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熔炉
演剧三队重视我们在艺术理论上的学习和在艺术技能上的训练,我们每人必须学习音乐、文学、戏剧知识与技巧。音乐方面由邬析零讲授,他通过《黄河大合唱》的排演讲授呼吸发声和吐字归音的技巧,教会我们识谱和合声。他教我们学习作曲法,要我们自己选择歌词、自己独立谱曲;他还教我们指挥法,让我们教战士和群众唱抗日歌曲,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技能。我们艺术专业课的作业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士兵和群众中教唱抗日歌曲,每个人必须写词、独立作曲,而且要深入到群众中搜集民歌,自己记谱,自己演唱。我们在晋西一带搜集了约五百首民歌,分小组整理研究,采用健康的曲调加以改编,当时比较受欢迎的民歌有《推小车》《送军粮》《一根扁担》等。我们将这些自己改编的民歌发表在音乐组编写并油印出版的刊物《音乐哨岗》上,这些民歌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影响很好。我比较喜欢演唱和教授歌曲,因此担任的工作也较多,相对来说我在作曲方面就缺乏才能,虽然也努力学习,但没有什么成效。乔谷在作曲方面很有才能,他在作业中创作的《朱大嫂送鸡蛋》非常成功,群众很喜欢唱,流传很广,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在传唱。
在戏剧方面的老师是田冲同志,他是有着丰富演剧实践经验的老演员,他是首唱《黄河颂》的男高音,是小歌剧《黄花曲》的作曲和主演,是剧宣二队的主要演员,也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领导我们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演员自我修养》是由史民从重庆带来的,那时中文译稿刚刚出版,印刷的纸张很粗糙,但是我们如获珍宝。田冲带领我们逐字逐句地念,有些译文比较生涩,我们很难理解,就一边学习,一边琢磨,一边做表演练习。如学习《动作、假使、规定情境》《想象》《信念与真实感》几章时,我们就做过“假使日本飞机来了”的练习。我们假想自己在山沟里、山顶上、窑洞旁、破庙里,进行“东藏西躲、匍匐前进、举枪射击、捉俘虏、抢救伤员”等各种表演小品练习。田冲要求我们掌握合乎逻辑的动作,要求真实可信、有机自然,达到“以假当真”并产生真情实感。田冲提出理论联系实际,他教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方法,要求我们在节目排练中运用,在演出实践中掌握。田冲是我们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启蒙老师。
学习的主力军是文化组的小同志,都是16岁到22岁的青年。我们单纯热情,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在队领导的培育下,小同志们成为主要的劳动骨干,同时也是演出节目中的主力。从那时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这些人大都坚持在演剧团体,有的成为剧院团的主力,有的成为著名的艺术家,其中有石一夫、方晓天、任群、乔谷、田耘、陆原、解花芳、胡宗温、田冲,还有我。
我在剧宣二队演出的第一个戏就是话剧《败家子》,作者是李伯钊同志,我担任的剧中人物是“老三”,也就是“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