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韦雄师1 李林2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610401)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在公共体育课中培养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面向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为学生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审美;培养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审美价值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出发点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倡导的“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身体素质”逐渐转变成为以审美意识来激励参与体育运动,追求一种“以健为荣、以动为乐”的全新的人体美的理想,因此,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和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体育作为人类进行自身美化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可以显示被遏制已久的人文精神,突出它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次需要,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1]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具有以形体为主的身体健康美、心灵美、行为美,以及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有了体育审美能力的概念的出现。体育审美能力概念的界定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对运动项目更多的认知,在普遍情况下界定审美能力的出发点是“身体美、健康美、动作美”;而今大学生在参与项目的选择上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项目的选项范围,因而可以根据项群分类的特点界定体育审美能力的概念,即:体育审美能力是指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中,把对项目本身具有的美感价值贯穿到健康美中,达到身体的健康美、精神的健康美与行动的健康美[2]。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通过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美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去,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2 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实施的重要性

体育审美能力的形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诱导,使美感教育贯穿到体育课堂中。教学中可以根据项目分类特点进行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完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即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灌输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以塑造情感,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审美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体育教育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而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各科教学的教育。

体育和美育有密切联系,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美的表现、追求和创造,而美育中也包含人体美、健康美、仪态美的教育内容。学生在大汗淋漓中享受来自身体本能的愉悦,在训练中检验道德层面上的意志品质,在刻苦攻关中发现人性的弱点并给予矫正。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美感享受,这些体育审美过程中体现的诉求,正是体育运动的当代审美倾向。学生把美丽的情感付诸体育运动中,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所获得是坚强、坚定、坚决的意念。体育教学作为人体教育的基本环节,不仅仅是单一的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向外界展示一定规范、说明一定动机和意义,并体现思想美、形体美。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有审美教育的参与、交融、渗透。在教学中将体育与美育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借助体育这一直接、生动、形象的人体教育,融进审美教育的内容,达到培养体育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

3.1 以美育体原则

在体育的各种活动中,要遵循美的规律以及人的审美心理特征与审美规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气氛中,从而使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比较丰富的审美性。通过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发展学生们的体质,挖掘身体的潜在能力,实现生命的生存价值;通过审美途径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以体育美的人”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一种对美的追求,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自觉自由的体育活动给学生们带来无限的人生快乐,亲身感受自身的力量,并实践着精神超越。新世纪里,“以体育美的人”引导、促进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自己在不断超越中向更高境界发展。体育活动中的美,是在动态化中不断被创造、被发展的。学生不但享受着体育美的结果,而且自身的才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得以发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美育体原则,要求教师首先要以审美的方式诱导学生努力的发挥,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疲劳、压力感,促进学生身体各项机能合理、协调,在保证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的前提下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要求教师根据美的形式促进学生发掘潜能与发挥运动能力,进一步实现其身体、心理、品质的多重构建。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以美育体的核心内容。因此,健康的身体运动形式总是与美息息相关的,而唯有对美的形式的不断追求,才能使身体运动真正有利于身体健康[3]。人体运动的形式美通常表现为身体比例均衡、结构对称、健美,身体动作灵活而优雅,有层次、富有节奏、变化而整齐等。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身体运动的形式美的要素贯穿到学生运动过程中去,把体质与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体美共育”的最佳效果。

3.2 教师先导原则

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体育思想的贯彻实施者,更是开展学校体育审美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思想的体现、教材的领悟运用以及教法的实施,对学生的启示、诱导,都会受到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影响。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先导,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要实现“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获得“体美共育”的良好效果,教师的先导地位、主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即是“美”的先导[4]。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必需的美学美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做到:①形体美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和行为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教师的神情、仪表、体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审美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积极塑造自身的形态美和行为美,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进行正确示范,给学生树立形体美和行为美的典范,把美学赋予体育可再现的动作技能等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中。②心灵美与语言美。心灵美是指内心美、道德美、品质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热爱学生出发,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以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教学内容、公正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精神美的楷模,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和心灵美的陶冶。语言美是心灵美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和谐优美的语言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同时,运用优美的语言能振奋精神,以良好的情绪感染课堂氛围,有助于实现最佳的体育审美教育效果。

