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运营实战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有何不同

大量的事实表明:90%以上的运营人员,在从事运营工作3~5年后,依然只是普通运营人员。那么,为什么我能迅速成为高级运营人员(阿里资深运营经理),月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而普通运营人员却只能勉强解决温饱?为什么你比别人更加勤奋、努力,别人的业绩却是你的10倍?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你没有成为高级运营人员?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行为模式上有何不同?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的区别,让你明白想成为高级运营人员,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工作习惯、工作效率以及价值。

心态不同:高级运营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

对于一个让人充满渴望和梦想的职业,其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套用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就是:如果你爱他,让他去做运营,因为那是“天堂”——门槛低、赚钱多、见识广、技术含量高;如果你恨他,让他去做运营,因为那是“地狱”——体力透支、情感消耗多、成就感低。

踏进运营行业的大门十分容易,但若想做出成绩,并非易事。要想成为高级运营人员,除了要能“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不惧失败,敢于奋斗,行动果决。

在工作中,许多运营人员总是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运营是一份凭技巧取胜的工作,因此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提高运营技巧。其实,对于运营而言,技巧只是一个方面,真正决定运营KPI的是心态。一个技巧娴熟却心态消极的运营人员,注定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反之,一个技巧平平而心态积极的运营人员,同样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绩。换言之,心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运营结果。如果你想在运营的世界里纵横驰骋,成为令人艳羡的高级运营人员,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拒绝消极情绪,摆正心态。要么你去驾驭人生,要么任由人生驾驭你。

那么,成为高级运营人员需要什么心态呢?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心态上面,又有何不同(见图2-2)?

图2-2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的工作态度差异

表2-2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心态上的区别

自信

自信是成为高级运营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自信的运营人员才能不惧困难、勇于挑战,才能突破重围;反之,一个缺乏自信的运营人员,即便拥有十八般武艺,也不一定能将运营做好。

在实际的运营中,我看到许多运营人员,要么背负太多的情绪包袱,要么过度自卑。他们总是思前顾后、缩手缩脚,担心做的内容用户不喜欢,策划的活动不能把产品卖出去,担心业绩太差,他们害怕做不好运营,害怕被老板批评,害怕被社会淘汰……

可以说,自卑感和畏惧情绪是阻碍我们建立自信、实现成功的最大屏障,它让我们无法用一种健康的心态去积极应对运营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它让我们饱尝失败的滋味。换言之,迈向高级运营的第一步便是拆除这道屏障,努力克服并彻底摒弃我们内心的自卑感和畏惧情绪。

正如爱默生曾经说过的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普通运营人员与高级运营人员的分界线,是引领我们战胜自己、告别自卑的关键。要想成为高级运营人员,要想在运营的世界无往不胜,就必须时刻相信自己、相信公司、相信产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每一项挑战。

积极乐观

除了自信,运营人还必须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保证运营人员在业绩不理想的时候,仍然怀揣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必胜的信念,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仍相信再坚持一下流量就会属于自己。

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高级运营,更容易获得理想的KPI。比如,你为自己设定了100万元的运营任务,快到月底时,你完成了70万元。此时,如果你是积极乐观的高级运营人员,你就会告诉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任务,决不能松懈,并在心底暗暗为自己加油;反之,如果你是一个消极的普通运营人员,你会觉得完成任务无望,从而抱着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高级运营人员,更容易战胜挫折,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试想一下,当你在做活动运营时,被用户“吐槽”了,你会怎么想呢?

