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攀枝花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社科阵地不断发展壮大
攀枝花市社科联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积极拓展和挖掘全市社科组织的职能,在推动社科阵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一是加强纵横联合,形成了以社科联系统、高等院校系统、社科研究机构和社科类社团系统、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党政研究系统、党委宣传系统为主的大社科工作组织架构。二是加强社科刊物清理整顿,提升刊物质量和影响力,在全国压缩报刊资料的大背景下,截至2019年6月底,攀枝花市保留的内部资料性社科理论刊物还有13种,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1种。三是依托本地高校优势资源,申办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目前,攀枝花学院已成功申办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1个。四是充分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网络平台,在“攀枝花宣传网”上开辟社科工作专栏,既达到在互联网上宣传工作的目的,又节约了管理资金和人力成本。五是市社科联机关的工作条件不断改善,人员编制从成立时的3人逐步增加到现在的9人,办公用房从最初的2间增加到现在的7间。
(二)社科学术理论活动形成声势
攀枝花市社科界坚持立足现实,紧跟热点,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大量学术活动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社科学术活动形成声势,在全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围绕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组织召开各种社科理论研讨会100多场,其中,市社科联组织召开的有60多场,市级社科研究机构和学会组织召开的有40多场,产生较大影响的有30多场,比如“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研讨会、攀枝花市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攀枝花旅游发展论坛、攀枝花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等理论研讨会的研究成果直接被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二是围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社科理论征文活动50多次,其中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活动20多次,在全市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10多次,比如攀枝花城市形象塑造对策研究征文活动、我为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三线建设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征文活动、我为文明城市献一策主题征文活动等都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参与。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理论研究,很多优秀征文的意见建议和对策措施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三)社科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优秀社科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发挥社科课题规划的导向作用,促进社科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攀枝花市社科联成立34年来,共下达市级社科规划课题348项。其中“七五”社科规划课题21项、“八五”社科规划课题37项、“九五”社科规划课题35项、“十五”社科规划课题39项、“十一五”社科规划课题60项、“十二五”社科规划课题59项、“十三五”社科规划课题97项,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十三五”时期更是大幅增长。二是发挥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激励作用,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攀枝花市开展的第一次至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共有1177项成果获全市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特等奖9项、一等奖112项、二等奖288项、三等奖744项、社科奖24项。攀枝花市选送的优秀社科研究成果参加全省第二次至第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共获省政府三等奖33项,省社科奖16项。
(四)社科普及活动不断拓展
在做好理论培训、理论宣讲等基础性社科普及工作的基础上,攀枝花市社科界不断拓展社科普及活动的方式和载体,社科普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一是结合“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社科知识宣传普及和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底,攀枝花市社科联及全市社科学会在开展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中设立社科普及咨询服务点200多个,接受咨询服务45000多人次,举办各种讲座3000多场,制作科普展板(挂图)2300多幅,散发科普宣传资料80000多份,赠送社科书籍、社科理论读物11500多册,累计受教育250000多人次,投入科普宣传经费450000多元。二是整合社科力量编印科普读物,大量社科普及读物陆续出版,比较有影响的就有数十种。三是人文讲坛形成品牌,“攀枝花市民讲坛”已经成为攀枝花市的公益性文化品牌和四川省文化惠民品牌,2015年12月荣获首届四川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四是科普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攀枝花学院的“钒钛文化普及基地”被认定为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
(五)社科成果转化渠道畅通
攀枝花市社科联促进社科优秀成果转化的渠道主要有四种:一是在《攀枝花社会科学》刊物上发表。截至2019年6月,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1600多篇。二是资助经费使其正式出版发行,比如《大思路: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思维方法》《大创造:跨世纪的创造思维》《中国彝家第一村》《常隆庆在攀西之研究》。三是推荐参加市政协大会发言,比如2018年攀枝花市级课题“三线精神体现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参加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发言并被评为优秀发言材料。四是以《攀枝花市社科重要成果专报》形式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截至2019年6月底,攀枝花市社科联编印的《攀枝花市社科重要成果专报》已有12件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攀枝花钛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攀枝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攀枝花 ‘8·3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问题研究”“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一批研究成果被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
(六)三线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三线精神”传承弘扬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城市,“三线历史”是攀枝花的根,“三线精神”是攀枝花的魂,“三线企业”是攀枝花的本。攀枝花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挖掘保护“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当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致力于把攀枝花市建设成为“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库”“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地”和“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三线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三线精神”传承弘扬方面持续用力,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建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于2015年3月开馆,占地面积3933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4023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4亿元,是国内展陈面积最大、馆藏资源最全、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历史面貌。博物馆先后获评四川省党性教育基地、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并荣获“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称号。2019年3月,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攀枝花大田会议纪念馆、东区兰尖故事、西区习风园三线文化展示厅、仁和区苴却砚博物馆、米易县历史文化展览馆、盐边县展览馆、攀钢钢轨生产线、攀煤索道运煤线、中国十九冶西部铁军展示厅等第一批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分馆挂牌。
