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第一本游戏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不同阶段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重点

1~1.5岁:开发宝宝的右脑

语言生动形象、感情丰富

父母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可适当夸张自己的语言,让声音更加生动形象,多用一些宝宝喜欢的、容易理解的词语,如拟声词、重叠词等,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表现愉快、愤怒、失望、难过等情绪,睡前故事就会更精彩。为宝宝讲床边故事,要用感情来表现气氛,而且要轻柔甜美。讲故事之前,最好先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容,那么讲起来一定很自然生动。

音乐开发宝宝的右脑

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被称为“语言脑”。大脑的右半球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音乐脑”。由于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而“语言脑”的利用率则特别的高,“音乐脑”的利用率则特别的低,从而造成左右脑的功能失调。

当我们越多地使用左脑时,右脑使用的机会就会越少,甚至会关闭。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但全世界大多数人一辈子开发和使用的右脑不足4%,大部分的右脑在“睡大觉”,白白浪费了,这是令人吃惊和遗憾的。

由于“音乐脑”能使人产生创造力、联想力、直观力、想象力及灵感,所以如能够设法开发利用“音乐脑”,那将会提高人类的智能。研究者强调,“音乐脑”在幼儿时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音乐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始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音乐脑”的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儿期如能让宝宝经常学音乐、听音乐、就可以大大地开发“音乐脑”,提高宝宝的智能,这对宝宝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音乐是人的七情六欲的表达方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开发右脑的作用。

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没有详细意义指向的;温馨柔美的;有艺术价值的;与宇宙生命同步的音乐是比较适合的。

想象力的发展

宝宝想象力的发展与他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假定给宝宝一个空盒子,1岁左右的宝宝首先想到用嘴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究空盒子的奥秘,他也可能将空盒子扔到地上,看盒子从空中直接冲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滚动的情景,欣赏盒子掉落地面时发出的声音。并且,宝宝会一直尝试,一再地确认他所观察到的因果关系。

到了1岁半时,宝宝明白了盒子的用途,他可能会把一些小东西塞进盒子,当成他藏匿各种宝贝的仓库。到了2岁时,宝宝已经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他会挖掘出盒子的一些新功能,比如把盒子当成帽子戴在头上。

到了3岁以后,宝宝想象力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他可能将一个简简单单的盒子想象成快艇、小动物的家、魔术盒,或者其他大人根本想都不会去想的东西。

因此,1~2岁是宝宝想象力的萌芽时期,这时宝宝会将椅子当汽车开,将木棒当马骑等。

3~4岁想象的内容是自己不熟悉的或没经历过的,但是现实中有过的,如:过家家,角色扮演(老师、学生)等,这种年龄的小孩想象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不可能想象出现实中从未有过的事物形象,心理学将这种想象称之为再造想象。

alt

1.5~2岁:用音乐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宝宝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智力活动高度整合的结果,表现为思维和行为不受固有位置、角度、习惯的束缚,善于形成新观念,产生新想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看到发展的新趋势,预见到新结果。

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关键是让他参加各种各样的实际活动,对于2岁的宝宝,活动主要是游戏。父母要珍惜和尊重宝宝的创造,不要随意否定他们的创造活动,打击他们的创造积极性。父母要明白,创造始于问题,源于想象,兴趣是宝宝创造的动力,鼓励是维持宝宝创造兴趣的营养剂。

积极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和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宝宝的创造力呢?

alt

动感乐声培养训练

在这个时期,要培养宝宝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宝宝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还能促进宝宝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宝宝出生后的前一两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宝宝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力,这时期可以让宝宝听一些暖暖的轻音乐,听舒缓的、优美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及其他世界名曲或是中国的古典名曲都可以。

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音乐听觉的启蒙,这对宝宝早期音乐能力的建立大有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听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内容必须健康,情绪积极向上,符合宝宝的身心特点,那些高雅的歌曲、有趣并且有节奏的乐曲都可以发展宝宝的音乐想象力。此外,大多数的宝宝都会喜欢用动作来表达他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父母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引导宝宝协调他的动作和音乐节拍,这对培养宝宝的节奏感很有帮助。

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宝宝想象力的最原始表现在2岁左右才能观察到。宝宝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简单行为,反映到游戏中去。比如,宝宝喂布娃娃“吃”米饭,把小凳子当汽车开,模仿妈妈安排他的布娃娃吃饭、睡觉、喝水等等。

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宝宝想象的内容不丰富,这与宝宝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很大关系。妈妈经常会看到宝宝在向妈妈展示自己作品时,往往限定在某几个事物的范围之内。

想象没有目的

宝宝的想象力是完全没有目的的,在进行某个活动或某个游戏之前,宝宝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有的时候妈妈去问他在干吗时,宝宝经常是不回答,或者说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思维发展特点影响:宝宝的想象更多依赖于感知形象,特别是视觉形象。在宝宝的游戏活动中,如果没有可玩或可操作的材料,是很难开展想象的。

