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鹰会”:选择“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
2016年8月初,“张雱”这个名字突然火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因为网上的一个帖子声称“京东旗下52家关联公司法人代表或执行董事,从京东董事长刘强东变更为张雱”。人们将她看作是京东版“杜拉拉”“京东霸道女副总裁”,大家好奇这个89年出生的小女生凭什么工作五年就干到了京东“二当家”的位置。
然而,这只是外界的过度揣测而已。
京东之所以要更改法人,只是为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缩短内部签字流程,而非对核心的实体的法定代表人进行变更,这些变更符合公司法及相关章程的规定,且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
张雱,不是什么“京东霸道女副总裁”,而是刘强东的助理,京东的管培生之一。
京东的一个管培生,就能扛起如此巨大的法人重任?人们不由得开始关注起京东的管培生,然后发现: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站在刘强东身旁的京东投资者关系总监李瑞玉是第五届管培生;京东并购1号店后,出任1号店CEO的余睿是京东第二届管培生;京东商城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部负责人季尚尚是京东第三届管培生;身为刘强东助理的张雱是京东第五届管培生。这些年纪不过30岁上下的年轻人,都是通过京东的管培生制度走上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管理岗位。
早期的时候,随着高速扩张,京东因为缺乏足够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因此2007年第一次融资成功后,京东就立即启动了管培生项目——“京鹰会”,简称TET(Trainee Eagle Team),招聘了第一届管培生。
将管培生项目作为京东战略级的人才项目,目的是在京东内部培养高度契合京东价值观、真正熟悉京东业务,推动并实现京东战略落地的中高层管理者。而京东的管培生项目自立项以来,确实为公司的多个核心业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不过,在花钱这件事上,刘强东一直是很谨慎的,因此第一届管培生只招了两名。在他看来,管培生前两年基本是培训,成本很高,当时的京东公司规模小,没法承担太多的人才培育成本。但很快他就尝到了节省人才培养成本的苦头,于是第二届管培生的名额一下子上升到了八个,之后的管培生名额更是节节攀升。
不过,管培生名额的增多,并不意味着质量的下降。在挑选管培生时,京东主要用五个维度来衡量:
第一,沟通能力;
第二,逻辑分析能力;
第三,学习能力;
第四,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团队管理能力。
此外,在选拔管培生这件事上,京东一直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选择那些“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因此,京东的大多数管培生都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或农民,很少是那种可以三五年不工作家里都还能吃好喝好的人。刘强东本人出自寒门,所以也偏爱“寒门子弟”,特别注重员工的拼搏和奋斗精神,他曾在员工大会上说:“来京东工作的同事,可能没有谁是高干子弟,学历也不一定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拼搏,唯有奋进才能不断进步。”
从2010年开始,管培生项目还增加了淘汰环节——管培生主职两个月后要进行考试,不仅有主管评分,还有管培生互相打分。如果被淘汰,你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留下来,成为普通员工。
对于留下来的管培生,京东以领导阶梯为培养阶段,以从实践中成长为指导理念,制定了三年培养计划——“鹰计划”培训体系,一年一个阶段,按照主管、副经理、经理来培养,具体的培训包括轮岗历练、项目竞赛、职务拓展、影子计划、高管助理、京鹰沙龙等,让他们深入到核心部门了解、熟悉、学习公司运作流程以及管理经验,一方面促进他们个人角色的不断转换、加深多业务领域的理解,另一方面全面提升他们的领导力,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
如果管培生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京东还会安排专人来和他进行沟通,指出其问题所在。京东还从副总裁和总监层级选择出优秀管理者做管培生的精神导师,每个人带1~3个管培生,定期和他们吃饭,指导他们。
管培生还有一项特权——他们每周都要写周报、每年年底都要写年终总结给刘强东,有时候会得到刘强东的回复,因此在京东内部甚至流传一句警言——“防火、防盗、防管培生”。
三年培训计划结束后,京东会根据管培生的特长、能力以及个人意愿分配到各个部门定岗工作,并给予专业的培训、考核,通过快速的职业晋升通道,培养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才。
从结果来看,京东管培生的整体表现没有让刘强东失望。京东统计过,在同样的职位等级,京东管培生比普通员工平均年轻4~5岁,离职率也是普通员工的一半。截至2016年8月,在京东十届管培生计划招收的436名管培生中,一半的人已经成了京东经理级以上的管理者,其中20多位达到了总监级别,有两位甚至已经晋升到了副总裁级别。
在历届的京东管培生中,2008年的第二届管培生是成才率最高的一届,因为这一届的管培生是轮岗最扎实的一届,一线的操作岗位全都干过,是最能吃苦的一届。这也印证了京东挑选管培生的那条重要指标——要选择那些“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是无比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