二是成功举办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近年来,攀枝花市联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多次举办中国三线建设学术交流研讨会,促进三线建设文化交流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5年3月2日在攀枝花召开的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钱海皓,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陈晋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致辞,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题为“三线建设精神,攀枝花崛起之灵魂”的主旨发言,部分来自全国党史系统的领导和重点三线建设企业代表分别作主旨发言。会议以“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为主题,达成“中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攀枝花共识”。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授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论坛基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和“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基地”荣誉称号。
三是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攀枝花市先后编写出版《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三线风云》等历史专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和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联合创办的,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刊物《三线春秋》于2018年3月正式创刊首发;2019年6月30日,以三线建设为题材的大型工业史诗电视连续剧《大三线》在攀枝花市开机,该剧将以影视艺术形式再现三线建设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传承弘扬“三线精神”。
四是成立三线建设干部学院。2018年3月,三线建设干部学院在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挂牌成立。
五是“三线精神”已被中宣部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不朽的工业传奇,还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三线建设中形成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2018年10月,中宣部明确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作为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内容进行主题宣传报道,为我们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七)康养产业发展理论研讨活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攀枝花市依托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并确立了建设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攀枝花社科界针对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2014年12月6-7日,由民革中央和四川省政协共同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协办,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四川省旅游局、民革四川省委,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中共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市成功举办。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主持论坛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北省委主委卢晓光,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罗布江村等出席开幕式。500余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计。论坛发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攀枝花共识”,议定自首届论坛起,每3年在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市分别选择“一冬一夏”时节,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2017年12月9日,由民革中央和四川省政协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市召开,600多位有志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参加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攀枝花市委书记李建勤、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分别致辞。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正富、市政协主席李群林、市委副书记虞平等出席开幕式。
二是成立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于2016年12月挂牌成立,是由攀枝花学院、攀枝花花舞人间公司、东区政府共同筹办的国际化特色学院,是由攀枝花学院医学院的护理、康复等专业分离出来新组建的全国第一所康养学院,涵盖本科、专科、中职等多学历层次。学院致力于为国内外康养产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并将整合国内外专家、学者资源建立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智库,为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范和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增强攀枝花在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攀枝花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三是成立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由攀枝花学院创立,是攀枝花市首个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该中心以整合国内外康养产业研究力量,构建高端康养产业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目标,深化康养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康养+”产业战略内涵、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为康养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将助力攀西经济区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经济中心。
四是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2013年以来,《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攀枝花康养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6—2025)》相继出台,《攀枝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攀枝花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通则》《攀枝花市老年康养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攀枝花市养老机构护理区建设基本要求》等康养产业地方标准陆续制定发布。
五是形成一批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成果。攀枝花社科界围绕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仅2015年以来,攀枝花市级社科规划课题中,以阳光康养产业发展为研究方向的课题就达30项。其中2015年1项(“基于 ‘互联网+’的攀枝花阳光康养营销模式创新”),2016年2项(“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攀枝花阳光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2017年8项(“康养老人心理支持策略及技术研究”“攀枝花特色的 ‘智慧康养’发展研究”“攀枝花市康养饮食文化研究”“提升攀枝花文化康养产业文化品位的研究”“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研究”“攀枝花 ‘康养+’品牌塑造及产业发展研究”“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背景下攀枝花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基于康养视角下养老旅游发展研究”),2018年9项(“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攀枝花 ‘康养+农业’的实践与思考”“攀枝花市康养+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康养产业伦理基础建设研究”“‘康养+医疗’背景下医院门诊系统精益优化研究”“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中攀枝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大香格里拉背景下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攀枝花与昆明康养旅游发展比较研究”“关于攀枝花市阿曙达村 ‘康养+’的若干问题研究”),2019年10项(“攀西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及其财税政策研究”“攀西阳光康养产业融资现状及融资路径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攀枝花康养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攀枝花市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法治需求与供给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康养产业的实践探索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为例”“康养背景下攀枝花现代生态林业发展战略研究”“攀枝花市养生地产开发及其培育模式研究”“康养基本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乡村振兴进程中攀枝花市农文旅康产业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攀枝花康养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研究”)。此外,市决咨委、市委党校、市政协等部门的专家学者也围绕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开展了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比如市政协课题组撰写的《关于我市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市政协、省社科院联合编写的《攀枝花市“康养+”解读》手册等,在市内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