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与《儒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1年5月23日在教育部《儒藏》工程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授:

教育部在北京大学招开“《儒藏》工程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对这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进一步推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配合。由于我国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因此有可能进行一系列重大的学术文化建设,“《儒藏》编纂与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知道,明清两代学者都曾提出过编纂《儒藏》的设想,但是都未能实行。今天,我们编纂《儒藏》可以说正在实现着四百多年来中国学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校方的领导下,我作为该项目的组织者,对这项工程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们作一简要汇报。

一、《儒藏》工程实施8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工程概况

《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的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是一项全国性联合攻关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

2003年12月30日,“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2008年10月,教育部将《儒藏》工程确立为教育部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人文社科学术工程,并确定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展出的重大文化成果。2009年1月,教育部将《儒藏》工程确立为“重大专项”,对工程给予经费上的持续追加和支持。2010年底,又为《儒藏》工程设立重点项目24个,一般项目147个。

《儒藏》工程包括编纂工作与研究工作。2004年启动《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共收入中国四部之书及出土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典籍文献503种和韩国、日本、越南历史上以汉文著述的重要儒学著作168种,共671种,分编为330册,约计2.6亿字。

研究工作包括出版中、日、韩、越四国《儒学史》;出版“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系列研究著作60种;出版学术刊物《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集刊等。

2.工程进展

在国内外50多家合作单位400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已全面展开,并基本实现了教育部对工程所作的“瞄准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认真组织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的要求。目前国内503种稿件已交稿325种,交稿率达到65%,其中220种稿件已通审,已通审稿件占已交稿件的68%。已出版的43册“精华编”成果涉及经、子、集以及出土文献等13个部类,包括了85种书稿。2011年计划出版的31册精华编,将包括国内27册52种书稿,日本之部1册8种,韩国之部1册1种,越南之部2册27种,共31册。

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韩、日、越四国的《儒学史》编写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9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即将推出第一批10种研究专著,现已发排两种。日、韩、越三国,其中日本重要儒学著作仓石武四郎的《日本中国学之发展》已交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集刊自2009年创刊,至今已出版3辑。与《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同时启动的《儒藏总目》其中《经部》著录书目14000余条,日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儒藏》“精华编”国内503种282册书稿的编纂工作要在2013年底全部完成,剩余178种未交稿要在今年底全部交齐。这个计划是与2010年底所立24项重点项目和147项一般项目的结项时间相一致的。为落实计划,确保已立项目能按时完成,今年8月至9月将对所有项目进行中期检查。

在今年1月召开的“韩日越三国编纂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三国48册168种书稿要在2013年底全部交稿,2015年底完成编纂工作。以此为保证,整个《儒藏》“精华编”330册要在2015年完成出版。

二、工程实施8年总结

教育部一再要求我们通过“《儒藏》编纂与研究”大型学术文化工程的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现把《儒藏》工程8年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一简要汇报。

1.《儒藏》工程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十七大明确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整个国家文化战略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清华校庆讲话中将“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视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

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37号文件,明确指出:“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同志就在当时多次指出:“古书如果不加标点整理,很难读,如果老一代不在了,后代人根本看不懂,损失很大。”《儒藏》工程正是实现上列重要指示的范例。

《儒藏》收书范围突破传统,出版形式适应现代。《儒藏》“精华编”不仅收录传世文献,同时收录了出土文献、域外文献,并将这三者荟萃为一编,而又各自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尚属首次,而在整理和出版形式上则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面向世界。考虑到让更多的学者和广大的读者方便利用儒家文献,《儒藏》“精华编”选择以附有简明校勘记的标点排印而非影印本的形式出版,这将便于后人从事研究和泛泛阅读。通过排印《儒藏》,还很容易发展出电子版图书,更便于全世界的学者利用。

《儒藏》的成败,关键在于质量。已正式出版的《儒藏》“精华编”,专家评定认为,其选本之精善,校勘之精当,标点之精确,可媲美或超越前人。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首先在国内寻求内容完足、正确率高的版本为底本,精选有校勘价值的版本为校本。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海内外合作的资源优势,努力寻求海外孤本、善本。如已经出版的《儒藏》“精华编”第104册所收的四种著作中,有三种底本来自海外。在校勘方面,我们“坚持少而精,以校正误为主,酌校异同”。对已经有过整理的选目,我们在充分吸收前人校勘成果的基础上,仍然坚持全部利用原始版本重新核校,纠谬补阙,使校勘质量进一步提高。

2.《儒藏》工程在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儒藏》工程在组织运作上积极与国内兄弟院校通力合作,根据各学校研究优势及特长分部承担,不仅发挥了各学校研究优势,而且夯实了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个人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准确利用的基础,端正了学风,培养了人才。全国计有21家高校和研究机构25所科研单位参与合作,计有百所高校超过300位学者参与校点。文史哲领域计有170位教授和研究员参与了校点,近60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了校点。

