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手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直华摄

1896年6月12日,清朝刑部侍郎李端棻(fēn)上奏《请推广学校折》,第一次提出设立京师大学。光绪皇帝当日即向总理衙门发出上谕议奏。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朝内务府向光绪和慈禧奏马神庙房间修缮告竣,拟交京师大学堂接收的咨呈。

《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章程由梁启超代为起草,规定:“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强调“中西并重”,“培养非常之才”。

孙家鼐

许景澄

孙家鼐(1827—1909),咸丰九年状元,历任工部、吏部尚书等,曾为光绪皇帝老师。1898—1899年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

许景澄(1845—1900),曾任礼部、吏部侍郎,以及驻俄、德、奥、法、荷等国公使。1898年7月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899年7月—1900年7月任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

丁韪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华。1865—1894年任京师同文馆教习、总教习。1898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西学总教习。

京师大学堂定于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即1898年12月31日开学。图为京师大学堂匾额。

大学堂以马神庙(今景山东街)原乾隆女儿和嘉公主旧府第为临时校舍。图为校址院内。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学堂被俄、德侵略军盘踞,校舍、图书、仪器等遭严重毁坏,被迫停办近两年。图为当时大学堂校门情景。

张百熙

吴汝纶

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张百熙(1847—1907),曾任吏部、工部尚书等,于1902—1904年管理大学堂事务。

吴汝纶(1840—1903),桐城派古文家。精通理学、诗赋、考据等。1902年被聘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1902年,张百熙主持制定了《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分为大学预备科、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三级。专门分科即大学本科,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

张百熙不拘成例,聘请“淹贯古今、详悉中外”的吴汝纶担任大学堂总教习,辜鸿铭任副总教习,孙诒让、屠寄及日本文学博士服部宇之吉和法学博士岩谷孙藏等任教习。聘请翻译家严复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林纾任译书局笔述。图为1903年中外教职员合影。

1903年5月,京师大学堂将同文馆改为译学馆。分设英、俄、法、德、日五国语言文字专科,五年毕业。图为译学馆旧址。

1910年3月31日,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共设经科、政法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和商科等7个分科大学。科下设门(相当于系),共设十三个学门。标志着京师大学堂已初步成为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图为农科大学校门。

1902年设立的藏书楼,系中国最早的大学图书馆。1905年改成图书馆。图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印。

1903年12月,京师大学堂从速成科学生中选出第一批留学生共47人,派往日本和西洋各国留学。图为《管学大臣张百熙等奏派学生赴东西洋各国游学折》。

1903年4月30日,师范馆、仕学馆学生举行大会,声讨沙俄侵占我国东三省的罪行,要求清政府拒约抗俄。这是北大第一次爱国学生运动。

京师大学堂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