工细节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稍有不合理的地方,他就会要求重新施工。
这样,在公司所有项目提交的时候,赵志华负责的酒店施工项目总是最后一个提交,而且他的苛刻要求,引起了施工部的对抗情绪,致使这个项目施工质量不尽如人意。为此,赵志华受到了公司董事会的批评,他自己也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最后不得不提交辞呈。
赵志华的自我强迫不但没有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也让自己和施工部人员身心俱疲。他不想浪费时间,但却因为过度的要求,反而拖延了工程的进度。凡事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如果追求绝对完美,则有可能被完美所伤。实践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留有不影响大局的缺憾可能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一味追求完美,会造成情绪上的压抑。另外,精神高度集中还会带来更严重的抑郁和恐慌。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人的精神就会出现毛病,也就可能因此患上强迫症。一旦患上了强迫症,那么就预示大麻烦来了。强迫症对身心有极大的伤害,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痴呆症等疾病。
强迫症带来的拖延虽然可怕,但是并不难治,只要适度降低对自我的要求,不再强迫自己过度追求完美,允许自己合理“浪费”点儿时间,将时间合理、充分利用,这种类型的拖延就会得到有效的“治疗”。拖延牢牢扎根心中的时候才意识到自我强迫,这是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根源,那时候我们的身心可能已经遭受了严重创伤。因此,对这种类型的拖延症,要以预防为主。
不思进取,成为职场“橡皮人”
职场中有一些颇懂职场中庸之道的人,开会时如果不要求他们发言,他们从不发言,即使发言,也只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平日工作中,他们也只是干自己分内的工作,从不超职责行事,安分守己地工作。他们秉持职场中庸之道行事,绝不让自己当出头鸟,更是避免自己成为靶子。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业绩平庸。
表面上看,他们安分守己,做好了分内工作,实际上,他们不思进取,缺乏必要的上进心。这类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职场“橡皮人”。
为什么对他们冠以“橡皮人”的称呼呢?下面是对“橡皮人”的一些描述: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好像是用橡皮做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包括建议、意见;对批评和表扬不当回事,不会因为犯错而产生耻辱感,也不会因为某方面出色而产生荣誉感。这些都是职场“橡皮人”的特征。
实际上,职场“橡皮人”的诞生与拖延行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努力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升职、加薪都无望,既然这样,我又何必费那个劲,还不如得过且过,就这样呢!”
这是很多职场人士都曾有过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人如果不思进取,那么拖延就会见缝插针,久而久之,工作就会应付了事,拖延也就成了如影随形的“恶魔”。
其实,不管你面临的工作环境如何糟糕,只要你保持上进心,努力工作,总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如果被拖延缠上,则很难脱身。
文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开始的时候,她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努力工作,积极学习,经常不计报酬地加班。然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在她工作两年后突然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嘉变得做事拖拖拉拉,也不爱学习了,与原先熟悉的同事也日渐疏远了起来,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与公司的一项管理制度有关。这家科技公司为了调动基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采取从基层选拔管理人员的制度,基本上每一年便会提拔一批优秀的基层员工。刚开始的时候,文嘉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去争取,但出于某些考虑,公司领导没有提拔文嘉。在经历了两次选拔失败后,文嘉失去了信心。眼看着资历比自己浅的人都升到了领导职位,文嘉更是心灰意冷,从此便不再热心对待工作,拖延、应付随之而来。
为顺应迅猛发展的业务需求,公司又招进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薪比文嘉要高。文嘉感到特别不舒服,认为自己一名老员工还不如新人“吃香”。她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厌烦,越来越敷衍,能凑合就凑合,凡事都是贴着公司的底线来做。公司领导及时发现了文嘉的变化,曾找她谈过几次话,可文嘉什么也听不进去,对领导的要求也置若罔闻,领导也放弃了对她的规劝。文嘉依旧拖延做事,不思进取,成了职场上不折不扣的“橡皮人”。终于有一天,文嘉工作不下去了,选择了离开。
职场中不乏像文嘉一样的职场“橡皮人”,他们通常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之后,表现出厌倦工作、不思进取、拖延做事、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橡皮人”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无奈情绪。通常是经过几番努力,但总是事与愿违,或者是达不成目标,或者是无法升职、加薪,无奈之下只好自我安慰,甚至索性放弃努力,并暗示自己要知足常乐,久而久之,变得麻木不仁,最终成为职场“橡皮人”。
另外,过大的压力也是造成职场“橡皮人”现象的重要原因。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长期过大的工作压力却往往会引发自暴自弃。看不到希望自然容易让人丧失信心,久而久之就会精神懈怠,进而滋生消极应付的心理,严重者甚至会自暴自弃,最后造成不思进取,工作混日子的“橡皮人”状态出现。
不管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不思进取,拖延做事。显然一个应付工作、拖延做事的人是很难做出成绩的,如果不摆脱这种身心束缚,不从这种糟糕的状态中走出来,那么其人生的前途必定是灰暗的。
对号入座
你是不是职场“橡皮人”
相信每一个有激情的人都不想心甘情愿地成为职场“橡皮人”,都不想被冠以不思进取的“垃圾人”的恶名,但你到底是不是职场“橡皮人”,或者有没有“橡皮人”化倾向呢?做完下面的测试就可以知晓了。
(1)无论是哪个领导主持会议,也无论是部门的小会还是公司的大会,你都不由自主地走神。
(2)平日里感觉自己的工作很简单,可以从容应付,不必着急完成,可是往往没有及时完成任务,造成拖延。
(3)对批评不放在心上,即使在全公司员工面前被点名批评,也不太往心里去。
(4)对奖励,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奖励,还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一概不关心,也不期待。
(5)一年时间或者一年以上时间没有受到任何表扬,也没有遭到批评。
(6)对公司的变化,如制度改革、人事变动,你都不“感冒”,很淡定,好像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7)私下认为即使努力工作,业绩突出,也不会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8)私下认为工作混混就过去了,不能过于认真,过于认真就无法工作,同时也会得不偿失。
(9)总是奇怪自己为什么得不到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10)感觉新人个个虽然志向远大,但能力不强,视野也不够开阔,只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测试结果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与自己情况相符的个数为1~3个,那么说明你现在还不是职场“橡皮人”,但是已经出现“橡皮化”倾向了。处于这个阶段,要引起注意,谨防情况继续恶化下去。
第二种情况:如果与自己情况相符的个数为4~6个,那么说明你现在已经是半个职场“橡皮人”了,你的工作激情所剩无几,工作效率也已经因为拖延而下降了许多,可能由于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所以尚能应付工作。
第三种情况:如果与自己情况相符的个数为7~10个,则说明你已经是个货真价实的职场“橡皮人”了,你的工作热情已经彻底消耗殆尽,不思进取,拖延成性,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而极为低下,每一天的工作就是在混日子。
“橡皮人”状态会断送我们的职业前程。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橡皮人”化的倾向,就要提高警惕,找到根源,对症下药,避免进一步“橡皮人”化。
“橡皮人”状态的产生与工作激情的缺失和过高的工作压力有密切关系。为了保持工作激情,减缓工作压力,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比如和朋友爬山、游泳,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义工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