动作可以帮助宝宝去感知眼前的事物,从而出现新的形象。妈妈的语言提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宝宝想象的发生,在宝宝的活动中,妈妈可以通过提问或提示的方法来唤起宝宝大脑中的有关形象,从而促进宝宝想象力的产生。

这个年龄的宝宝想象力发展迅速,想象的内容丰富,但是他们往往把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混淆,把明明没有的东西说成是真的。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同时辨别能力也较差。

2~3岁:减少束缚发展想象力

引导宝宝去感知画

大人们不要直接告诉宝宝画的内容及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谈话的方式引导宝宝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帮助宝宝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发展。大人们可从“你看到什么”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从“你心中有什么感觉”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的情感;从“你感觉它的线条、形状、颜色、构图怎样”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的形式;从“请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引导宝宝回顾和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

不要束缚宝宝的想象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幼儿园的宝宝、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图形“O”,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宝宝却说了许多小学生、中学生、成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小宝宝的想象力。

用艺术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美术和音乐活动是发展宝宝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宝宝尽情地画,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宝宝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宝宝大胆想象,大胆尝试,这不仅可以激发宝宝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音乐也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音乐可以促进宝宝去做相应的律动及相应的游戏。

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使宝宝产生相应的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起点

大自然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同的。而每一个不同的人都能够自发地建立起一套生存和发展的系统,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能,因为这一点世界才变得精彩、变得有创造力、变得有魅力和充满生机。

没有想象力,不仅是丧失了良知和信仰、道德和理想,同时还丧失了文化。

因为想象力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是将人类精神向理想状态引导、提升的有效方式,所以,想象力的丧失也就证明了一种文化的动能和内在生机已经丧失。或者换一种说法,一个民族丧失了想象力,也就成为了文化之外的存在物。这样的存在物不但会憎恶想象力,也会憎恶文化本身。一个没有想象力的社会,不但是反信仰、反良知、反道德、反理想的社会,同时必定还是反文化的社会。

alt

语言、思维习惯可以培养和塑造宝宝的思维模式,仅仅在意识状态中掌握了新教育的观点和教育思想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当你在面对宝宝的时候,表现的仍然是你过去成长的经验和习惯。总是让宝宝怎样、怎样去做,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宝宝根本没有创造力,学会的只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生存条件。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在宝宝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后才发展的内在天赋能力。因为宝宝要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加以组织,所以环境又必须以真实为基础原则。当宝宝对自己的生命发展出真实而有秩序的知觉后,他就会选择并且加强那些对于创造性努力,这是必需的历程。宝宝会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并成功地联合它们的形象,保存在意识的最前面。

3~4岁:自由能成就创造力

自由成就宝宝的创造力

宝宝的天性是需要自由发展,而教育正是要引导被教育者顺着这样的天性稳健地行走下去,并且最终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任何一个宝宝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宝宝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宝宝渴望自已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所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这时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不管是奖赏或是处罚,都是以大人为中心,想要宝宝接受大人的安排,才会有这些手段;相反的,一切的事情假如经由宝宝自己去选择,所有的情况便会改观。因为只有在自显自发的“活动”当中,人才会发现自己在环境中有作用、有地位、有能力自己完成工作,于是成就感、自我独立、自信心,乃至完美人格就此逐渐形成了。

alt

宝宝自己的创造力

每一个宝宝都有创造力,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创造力只存在于极少数的天才和神童身上,是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教育无关。最近20多年来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创造力是每个幼儿都具有的智力特征,凡是健康发育的幼儿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创造潜能。但如何激发宝宝的创造潜能,却是大有讲究。妈妈通过正确的教育和营造宽松的环境,就能确保宝宝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并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人的创新与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大量的实践证明,人类生来就具有某种探索、学习、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能力,那么,为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把握这种能力,而只有少数人才能将自己的思想、观念、经验和智慧转化成某种终身有用的资源和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错误的观念,二是不当的教育。

4~5岁: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创造

幻觉和现实

4岁宝宝的幻觉生活仍然非常主动。然而,现在他已经学会区分幻觉与真实,他可能会经常处于幻觉与真实之间,但不会经常混淆。

随着他的幻想游戏向更高级发展,如果他幻想游戏的体验包含有某种暴力成分也不要感到吃惊。打仗游戏、魔鬼、甚至捉人游戏均可以进入他的幻觉。有些父母禁止宝宝玩商店里买的玩具枪,这时就会发现他剪、贴或使用纸板枪,或者仅仅用一根手指瞄准,嘴里发出“砰、砰”的声音。父母不要对这些行为感到惊慌,这不是宝宝喜欢暴力的证据。宝宝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杀人或死亡,对他来说,玩具枪是一种无害的竞争方式,并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

