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会拔罐刮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什么是“痧”刮痧与痧

痧,最初在中医的概念里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刮痧后出现的痧痕,而是指一类病症,称为痧证或痧气。它不是某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症状,因此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痧惊合璧》中介绍了四十多种痧证,如“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里的破伤风,“绞肠痧”即霍乱,“痧子”即麻疹,“风痧”即小儿常见的风疹。另外,民间还有“寒痧”“热痧”“暑痧”“暗痧”和“青筋痧”等说法。

刮痧最初是专门用来治疗痧证的。它是利用表面光滑的硬物作为工具,配以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特殊部位(经络、穴位、疾病反应点等)进行反复刮拭,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刮痧在古代称为砭法。据古书记载,中医的治疗手段有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六种方法。砭法除了治疗效果特别好以外,还具有简单直接、无副作用等优点,能随时随地用来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因此古人将砭法列为各种治疗方法之首。

患者经刮痧治疗后,局部皮肤表面会出现鲜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中医认为,这种斑点是潜伏在人体内的一种致病因素,通过刮拭等方法可使其排出体表。因此,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而“痧”也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痧疹”。清代邵新甫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它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的一种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