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阿里的“老运营”和“新运营”区别何在
当我们谈论阿里运营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2011年,当我成为一名阿里运营新人时,运营看阿里这个光环还没有今天这般光彩夺目。与所有的运营新人一样,我那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快速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运营人。不得不说,阿里确实就像一所大学,赋能于每一个人。在阿里,我快速地学习了关于运营的各种知识,有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悄然发生了。
严格说起来,我在阿里做运营的最初两年,应该算是阿里的“老运营”,这个“老”一是指我是阿里多年的运营老兵;二是指在做运营的最初两年里,因为大环境不同,我所做的运营工作与现在的运营工作有所不同,所以,我把那两年称之为“老运营”。下面,我将分别谈一下阿里的“老运营”和“新运营”有什么不同?以及阿里运营的精髓在哪里?
阿里“老运营”:集中线下社群运营
我是“中供铁军”出身,2006年加入阿里,阿里2011年进行战略转型时,我开始做运营工作。当时我负责天津区域的客户运营,同时也负责北方大区的商会运营。事实上,那时的运营也就是现在说的“线下社群运营”。其实不光是我,当时大部分的阿里运营人员,都在做“线下社群运营”。
什么是“线下社群运营”?从阿里运营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为线下客户做深度服务,搭建商圈体系。这也是阿里最初的运营工作。
2011年是微博出现的第一年,微博的推出获得了极大的市场热情。在这一年的互联网大事件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拐点,那就是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飞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拐点上,我们的“线下社群运营”做得非常成功,在北方大区共建立了60多个商会,组织了很多大型的商圈,比如“天津网商会”“跨境电商会”等。当时,我还获得了北方大区运营“赛马会”的“师徒奖”,这是阿里运营人员中的第一名才能获得的荣誉。
❶阿里“老运营”具体工作内容
阿里“老运营”的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呢?
以一个活动来举例,简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公司先跟你确定KPI,包括一些日均或峰值订单数、客单价、ROI、留存等指标数据;
第二步:有了具体的KPI接下来就是制定方案;
第三步:如果对页面和产品有新的要求,就画Demo理出逻辑递交给产品、设计和开发相关部门;
第四步:确定招商的方法和标准;
第五步:作为活动的负责人全程管理,包括检查进度—监督效果—评价反馈,直到活动结束;
第六步:在启动活动后,需要随时关注引流、转化、销量等各项数据指标,配合对应流程进行完善,如修改文本、完善图片、调整商品位置、控制发放优惠券等;
第七步:活动结束后,运营恢复常态,剩下的就是根据活动数据做复盘分析,总结优点和不足,积累活动经验。
概括起来,我当时的工作内容包含以下3个方面:
1)管理资源
活动资源是有限的,线上线下商圈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资源有限就会出现争抢的情况,那么资源的管理就需要设立规矩,否则就会有人质疑资源管理的标准,抱怨资源的分配行为。其实,这关系到横向行业、品类维度的界定,纵向商家上游、中游、下游的细分。具体来说还包括同一个界面,确定商品上下左右的位置。
2)沟通
很多时候,我做运营会感觉特别忙碌,但又想不起来忙了什么,也许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沟通上了。作为需求方,需要与商家、设计、研发各部分广泛交流,保证需求落地不走样,能达到实际效果。作为资源方,又必须广泛听取各行各业的商家意见,确定运营方法和标准。
3)其他事
运营的工作很细小,甚至不起眼,比如检查商品、设计图片、策划页面等很多小事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我当时的运营工作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图1-5说明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图1-5 运营的三大方面
❷“老运营”怎么做?——学会分层
那么,阿里“老运营”要如何开展工作呢?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会分层。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三大分层方法。
1)时间分层
根据数据运营的分析结果,我很了解每个月自然时段的高低峰值节点,参考内容运营的结果,我会明确每个月的活动关键点,然后再根据每个地区的指标任务,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重要的节点,发现增量的时候一鼓作气,并且安全稳定地完成月目标。
2)商户分层
根据商户的实体店数据和阿里的互联网数据,以及用户的回头率等数据指标确定出一个标准,对商户进行分层,A、B、C不同等级的商户配置不同的资源:
A 级商户基本实现自主运营,分配给他们的资源最多,因为他们的市场比较稳定,可以自由发挥;
B 级商户需要被重点关注,这个群体有活力、有激情,可是资源有限、方法单一,必须用资源去帮助他们发展;
C 级商户就比较麻烦,这个群体人数最多,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有些人还没有斗志,这时候需要点燃他们的激情,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会把商家聚集在一起,用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案让他们知晓解决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我们再把资源分配给想做事的商户,扶持他们。
3)区域分层
根据各个区域的互联网数据进行分层。有限的资源当然是要向投入产出比高的那些区域倾斜,比如综合体、重点街区、高端人群社区等。