发散思维的宝宝更具创造力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迅速期,虽然发散思维水平很低,但他们精力充沛,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及早为他们提供有益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条件,将会促进他们未来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宝宝丰富多样的信息刺激,引导宝宝多看、多听,同时,家长多向宝宝提问,逐渐过渡到让宝宝接受刺激后大胆质疑。如宝宝看了图书或动画片后,家长可问:“这本书(动画片)你看懂了吗?讲了些什么?你有问题要问吗”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一件事,鼓励宝宝想出多种方法解决。家长还可通过下列多种途径培养宝宝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家长可为宝宝购买不同材料的插塑玩具,让宝宝以某一物体为原形,触类旁通,从单层的孔雀到双层立体式孔雀,从一只孔雀到“孔雀一家”,这样既引起了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也使宝宝的思维逐渐地、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散。

提高宝宝的创造能力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画画游戏正迎合了宝宝爱玩的天性,让宝宝经常在不同的画画游戏中进行思维的练习,更强化了宝宝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一成不变的绘画方式会让宝宝感到乏味,阻碍宝宝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宝宝的这一特点,父母要想方设法,设计形式多样的画画游戏活动。

画画对于年龄尚小的宝宝来说就是游戏,画画的过程就是游戏过程。父母不要过分考虑宝宝是否掌握了高超的技法或熟练的表现能力等,主要让宝宝画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可。因为无拘无束地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可激发宝宝绘画的欲望和兴趣,可让宝宝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alt

鼓励宝宝开拓思维

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宝宝提问,这样能够开拓宝宝的思维。有的宝宝从小就爱提问题,到4、5岁的时候,提问更是像连环炮似地一个接一个。往往连父母也想不到,很难回答,有的父母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信口开河,或者不予理睬。这是不对的表现。

爱提问题,是宝宝的共同特点,一般来说,越是聪明的宝宝越爱提问题。因为所提出的问题,包含了宝宝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宝宝特别爱提问题,证明宝宝好动脑筋,并且将父母作为最可靠、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来看待。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宝宝提出的问题,对宝宝的求知探索欲望悉心加以爱护。家长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开拓宝宝的思维。

支持和鼓励宝宝提问

宝宝的提问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学习方式,家长对此应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家长要认真解答宝宝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力求回答得生动、具体,使宝宝从小就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让宝宝知道父母不是万能的

有的问题很难回答,家长也许自己也弄不明白,可以告诉宝宝,自己暂时回答不出来,等请教了别人或查找书籍、资料后再回答,让宝宝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奥妙和疑难,有些是连父母也解决不了的,以此激发宝宝对世界的探索欲望。

回答问题要讲究方式

有时宝宝故意提一些怪问题,想难住家长,然后和父母讲条件。对这种提问,家长要干脆、利落,不要让宝宝的小聪明得逞。还有一些问题的回答,要讲究方式,不要弄巧成拙。

宝宝常常只能机械地记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比如宝宝背唐诗,宝宝只是将字和词一字字、一句句机械地背下来,但并不理解诗的意思。这个阶段的宝宝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会把家中的日常用品想象成故事中、动画片中的道具,还会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他喜欢玩角色游戏,老师、医生、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都是他非常喜欢扮演的角色。宝宝头脑里所想的事情都是生动而形象的,他往往能很具体、很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比如,在参观完熊猫馆后,宝宝会说“坐在那吃竹子的大熊猫很可爱”。

5~6岁:让宝宝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让宝宝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各种各样的野花,在大自然中自生自灭,但是无论美丽与否,都有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不需要刻意的呵护,只要给它足以生长的条件,哪怕那条件苛刻到只有一丝阳光,几粒泥土,甚至只是石头间隙的狭窄空间,只要有机会,它都会尽它可能地汲取养料和阳光,尽其所能的绽放。

宝宝也像花儿一样,但是宝宝更多的如同温室里的花朵,需要妈妈帮他遮风挡雨,需要为他施肥浇灌,他没有野花那么坚忍顽强,他缺少一种韧性,缺少在自然中磨炼出的自立,还缺少风雨的历练。作为妈妈,也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在放养的童性释放中得到快乐,而不是成为圈养的小宠物,虽然得到精细的照顾,却缺少伸展的空间和自由。宝宝有融入自然的天性,你却在现实中无法完全满足他这种愿望。更多的时候,你把他禁锢在书桌前,属于他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而你也无奈地被迫选择做中国式的妈妈,为他的成绩和学校所牺牲了他本应享受的玩乐自由。

父母要善于把握宝宝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从小培养宝宝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将会使宝宝终生受益。培养宝宝爱科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营造学科学的家庭氛围。父母应是宝宝学习科学的参与者,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支持者,要用自己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来鼓励、支持宝宝的探索。在家庭中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保护宝宝对科学的好奇心,使他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操作方式,鼓励其操作、尝试。

其次,帮助宝宝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宝宝爱科学的态度,不应该只是向他们介绍过多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直接操作、感知发现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例如提供材料不同的鼓面和木制、纸制等不同的打鼓棒,在操作探索中刺激幼儿的感知觉,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其对声音的振动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