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调味方法
调味的方法,是在调味过程中所要掌握的关键。由于各种菜肴原料的性质、形态及口味的不同,所以在调味上必须了解掌握调味品的性质和用量;根据原料新鲜程度使用调味品;要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调味等。调味要掌握以适口为宜,并要细心研究原料特点、调味方法,按照不同菜肴灵活使用调味品,使烹制出的菜肴适于就餐者的需要。
1.调味的三个阶段
菜肴的调味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按其调味环节可分为加热前调味、加热中调味、加热后调味三个阶段。
①加热前调味 加热前调味,又称基本调味,其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具有一个基本的滋味,并能减除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是用精盐、酱油、料酒或糖等调味品将原料调拌浸渍一下,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加热烹调。用于炸制的原料一般都要进行加热前调味;有些熘、爆、炒的原料在烹调前往往要结合挂糊、上浆加入一些调味品;在加热过程中不能进行调味的蒸、炖(隔水炖)制的菜肴必须在加热前调好口味,如清蒸鸡、清蒸鱼、坛子肉、罐焖肉等;一些鸡、鸭、鱼、肉菜肴,如烤鸡、烤鸭、干煎鱼、叉烧肉等,也都需要在加热前进行调味。
②加热中调味 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决定性的调味阶段,菜肴的口味是由这阶段定型,所以又称定型调味。方法是原料下勺后,按着菜肴的口味要求,在适当的时间加入调味品,形成菜肴的口味;有些旺火速成的熘、爆菜肴,往往还需要用一些调味品在碗(又称碗斗)内调好,在菜肴烹制时及时加入。
③加热后调味 加热后调味,又称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已经在第一、二调味阶段中进行了调味,但是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要求的时候,需要在加热后再行定味,如炸菜要加花精盐,烤鸭需要甜面酱等;也有些菜肴在加热前、加热中不进行调味,而是在加热后进行调味的,如炝菜、熟拌菜、涮羊肉、白斩鸡等。
2.调味的基本要求
①下料必须恰当、适时 每种菜肴都有它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调味方法来确定的。因此,在调味时所用的调味品种类和数量必须恰当、准确。尤其是多种味的菜肴,必须分清味的主次,要恰到好处地投放各种调味料。如有的菜是甜酸口味的,甜味就应略大于酸味;要是酸甜口味的,则酸味应略大于甜味;有的菜是甜辣咸香口味,则应以甜味为主,辣味次之,咸味再次之。适时,就是按着一定的程序准确无误地进行调味,比如同是一种调味品,有的菜在烹制中先加入,有的菜在烹制中后加入,要按着最佳时间进行。
②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质掌握好调味 新鲜原料滋味鲜美,调味不宜过重,以便突出原料的本味。如果原料本身已不新鲜,调味就应稍重一些,以便能除掉原料的不良气味。一些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鱼、虾、牛羊肉、脏腑类等,调味时要适量加些去腥解膻的调味品,如糖、醋、料酒、花椒、大料、葱、姜等。一些淡而无味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燕窝、木耳、豆腐、粉条等,要适量增加调味品,有的必须加入鲜汤补充其鲜味。
③根据季节变化和不同口味要求进行调味 人们的口味要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例如,冬季气候寒冷,人们多喜欢肥浓偏咸的口味;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欢酸辣爽口、清淡的口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与口味爱好均有不同,因此,就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就餐者不同的口味特点调好菜肴口味。
④地方风味菜肴要严格按着规格调味 我国各地的烹调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的菜肴,在烹制这类菜肴时,必须按照特定的规格进行调味,以保持地方风味特色。按照一定规格调味的同时,也要提倡在保持风格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