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哲学社会科学70年: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调研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 德阳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委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有力支撑。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在市社科联的带领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准确把握党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判断、新理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德阳发展出招、为深化改革发力、为民生改善献计,不仅在思想引领、理论创新、社科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重装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成德同城化发展、推动德阳行政区划调整等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依据,并得以落地实施。在党的领导下,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序推进,阵地建设全面发展,学术迅速繁荣,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德阳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握方向谋发展,围绕中心搞科研,紧贴热点抓普及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智囊团”、“思想库”和“科普队”的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社会意识形态稳定保驾护航,为推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基础建设,以平台阵地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德阳市社科联始终坚持以“规范引导、强化服务,增强活力、发挥作用”为理念,不断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对所属学会、协会和学术团体的指导和管理,积极组织学术研究、服务科学决策、普及科学知识、推进成果转化、倡导优良学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通过建设社科普及基地,实施学会走访制度,加强县(市)区基层社科组织建设,完善社科人才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基础建设,推动了全市社科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基层阵地逐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科联影响力全面提升。

一是以基地建设推动社科阵地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个,市级基地3个。四川孝文化普及基地聚焦“德孝文化”(见图4),古蜀文化社科普及基地突出三星堆古蜀文明,绵竹年画村科普基地传承年画技艺,继光精神科普基地弘扬爱国主义,各级社科基地纷纷推出特色鲜明的系列科普活动,实现了崇尚科学、传播科学思想、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二是以活动载体推动社科阵地发展。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德阳讲坛”,采取线上线下并行开展的方式,得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天府人文讲坛——德阳分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宣传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内涵。与县级社科联联动,推进德阳人文讲堂“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走进德阳人文讲堂。什邡“百姓大讲堂”、绵竹“南轩讲堂”、广汉“汉州讲堂”等县级社科讲堂阵地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图4 2016年5月11日,在四川孝文化普及基地开展的“守护传承·放飞梦想”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三是以学术专刊推动社科阵地发展。办好《德阳社会科学》(季刊),收集刊发市内社会科学稿件,搭建社科工作者交流学习平台;以领导干部和社科学会工作者为对象,办好《信息快递》(半月刊)、《重要成果专报》,刊载社科领域内最新信息,传递宣传社科最新成果。一大批社科学术专刊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组织编印的《“传家风 立家规 树新风”优秀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读本》《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常见法律知识普及》《涌泉跃鲤》等科普读物深受群众喜爱。“德阳社科网”成了全市各级社科组织和社科工作者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互相沟通的重要平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社科联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社科研究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抓项目质量,以管理创新培育优秀成果

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市社科工作者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地方特色研究,推出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是积极推进社科规划研究。全市社科工作始终坚持开展社科规划项目立项,制定完善《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设立德阳市社科规划项目资金,制定规划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报时间、流程及结题时间,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优选社科评审专家,完善成果鉴定办法,实行论文网络查重、专家盲评,不断规范立项、结项程序,营造学术氛围,规范学术纪律。探索研究方式和方法创新,实施联合攻关和委托研究方法,提升成果质量。始终坚持严肃学术作风,提高研究质量,探索实施了以“网络查重—专家鉴定—网络公示”为主的项目“三关”审查机制,委托高校对结题项目进行权威的网上查重,近年来,因查重被退回的文章数量由最初的40%左右降到了10%以下;根据学科分类,在项目专家库中抽取至少三名专家进行鉴定,出具书面鉴定意见、确定鉴定等次;最后对合格项目在“德阳社科网”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三关”审查机制的建立,让认真开展科研工作的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不仅确保了社科资金使用效益和成果质量,也激发了社科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优秀社科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弘扬”等5项课题获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见表2),获得项目资金110万元;“儒学与传统人文教育”等26项课题获准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见表3),获得项目资金40万元;市级社科规划立项950余项,发放项目资助经费143万余元。《拓展德阳重装“一带一路”市场的对策建议》《德阳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调研报告》等4篇成果得到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签批,《推进德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将三星堆文化符号融入德阳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建议》等6项成果得到市领导签批,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表2 德阳市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一览表

表3 德阳市获得省级社科立项项目一览表

续表

二是积极组织社科成果展示。自德阳市社科联成立以来,连续举办十届社科成果展示活动,评出荣誉奖2项,一级成果(一等奖)21项,二级成果(二等奖)88项,三级成果(三等奖)259项,优秀社科奖202项(见表4);组织参加省级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成德绵协同创新示范区”研究》等17项成果获奖(见表5);组织参加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7个,《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的思考与建议》《发展边界经济合作区 推进成德同城化》等成果被推荐作大会主题发言。在组织全市社科工作者参与成果展示活动的同时,高度重视优秀社科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拓展成果推荐途径,努力促进优秀科研成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已出版社科优秀成果集3本;编印《重要成果专报》40期,被有关部门采用和得到省市领导签批13期;由优秀成果形成政协提案、社情民意34个;向市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等部门推荐优秀成果14项,多项优秀成果已转化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社科联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表4 德阳市人民政府社科评奖和社科成果展示活动获奖汇总情况