4 在教学中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4.1 面向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

当前,我国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的目标任务普遍强调传授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及体育知识技能。对学生形体美与审美、表现美的能力的培养与要求却比较少,这是不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除了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以形体为主的健康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以及认识、感受、创造这些美的能力。体育活动有诸多生动、具体、富含感染力的审美对象,不论是亲身参加体育活动,还是观赏体育比赛(活动),都能因此获得美的享受[5]。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体育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使自己身体完善的能力”的任务,体育教育中加强队列练习,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端正的体态,从而使学生有健美的体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表现美的能力。匈牙利、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努力将美育融入体育之中,为学生营造健康、充满活力的氛围[6]。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就应该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健美体型,具有一定审美与表现美的能力”。当前,我国教育部已经将体育美学列为体育选修课程,同时也在组织编写教材。各高校应尽快向学生开设该课程,师范类体育院校更要重视此课程。

4.2 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

健康是外在美的基础,更是人体美的首要条件,唯有健康的、朝气蓬勃的、充满活力的人体才是美的。因此,这种健康应包含两方面,即身、心健康。唯有身心健康的美,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美。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乒乓球冠军邓亚萍,NBA球员姚明等之所以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不仅仅是他们所获得的良好声誉,还在于他们所展现出的奋力拼搏、朝气蓬勃的健康美,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念,不但要教会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健身、健美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水平,力求在体育精神与体育行为磨砺的陶冶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完成人格的完美升华。

4.3 为学生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美是以非常具体、直观、生动的方式表现出它本身具有的特殊属性——艺术感,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只有内在的艺术感同审美需求处在较高水平时,我们才能以审美的方法、形式认识与把握审美对象,才能进入审美中。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强体质的方式时,我们把它看做是增进健康的需要;而将体育活动作为艺术活动时,我们便可以用一种审美的心态对待它。作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美的语言、美的举止、美的形式营造一种审美化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7]。教师的服饰、仪表、语言能反映出学生对该教师的接受程度,而学生接受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注重仪表美。其次,要注重教学环境的美化。线条清晰、整齐清洁的场地、摆放整齐有序的器械等,会让人感觉到团队队列、队形整齐多变的效果,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变化美。动作感与节奏感是体育与音乐的共同特性,音乐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欢快的乐曲、节奏,能给人以生命的情趣与青春的活力。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创造与展现身体的运动美,在愉悦欢快的情境中体验身心俱美。

4.4 努力培养大学生体育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是人,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同样具有审美意识。运动者既是审美客体,其本身又有审美体验[8]。体育活动中的审美愉悦是主体真正主动的、主体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为。运动的亲身实践是大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的必然途径,体育审美能力的提高应建立在运动参与的基础上[9]。运动美的体验可以通过教学来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自具备的技巧、能力、经验以及愿望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运动美。此种创造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创造的自由性和独特性,其共性在于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个人行为。所以,学生只有在不受强制、相对自由的情境中,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经验与激情等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在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时会经历失败的挫折,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因此就能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技能美。所以,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创造情境,而且还要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创造的激情,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多种创新尝试。

5 结语

新世纪体育审美教育,强调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主体地位,强调对人自我生命意义的开发,将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审美教育的理想。当代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体育技能知识转移,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内化体育美学知识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因此,在以美育体和教师先导原则下,对大学生实施体育审美教育的途径有:面向学生开设体育美学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美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大学生体育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释

[1]陈济川.体育审美教育在构筑社会文明中的功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 15(1):28-30.

[2]宋冬梅.体育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途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139-140.

[3]曾晓莉.谈体育教学中体育与美育的结合[J].四川体育科学,1999(1):37-39.

[4]梁敏.体育审美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函授,2001, 17(3):35-36.

[5]刘景裕,樊新.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科学,2002, 22(3):36.

[6]陈济川.新世纪我国大学生审美体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28(4):5.

[7]张爱玲,熊飞,等.影响体育审美能力实现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1(1):47-48.

[8]陈立鹏,慕宝贵.学校体育是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4):50.

[9]王深,陈俊钦.当代青少年审美特点与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J].中国体育科技,2009, 4(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