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意味: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 网络蛮喷VS论战

通过与类似的话语实践比较,我们可以将网络蛮喷话语中最为主要的符号成分挑选出来:对话题无感的挑衅、无休止的玩笑、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施虐等级、网络蛮喷及其观众的双向匿名性、网络蛮喷“行为观察者”的掺和角色等。虽然所有这些语用特征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它们能产生语义效应,但本身却不是语义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蛮喷的语义也就是与其相关的特定句段意义单独进行分析,网络蛮喷对话题的不敏感,并不证明这一话语实践可以在任何语义区域开展。为了让这种话语实践进行,它应该成为建议数字对话中心的意义领域一个争论的问题。

在符号域中,意义层面的争议程度,最终取决于符号域自身的特殊结构(Leone, 2016)。从本质上来讲,没有任何话题能免于争议,也没有任何话题天生就具有争议性。抽象地说,为了让网络蛮喷成为一个争论话题,它的语义区域需要产生两种对立的价值论。一旦某个话题内部包含潜在的对立观点,该话题就有可能变成喷子们活跃的语义区。不管怎样,相似比较与相异比较在该区域中都合适。网络蛮喷不只是争论,也不只是挑衅或开玩笑,用格雷马斯的术语来说,若给予其一定的意义领域,网络蛮喷便能构建出寄生的位置,因此,喷子们不仅会抛出相反的命题,而且会与对话者的观点形成如镜像般的对立。

事实上,网络蛮喷在社交方面之所以令人不安,根源在于其本身无头脑,喷子们存在于与对手和受害者的关系中。喷子们的目的不在于表达完全不同的思想,说服对话者和(或)观众,而是致力于通过选择某个争论点来挑衅,不断增强对话者的愤怒情绪,从而取悦其如虐待狂般的观众,喷子们通常喜欢彻头彻尾的粗暴。然而,喷子们想要达到话语的效果,他们就要显得非常蛮横,同时必须遵守一种特殊的样态(aspectuality)在语言学和符号学中,“样态”是指话语行为中质的时间上的再现,不是简单地描述事物发生的时间,而是描述其如何发生。参见莱昂内(Leone)2017年的研究。。事实上,“网络蛮喷的艺术”,并不意味着作恶者从一开始就使出令人厌恶的论点或路数来彰显其本性。如果受害者立马就能意识到他或她正在被“喷击”,这对网络蛮喷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虐待性对话就不会长时间持续,然而这种虐待正是数字网络现象美学的核心。该话语实践的样态,在于衡量争论的粗暴性,考虑到网络蛮喷语用上的虚构性,所以其最初的矛盾语义立场不会立即展示对话游戏的真实本质,而是将对话者拉入情绪的漩涡之中,继而开始越来越多、永无止境、令人难以忍受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