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有多少人,还没有弄清生活是怎么回事,就永远失去了幸福的权利……

——当今时代,人们最缺的已不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判断。

◎人类受错误之苦久矣!

古今中外,无数的冤案错案,叫人悚然动容;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都是因为一个个错误判断所致。大错铸成之后,难道只能一咽苦果了事吗?在错误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敏锐的判断力是一个决策者首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素质,不可不予以重视。但是,何为科学的判断方法,何为正确的判断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很不明朗。

长期以来,人们对判断的心理过程研究不足,不仅对普通人的判断心理如此,对法官、陪审员和仲裁员等从事专门判断工作的人也不例外。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判断,离开了判断我们几乎寸步难行。判断对于人是如此之重要,然而对判断的直接研究却又是如此贫乏,以致美国仲裁协会的前主席罗伯特·卡尔森先生(Robert Coulson)哀叹,“仲裁员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了解几乎少得可怜,尽管这种心理活动至关重要,它最终决定着哪一方胜诉哪一方败诉”[1]。基于大量的案例和事实,他同时指出,那种认为仲裁员的决定完全是基于客观事实和逻辑论证的想法或许是十分幼稚可笑的。对于专业判断人员的认识尚且如此匮乏,普通大众的判断状况可想而知。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自己的大脑?

相隔咫尺,为何却是两个世界?

为什么一个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另一个人却认为荒谬绝伦?

为什么反官僚的成了新官僚,反霸权的成了新霸权,反独裁的成了新独裁?

山盟海誓说不变,怎么说变就变了?

为什么夫妻之间的沟通几乎无效?

为什么人类总是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我们好心好意,对方却咬牙切齿?

为什么美女常伴拙夫眠?

为什么差等生成了老板,优秀生却成打工仔?

为什么有时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又感觉自己啥也不是?

为什么骂完别人,自己做事却跟别人一模一样?

为什么好人一下变成了凶手?

为什么遵纪守法却处处受挫?

为什么天使反成魔鬼,魔鬼反成了天使?

为什么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为什么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什么跟人斗的同时,自己被陷入了其中?

为什么征服者反被征服?

为什么好人命不长,祸害活千年?

为什么那么多伟人,其实却是小人?

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人背叛?

为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为什么人要讳疾忌医?

为什么恶虎伤人,却为图腾,受人顶礼膜拜?

为什么猪为人献身,却被骂蠢猪?

为什么好色者众,好德者寡?

为什么人人之爱,怨天尤人,父母之爱,毫无条件?

为什么对后代之爱无穷无尽,对父母之爱,斤斤计较?

为什么人年少时找死,年迈时怕死?

为什么女人普遍没有方向感?

为什么对方让我干什么怎么干我都照办,结果对方还说不对,还不满意?

一句谎言,为什么要用一百句谎言去圆?

人脑与电脑到底有哪些相似与不同?

社会如何才能和谐?

真的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吗?

人为什么新到了一个地方会兴奋?

为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为什么别人犯了错,我们声色俱厉,自己犯了错,嫣然一笑?

◎历史上对真假问题的探讨

人类对判断问题如此缺乏了解,是否意味着它是一个被学者们遗忘的角落,对它的研究从未有过尝试呢?真实情况倒也并非如此。人类为进行正确的判断一直在进行探索。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从反面入手,对不真实的判断即谬误进行了分类。他在《辩谬篇》中列举了三种谬误,在《修辞学》中列举了九种谬误[2]。后来,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3]以及卢克莱修[4]等人从分析人类理性入手为防止错误的发生也进行了努力,并指出,理性常常欺骗我们,我们必须在理性的翅膀上系上重物,防止它飞跃:一切错误都是由推理造成的。此外,人们还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潜心研习,创立了逻辑学,从正面规范人的思维活动,以期消除错误。另外,哲学家们还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实践论、实事求是等哲学的角度研究人的大脑活动,试图消除错误的根源。所有这些研究者,他们或者对谬误进行分类研究,或者对理性在判断中的不良作用进行探讨,或者以逻辑学或者以哲学规范思维活动,以期消除错误判断的原因。但是,这些努力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如何判断和人凭什么判断等基础性问题,也未对判断问题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和科学的理论基石,以至于对人的判断这一心理活动本身缺乏系统认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认知心理学,对人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知觉、注意、记忆、表象、问题解决和言语等,主要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它虽然没有直接解决判断心理问题,但却为展现判断的真实心理过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其实,人体,包括大脑,只是一件没有使用说明书的产品,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用户。不知道生产厂家是谁,不知道设计图丢在哪里了,也没有人负责维修保养,更没有产品召回制度。我们有的,只是一个出厂日期。

我们只是一个使用者,并不真正了解内部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极限值。为什么会出故障?常见故障如何排除?产品属性是什么?产品有哪些缺陷?易感染什么病毒?作用周期?能耗?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其实,很简单的工具能解决很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系统。

读完此书,答案自知。

[1] Robert Coulson, Arbitration Journal, September 1990, Vol.45, No.3.

[2]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和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

[4] 卢克莱修:《物性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