北京大学率先在研究生招生科目中设立了“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交叉学科方向,所收的硕、博研究生在入学后必须选修古文献学和哲学两方面的课程。《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自2004年招收第一期交叉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到2011年,共招收了7届29名博士生,2届4名硕士生,目前已毕业了10名博士,4名硕士,现已有两名毕业的博士生留我中心。

3.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为大型学术文化工程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经验

杨光司长在2009年1月工作会议讲话中说:“我们下一步准备启动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经费更多,研究周期相对较长一些。《儒藏》工程在运行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计划提供了范例。”

《儒藏》工程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

为统一体例要求,保证校点质量,降低退改几率,要求校点人在开始校点工作时先提交样稿。样稿提交后,中心即为该稿确定责任编委,建流程卡。由责任编委安排专人审读样稿。样稿合格,通知校点人进行全面校点。

校点稿完成后,要经过数层把关:首先要求部类主编审读全稿,审读合格后,签章向《儒藏》中心交稿。交稿后,由责任编委安排初审人对全稿进行初审。通审意见经责任编委复核。通审合格的稿件由责任编委向出版社发稿。出版社完成编、排、校工作后,将三校样连同原稿交责任编委,责任编委安排专人对编校质量进行抽校,抽校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的稿件进入复校复审环节,错误率高于万分之一的稿件退出版社再校。复审复校意见经责任编委复核统一后,视具体情况安排抽审。复审复校抽审意见由责任编委复核统一,由审稿组负责人进行终审,终审合格签章后交出版社改红出版。原稿中心存留,最后与三校样存档。

从这整个工作流程看,责任编委对书稿要全程把关。因此,他们的责任重大,非常辛苦。可以说经过八年他们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我作为项目首席专家在此对他们表示敬意。

4.《儒藏》工程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意义

《儒藏》工程作为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在组织运作上,积极调动了海外学术力量,韩、日、越三国计有3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近百位学者参与。

《儒藏》之所以不称“中华儒藏”,是因为儒学不只是中国独有的文明,而是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正如日本已故学者岛田虔次曾经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精神文明,而且是东亚的精神文明。”

《儒藏》“韩国之部”“日本之部”“越南之部”的选目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将三国历史上重要的用汉文著述的儒学著作真正纳入中国传统学术的框架当中。桥本秀美2009年8月为《光明日报》“国学版”撰文指出:“日本之部作为《儒藏》的一部分,让我们用中国传统学术的平台阅读日本古代的儒学著作,使日本古代的儒学著作真正纳入中国传统学术的框架当中,是《儒藏》这一独创体例的深层意涵。这将会改变我们对中国以及周围地区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儒藏》工程顺利实施得益于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不断创新的政策调控支持

1.经费的持续追加与支持

《儒藏》工程自立项之初,即得到教育部社科司在经费上给以巨大的支持。2004年至2008年,教育部共批拨研究经费500万元,使《儒藏》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支持力度最大的文科项目。2009年,通过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的调研,教育部将《儒藏》工程定为“重大专项”,并一次性追拨研究经费500万元,为工程在第二个5年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经费管理上,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给予工程充分的自主权和调控权,使《儒藏》工程经费使用符合了工程的实际进展,实现了经费的有效使用,为有效解决科研经费持续增加与低效使用的矛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2.特事特办的立项举措

教育部社科司一直高度重视工程进展,不断调研协调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去年下半年,社科司就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与北大和《儒藏》中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决定加大对工程的调控支持力度,为《儒藏》工程设立了24个委托重点项目,147个委托一般项目,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古籍整理等基础性学术成果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难以得到应有承认的矛盾找到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路子,为工程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进度。如前所说教育部为《儒藏》工程特立了24个重点项目和147个一般项目,这一举措定会加快进度。但是有鉴于目前尚有178种书稿未交,而已交稿也还有188种书稿仍在各个流程环节之中。因此,需要我们和各合作单位一起来一环一环地抓紧。

2.我们一再明确说明校点者是书稿的第一责任人,但是所交书稿约有60%以上需要退改,还有些在中途更换校点者的。发生这种情况,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校点者在古籍整理方面水平有问题;二是责任心较差;三是其他工作任务太多。

3.《儒藏》研究中心现有7位责任编委,每年至少要完成800万字的编校任务。他们要负责《儒藏》编纂流程的全过程,压力很大,因此难免出现书稿积压情况,急需加大人力的投入。

4.承担《儒藏》“精华编”的各部类主编往往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按照要求审阅书稿,致使书稿一再返工。

5.我本人缺乏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有时工作安排考虑不周,也影响了工作进度。我想这些问题,今后的一段时间,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我们将和各校的主编、校点者共同努力一一解决,以保证完成即定目标。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