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2017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供给空间格局较不平衡

2017年,四川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506家,共接待游客4.39亿人次,平均每87万游客才拥有1家旅游景区。一些高等级旅游景区长期在高容量状态中运行,如宽窄巷子、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观音湖湿地公园、东郊记忆等,2017年度接待游客量均超过了800万人次,突显了旅游景区供给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从区域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资源禀赋强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景区数量却较少。从景区类型看,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和乡村旅游两大类为主,二者数量所占比重超过一半,而度假休闲类旅游景区仅占12.45%,博物馆、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主题游乐、科技教育等主题类型景区数量更少,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特色化需求。此外,黄金周假期及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假日政策的叠加,在空间及时间上让游客更加集中,显化、激化景区设施、服务、管理、应急、生态等供给的严重不足。

(二)景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薄弱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入境游客401.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11%;但景区平均入境接待游客量仅有0.95万人次,且同比下降了4.85%。另外,入境人次仅占景区接待游客量的0.91%,该比重较上年还下降了0.0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入境游客的市场份额太小,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发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依然薄弱,与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全国入境旅游发展缓慢,无法避免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游客出境旅游趋于保守、入境游客在华消费意愿下降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依然存在全省旅游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入境旅游营销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内部环境问题严重等负面因素。

(三)景区平均接待规模略有下降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除了平均收入和人均花费略有增长之外,平均接待规模和平均门票收入有所下降。其中,游客平均接待量104.12万人次,同比下降3.86%;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95万人次,同比下降4.85%;景区平均门票收入为0.12亿元,同比下降21.50%。各等级旅游景区中,5A、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11.16%、3.94%和8.63%。各区域中,五大经济区的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均有下降,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分别下降了0.42%、0.86%、2.60%、10.45%和35.36%,环成都经济圈的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也下降了5.74%。各主题类型中,历史文化类、乡村旅游类、主题游乐类和博物馆类景区的游客平均接待量有所下降,下降比例分别为2.82%、18.94%、2.12%和2.28%。

(四)景区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偏低

从景区人均花费看,全省A级旅游景区存在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的情况。2017年,游客在A级旅游景区的人均花费仅为133.52元/人次,远低于2017年全省旅游业的人均花费(1325.16元/人次)。各等级旅游景区中,3A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的人均花费均在百元以内;各区域中,川南经济区的景区人均花费最低,仅有54.89元/人次;各主题类型中,红色旅游类、博物馆类、主题游乐类和科技教育类景区的人均花费均未过百元,旅游景区消费水平依然偏低。从消费项目上看,在餐饮、住宿、门票和交通上的消费占到景区所有旅游消费的六成以上,其他诸如购物、娱乐、演艺等项目的旅游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景区旅游融资市场较不发达

2017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自筹资金占全省资金来源的51.22%,拨款资金占全省资金来源的35.98%,而贷款资金仅占全省资金来源的12.81%,全省旅游融资市场较不发达。各等级旅游景区中,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拨款,4A、3A和2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仅有1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五大经济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则主要来源于拨款,贷款资金所占比例均较低。

(六)景区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受区域人口数量、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区域的旅游景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景区数量上看,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仅有47家和30家,远低于其他经济区的景区拥有数量,也与其丰富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攀西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截至2017年底尚未有5A级旅游景区。从平均水平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平均规模效益较好,而川南经济区在景区游客平均接待量(74.77万人次)、入境游客平均接待量(0.28万人次)、景区平均收入(4103.97万元)、平均门票收入(515.43万元)和人均花费(54.89元/人次)五项指标上均处于较低水平,景区平均规模效益表现较差。另外,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门票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重最高,为17.65%,远高于其他经济区和全省的门票收入比重,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性较强。

(七)景区整体运营管理能力不强

目前,全省A级旅游景区依然存在整体运营能力不强的问题。从旅游景区投资建设看,旅游投资存在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涉及领域广、综合要求高等特点,旅游资源因其生态、文化、公益等要素难以量化,价值评估上存在一定难度与障碍,与资本难以形成有效对接,在风景旅游资源的天然垄断属性和多头管理体制的综合影响下,景区的产权和使用权缺乏清晰的界定,民间资本获取特许经营权和进入景区开发受到多方限制。另外,景区缺乏有效的旅游盈利模式,全省大部分旅游景区运营模式处于初级阶段,重视景区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景区研发、营销和管理的相应投入,造成旅游景区市场运营管理能力相对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