❸阿里“老运营”的工作难点
在做“线下社群运营”的过程中,对比阿里“新运营”,我总结出以下两个工作难点(或者说是弊端)。
1)效率较低
既然叫“线下社群运营”,就需要组织者把在各个区域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交流。可以想象,如果碰到一些突发状况和偶然因素,大家开会等待的时间就会白白消耗掉。如果聚集前不事先安排讨论主题的话,更难以达成统一的意见。
经过一次交流后,大家才会了解彼此,并各抒己见。
2)观念无法达成共识
线下的圈子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要想找到观念一致的人如大海捞针。线下社群运营的结果,就是线下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圈层,很多时候在某一个运营节点沟通的时候,更多的是东扯西拉。
以上就是阿里“老运营”的一些工作内容及自身的一些看法。下面,我来说说阿里“新运营”。
阿里“新运营”:职能分工细化
随着我在阿里工作年限的增加,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剧烈变化,这时我的运营工作开始有了新的内容,我从原来的“运营小白”成为“资深运营人员”,到最后成为“资深运营经理”。当然,阿里也由原来的“老运营”走向了“新运营”。
接下来,我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讲阿里“新运营”的架构、常见岗位以及其他运营分支岗位。
❶阿里“新运营”的架构
在阿里旗下,像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等都是独立运营的横向部门,这些部门之中,既包括聚划算、淘宝直播、淘抢购等针对产品方面的运营岗位,也包括注册会员、卖家扶持等针对具体工作方面的运营岗位,从事这些岗位的运营人员经常与各行业之中的运营人员沟通对接,而具体到每个行业又会细分出很多运营类型,比如卖家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类目运营等。
图1-6概括说明了阿里“新运营”的组织架构。
图1-6 阿里“新运营”的组织架构
❷阿里“新运营”常见岗位
运营可以依据不同的组织架构来划分工作内容,可以是一人一岗,也可以是一人身兼多岗。在划分运营工作时,除了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条件外,还要依据不同时期产品的定位,只有经过全面且综合的分析后,才能准确划分运营岗位和内容。
那么,阿里的运营到底划分出了哪些具体岗位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先从一个运营经理的维度来思考:运营最后要解决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联系的问题,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增加顾客的认可度。
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我们最少应该可以划分出五个基础岗位,图1-7清楚展现了阿里“新运营”的五大岗位。
图1-7 阿里“新运营”的五大岗位
1)产品运营
很多人对产品运营的理解就是跟产品有关的运营,包括编写文案、活动策划等一系列工作,工作内容被定义为运营产品,其实,简单地把产品运营定义为运营产品是片面且不正确的。
如果要给产品运营下个定义,可以将产品运营理解为:它是连接产品和运营的中介,负责产品内容的信息发布、线上推广,以及在产品调整过程中及时反馈运营状况并不断优化。
阿里有两类产品运营。
第一种产品运营工作内容比较具体,归属于某个行业,主要负责运营和产品进度协调,负责把运营的要求反馈给产品部门,按轻重缓急排序,推进产品部门完成工作。这种产品运营的工作内容多是针对卖家来运营具体产品,目标群体不会很大,工作内容相对单一。
第二种产品运营工作内容比较全面,比如聚划算的产品运营,需要运用内容设计、活动策划、顾客运营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商家参与聚划算,优化聚划算的体验场景,让主动体验聚划算的顾客更多,并且能有效引流转化。
2)内容运营
不管你是做新媒体、内容平台类的产品,还是纯应用类的产品,内容都将在不一样的产品时期发挥关键的作用。
内容运营的概念是:通过设计、合成内容,有目的地生产内容,并建立不同的顾客接触渠道,推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体验互动,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以及参与度。具体表现在对产品用户端、渠道端、活动端提供运营支持。
处于内容运营岗位的人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内容创造、编辑合成、互动设计、推广以及效果反馈在内的全部环节。
3)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可能是我们见得最多的运营手段,很多规模化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单独设立活动运营岗位。活动内容设计也会根据活动方式、协作规模、内容策划等多个方面产生相应变化。对于基础的小规模互联网和线下整合活动,只需要一两名活动运营人员就可以完成。
而像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在做活动运营时,比如天猫“双11”活动(见图1-8),则需要整体营造品牌推广氛围、全面增加平台成交量,这就需要通过系统的活动运营实现,一般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活动运营团队来全面执行。
图1-8 阿里2018年“双11”活动
做活动运营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一个好的活动运营人员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活动创意,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比如要思考活动方案如何设计?活动操作的合理步骤有哪些?如何做出好的活动策划?互联网和线下实体活动有哪些具体区别?大规模活动运营如何完成等。
4)用户运营
事实上,我最初在阿里做的“线下社群运营”,也可以叫“用户运营”,只是这里的“用户”是指线下。后来阿里“新运营”工作范畴中的“用户运营”,不仅包括线下,还包括线上。
