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更多人应该关注这个全球经济趋势
我在哈佛的时候,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去旁听那些我没有报名的课程,反而不怎么去上那些我报过的课——除了一门名为“Ec 10”的经济学入门课程。我被这个主题迷住了,那位教授非常优秀。他最开始教我们的内容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供求关系图。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比我愿意承认的时间要早很多),这基本上就是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
根据这张图,你可以做出两点假设。第一点到今天或多或少仍然适用:随着产品需求的增加,供给也会增加,然后价格就会下降。如果价格涨得过高,需求就会下降。两条线的完美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很神奇,因为在这点上,社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商品价格实惠,数量充足且有利可图。每个人都能有所收益。
第二个可从中得出的假设是,随着供给增加,总生产成本就会提高。想象一下,福特发布了一款新车型。第一辆车的成本要高一些,因为你要花钱去设计和测试。但是之后制造的每辆车都只需要一定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你制造的第10辆车的成本与第1 000辆车相同。对于主导几乎整个20世纪世界经济的其他事物,包括农产品和实物财产,情况皆是如此。
但软件就不同了。微软可能会耗费巨资来研发新程序的第一个单元,但之后的每个单元几乎都可以零成本生产。与过去为我们的经济提供动力的商品不同,软件是一种无形资产。软件还不是唯一的例子:数据、保险、电子书,甚至电影也差不多。
世界经济中不符合旧的运行模式的部分正不断扩大。这对几乎所有事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税法、经济政策、城市发展等,但总的来说,管理经济的规则没有跟上。这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如果你想明白为什么这一切如此重要,就我所知,乔纳森·哈斯克尔(Jonathan Haskel)和斯蒂安·韦斯特莱克(Stian Westlake)合著的佳作《无形经济的崛起》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他们首先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你摸不到的东西”。这听上去理所当然,但它指出了无形产品制造业和有形产品制造业运行方式的不同。那些你摸不着的产品具有一系列很不一样的模式,不论是从竞争及风险角度看,还是从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估值方面来看。
为什么无形产品的投资运作如此不同?乔纳森和斯蒂安给出了四点原因:
1.这种投资会产生沉没成本。如果你的投资没能成功,那么你无法通过售卖像机械设备那样的实物资产来回收部分成本。
2.它往往会产生溢出效应,被竞争对手所利用。优步(Uber)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驾驶员网络,但是也常常会见到优步司机同时在其他平台上接单。
3.它比实物资产更具可扩展性。在花钱做出了第一个产品单元后,接下来的产品就可以近乎无成本地无限复制。
4.它更有可能与其他无形资产产生有价值的协同效应。乔纳森和斯蒂安以iPod为例:它结合了苹果的MP3协议、小型硬盘设计、设计技巧和与唱片公司的许可协议。
从本质上讲,这些特征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好或者不好。它们只是与工业制成品的运作方式不同。
乔纳森和斯蒂安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解释了这一切——这本书几乎就像一本不多加评论的教科书。他们不会表现得好像趋势出现了邪恶的变化,或试图给出一些难以实现的政策方案。他们只是在花时间解释为什么这种转变很重要,在这个“Ec 10”课程教的供求关系图越来越不适用的世界里,他们给各个国家应该怎么做提出了一些更开阔的想法。
这本书令人大开眼界,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虽然乔纳森和斯蒂安擅于解释事物,但要理解他们所讲的内容,你需要熟悉一些经济学知识。但是,如果你上过经济学课程或定期阅读《经济学人》的金融版,那么理解他们的主张应该不成问题。
这本书使我更加清楚,立法者需要调整他们的经济政策来适应这些新情况。比如,许多国家用来衡量无形资产的标准有些落后了,因此它们所描绘的经济状况是不完整的。美国直到1999年才将软件纳入GDP计算。即使在今天,GDP也不计入市场研究、品牌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这可都是各个公司投入巨资的无形资产。
我们不光在衡量标准的问题上滞后了——我认为很多国家现在都应该就很多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商标和专利法是否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竞争政策是否需要更新?如果是的话,税收政策应该如何变化?在没有资本收益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什么才是刺激经济的最佳方式?我们需要真正聪明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深入研究所有这些问题。《无形经济的崛起》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解读的书,我认为它应该是政策制定者的必读书。我希望将来看到更多这样的书。
投资界需要时间来接纳以无形资产为基础的公司。在微软成立早期,我感觉我是在向人们解释一些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东西。我们的商业计划需要投资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资产。他们无法想象我们在长期内能产生何种回报。
在今天看来,还要向谁解释为什么软件是一种合理投资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思考经济运行的方式也是时候变一变了。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