表5 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作品情况

续表

三是积极开展社科学术活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各级社科组织不断创新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实践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话题,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德阳文庙保护利用与成都北部文化新城建设”“德阳重装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文学创作与文艺评论”等学术沙龙近百场;举办“传家风 立家规 树新风”学术研讨会、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中江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李调元学术研讨会、张浚张栻学术思想研讨会、孝廉文化交流座谈会等学术活动超过200场;开展“传家风 立家规 树新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学术征文活动30余次,评选出各类优秀征文1000余篇。以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社科研究深受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喜爱。

(三)抓科普创新,以特色亮点推进社科普及

在做好社科研究工作的同时,德阳市社科联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引导,以提高素质为目的,按照“坚持主导性、把握规律性、体现社会性、注重普及性”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文明、传播科学、弘扬正能量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

一是大力开发特色科普宣传资源。通过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完善科普机制、整合科普力量,充分发挥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各具特色的人文社科大讲堂,加大对社科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人文修养,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社科普及方面,先后推出了以德孝文化为主题的彩色图画故事书《涌泉跃鲤》,以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年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资料,部分作品在全国推广,选入特种邮票,“涌泉跃鲤”德孝故事更成了国家名片。

二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始终不忘把科普活动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方式,用好“社科活动月”载体,以打造德阳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为重点,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等活动,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次,其中科普活动近200次。同时,立足德阳特色文化资源,先后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继光纪念馆合作,宣传家乡的英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团结奋进的社会氛围;与四川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三星堆博物馆合作,开展三星堆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入馆体验古蜀文化、文物保护、发掘知识,激发中小学生研究历史、探索未知的激情;依托德阳丰富的三国文化,利用白马关和各种乡村旅游节的平台,开展各种社科普及宣传活动。通过开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科普宣传资料和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政策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三是组织举办社科大讲堂。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市社科联整合社科资源,创新拓展社科普及形式,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德阳讲坛”,采取线上线下并行开展的方式,累计举办97场,现场参加群众达1.5万余人次,网络点击率超过30万次,得到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见图5)。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天府人文讲坛——德阳分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宣传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内涵,共开展讲座9场。与县级社科联联动,推进德阳人文讲堂“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110余人走进德阳人文讲堂,累计集中开展社科讲座520余场次,县级社科讲堂逐步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图5 2012年6月5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德阳讲坛”举行专题讲座

(四)抓自身建设,以规范管理推动繁荣发展

德阳市社科工作始终坚持构建“大社科”工作格局,不断推进县(市、区)社科联、社科学会(协会、研究会)和高校社科机构规范化,着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社科联自身能力,打造社科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基层社科组织不断完善。六县(市、区)社科联全部实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五有”目标。每年举办县(市、区)社科联工作会,县级社科联工作步入正轨,基层社科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社科工作者参与科普宣传、社科讲座、社科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土专家”“田秀才”纷纷涌现。“加快丘区强县建设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传承和弘扬孝泉 ‘德孝’文化,探索社会治理新机制”等县级科研成果在省上立项,《广汉保保节的传承与发展》《导洛通山——什邡洛水文化故事》《张浚大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科普读物层出不穷,社科联服务基层的能力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

二是高校社科工作不断提高。每年举办高校社科工作会,不断加强与市内大中专院校的联系,积极推进高校社科工作的广泛开展。高校社科研究能力逐步提升,市级立项课题高校占比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已达到70%左右,市内高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规划立项项目已占全市立项总数的83%,社科研究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社科活动精彩纷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紧紧围绕社科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召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给侧改革的宏观依据和经济脱虚向实的微观基础”等学术研讨会50余场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培养“工匠精神”先后举办了高凤林、罗东元、胡应华等大国工匠的学术研讨交流会近10场,行业内专家朱军、李向东、王振华等高水平讲座50余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前沿问题,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30余场;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聘请行业专家19人,开展法律讲座37场,开展法律咨询26场;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聚焦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先后召开“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新时代高校内涵提升策略研究”等讲座、论坛30余场;四川省商贸学校着力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建工作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50多次,开展了法制教育讲座10余次。

三是学会管理不断深化。建立学会走访制度,开展对全市社科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摸底调查、清理规范工作。推进学会工作备案制度,与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加强配合,对学会换届、年审情况实施动态备案管理,及时掌握学会班子变动情况。推进学会党建工作,召开学会党建工作座谈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学会开展党建工作。市金融学会、市中共党史研究会、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组织”。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制定《德阳市社科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组建社科评审专家库、人才库。每年开展社科工作者培训,组织社科工作者到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高校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县级社科工作者赴绵阳等地学习基层社科联工作经验,组织学会秘书长开展“树立法治意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专题培训。大力发掘青年社科人才,在社科规划项目和成都经济区专项项目立项中,向年轻人倾斜,并推荐德阳文化卓越人才2名。截至目前,40岁以下课题负责人占比超过45%,社科工作者年龄结构得到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