用户运营,是指以产品的用户拉新、活跃、留存为目标,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运营机制。
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无论是什么形态,都需要经过吸引新用户、留存老用户、保持用户活跃度、促进用户付费、挽回流失用户这几大环节。而这些环节是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决定的。下面,我用图1-9来具体说明用户数量与运营阶段的关系。
图1-9 用户数量与运营阶段的关系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针对基数不同的用户数量,用户运营的工作也会发生动态变化。
从微观角度来说,每个用户都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变化而成长,这些都是导致用户数据大规模异常的因素。比如,你的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18~20岁,当你把这一批用户群体维护好并稳定住后,过了5年、10年后,当他们到了30岁,极有可能不会再使用你的产品。
所以,运营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珍惜每一次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关注他们的每一个成长痛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用户运营工作。
5)KA运营
KA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核心客户,或者叫重点客户、VIP客户。每个行业对KA的概念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有的依据该客户上一年成交额在整个行业的排名,有的依据该品牌在实体零售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价值和影响力,还有的则考虑该品牌可能会有重要的商业动作、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可以强强联合或市场关注度较高等。总之,KA客户的标准比较高,一般来说占比不会超过1%。
KA运营的概念有点类似于卖家运营,都是围绕卖家开展工作,帮助卖家提升销量。但是每个KA的情况有差异,KA运营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支持,比如帮助卖家举办店庆、周年庆等运营活动,并且从资源管控上给予扶持。
每年“双11”前阿里会特邀KA客户去淘宝城开预备会,阿里运营人员会面对面地给KA客户做动员、讲主题。让KA客户感觉得到了比其他客户更多的平台资源和扶持,但其实他们也承担了更大的KPI任务。KA运营主要是负责帮助KA客户提升销量,扩大KA客户交易量在平台中的比例。
❸其他运营分支岗位
除了上面跟大家提到的五大主要运营岗位,阿里还根据每个主要运营岗位细分出具体的分支岗位,下面用表1-7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表1-7 运营分支岗位
根据不同的运营结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岗位设定。让每个岗位各司其职,有明确的职能分工是最关键的。
以上就是阿里“新运营”的一些具体工作划分及岗位结构。而阿里“老运营”和“新运营”的差别,主要是“老”在运营渠道、运营方法、运营思路上,“新”在创新方式和运营策略上。
阿里运营带给我的收获
阿里所有的运营都离不开阿里文化的精髓,作为一个从“中供铁军”出来的运营老兵,我深刻地感受到阿里文化带给我的成长。在阿里文化里,有不少的关键词,比如要性、owner(主人翁)意识、拥抱变化……这些文化运用到阿里的运营工作里,让我的运营管理工作变得理性、目标导向、更加精简,这是阿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阿里的运营工作经历让我得到了成长和改变,主要有以下四点。
❶视野
在行业趋势、市场竞争和寻求合作上,我学会了站在更高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尝试通过高度来改变思维方式和视野,有时在工作中站得更高,思考问题可能更容易。
在业务分析、平台整合和价值体系等方面,我学会了全局性思考面临的问题,打开工作视野,不要局限于眼前做的事,而要看成是整体系统里的重要环节,这样就会感觉到工作的价值。
❷自信
不抛弃不放弃,始终抱有希望和梦想,也许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我相信,只要全心投入,面对困难时都会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时候,坚持相信自己,肯定能战胜困难。
❸心要大,皮要糙
做运营,抗击打能力要很强。在阿里做运营期间,我经历过跟开发、产品针锋相对的时刻,跟运营内部的人员激烈争吵,甚至还跟领导发生过冲撞。因为总是考虑得很多,后来心态慢慢平和,想想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只是各自的立场不同而已。所以心要大,皮要糙,有话要好好讲。
❹复盘
经常反省自己就会成长。复盘是阿里人的经典思维,一个人要做复盘,一个团队要做复盘,目的就是不断发扬自己好的方面,改善不好的方面,使自己成长。
阿里“新运营”有点像是一只头脑睿智、目光犀利的雄鹰,站在高处,寻找自己的目标,谋划布局,张弓待发。
后来,我从阿里离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对于离职,马云曾经说员工离开公司有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由于这两点原因,而是因为阿里让我成长,进阶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所以我想有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我选择离开阿里。
不管是阿里“老运营”,还是“新运营”,它都使我成长了,赋能于我。我很感谢阿里,也感谢自己的团队和战友,愿我们驰骋万里,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