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1]
山石荦(luò)确行径微[2],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3]。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lì)[4]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5],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6]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lì)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7]。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释
[1] 取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与内容无关。这是一首纪游诗,为韩愈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自徐州到洛阳途中留宿惠林寺后所作。
[2] 荦确:险峻不平。行径微:道路窄。
[3] 稀:模糊。
[4] 疏粝:饭食粗陋。
[5] 绝:静。
[6] 独去:这里不要固解成“独我一人去”,解作“只有我们几个去”才通,意思也才能与诗末“吾党二三子”衔接。如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写鸿门宴上刘邦“脱身独去”,但实际上一定有从人跟随离去。
[7] :马嚼子,引申为被控制。
评析
本篇是韩愈的名作,代表其七言古诗的最高水平。初唐和盛唐诗人写七古都喜欢用对偶句。杜甫的长篇七古也不例外。到了韩愈,一改此风,绝不用对句,只像说话一样顺次写去,采用散文直说的句法,且语言上不事雕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首诗就成了押韵散文,韩愈依然精心构思:当日黄昏时分到次日清晨所历的事物,都选取典型来书写,用语精省;行文处处有照应,如次日行程中的“出入高下”照应前一天的“山石荦确”,“无道路”照应“行径微”,因为前一天的“新足雨”,才有了次日的“当流赤足踏涧石”和“水声激激”……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韩愈七古:“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也。”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也用秦少游的柔弱无力来衬托称赞韩愈的刚健雄强之美。
山寺五代荆浩(清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