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德阳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包容的人文精神,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丰富了绚丽的中华文明。三星堆遗址以“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闻名于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璀璨古今;“中国德孝城”德孝文化源远流长;白马关、落凤坡、庞统祠、诸葛双忠祠等三国遗踪遍布境内。作为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爱国奉献、不怕困难、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时刻砥砺着德阳人民勇于奋进。作为中国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德阳广汉向阳村在1980年全国第一个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先河,培育了“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在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德阳人民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凝练了包括“东汽精神”在内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德阳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和极其丰厚的文化土壤。新中国成立至今70载,德阳哲学社会科学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坚守优秀思想文化,经历了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79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在邓小平同志号召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党和国家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作为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赋予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努力提高领导水平,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造了良好环境,德阳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研究的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相继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