乐观的高级运营人员会想:没关系,肯定还有更好的用户在等着我,这次失败,说明我自己的技巧有待提高。普通运营人员会想:总是被人骂,说明我的产品真的没有竞争力,也说明我确实不适合做运营工作。

你瞧,这就是高级运营人员和普通运营人员的区别。当遭遇失败和挫折时,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高级运营人员会心怀希望、重整旗鼓,客观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提高运营水平,最终走向成功;消极的普通运营人员则会悲观失望,陷入强烈的挫败感中无法自拔,离成功越来越远。

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意思是说: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这句话对于运营同样适用。

在现实的运营中,许多运营人员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因为其缺乏一颗“舍我其谁”的雄心。他们想为而不敢为,即便有再多的梦想,也不愿付出努力去实现,硬是将无限的潜能化为了有限的业绩。

作为运营人员,不管你现在的工资水平处于什么水平,不管你的工作有多么的乏味辛苦,你都不能轻易地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你的业绩有很大的提升。所谓“舍我其谁”,其实就是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否则还不如不做,要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会苦尽甘来,柳暗花明。

图2-2展示了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之间不同的工作态度。

运营并不难,重要的是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运营,只有当你付出真心、拼尽全力去努力做好运营工作时,你的运营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

习惯不同: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业绩平平

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原来在阿里带团队时,我常常会听到一些运营人员抱怨:如今的运营不好做,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业绩平平。

比如曾经我的团队成员小程,就是这样一个人。据小程说,他每天早出晚归地写内容、策划活动、研究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自己都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业绩却始终不理想;而和他同组的另一位同事小黄,每个星期只在固定时间做某种类型的工作,业绩却是自己的3倍。对此,小程十分迷茫,不知道为何。

其实,小程的问题就出在工作习惯上。要想成为一个高级运营人员,除了勤奋,还要掌握一定的运营技巧,更关键的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作为一种内在修养,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更决定一个运营人员的成败。

常言道:“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普通运营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后,你的高级运营晋级之路就会更顺畅。

那么,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工作习惯上有哪些区别呢(见表2-3)?要成为高级运营,又须养成哪些工作习惯呢?

表2-3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工作习惯上的不同

每天坚持写运营日志

运营部门一般每周都要上交一次周报,但是对于实际的运营人员来说,非常有必要每天做一份给自己看的日报。当面对的事情又杂又多时,很多运营人员往往会毫无头绪地度过一天。一周结束后,递交的周报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不是运营人员太懒了?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

我在工作过程中能得到快速地成长,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每天坚持写运营日志,我的运营日志一般分为两部分。

一是关于日常工作的总结:记录当天发生的重要运营动作,比如用户反馈、数据变化,行业相关事件的记录等。

二是进行思考复盘:主要是对于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的思考,我会列出几点,比如: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情?得到了什么教训?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等。

日志并不一定要写得十分详细,只需要简明扼要地将自己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一般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在撰写日报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合理的,在后面的工作中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坚持写运营日志,一方面有助于每周周报的撰写,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展,从而督促自己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今天我是不是偷懒了”“接下来需要苦干一番了”。除此之外,当日志积累比较多的时候,回头再看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是自己一步步的积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一直学习

运营是一个需要产生大量想法的工作,需要时常保持输出创意的状态,每天的工作任务不是策划新活动,就是根据用户的关注点写一些热点的文章。但是所有的创意和文章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输出对应输入。输入就要求运营人员要保持日常的积累和学习。

在这里讲一下自我提升的一些方法。

1)向优秀的人(包括同事)学习。在阿里,我经常通过各种群(比如QQ群、社群、线下各种商群)学习其他运营人分享的内容,吸取别人的长处。同时,我还会向行业领域内的大咖学习,学习他们敏锐的运营思维、灵活的沟通技巧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2)向平台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看一些运营经验交流与运营知识学习的平台,比如“三节课”“爱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正和岛”等,对这些平台的长期关注可以帮助我获取更多与运营相关的新知识,在其中我可以学到有趣的活动策划、超前的运营理念、精美的排版样式、独特的文章立意等。

3)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运营知识库。除了保持对运营知识的学习,运营人员还应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运营知识库,保证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需要输出创意的时候思路不会枯竭。对于专门的运营团队而言,最好能够建立起一个运营团队知识库,就像建立一个图书馆一样,将大家的运营经验和知识聚合到一起,创造出最大的团队价值。

流程化工作

普通运营人员VS高级运营人员在工作流程上的区别(见图2-3)。

图2-3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的工作流程差异

当琐事缠身的时候,应该先做什么?可能大多数的“运营大咖”都会这么回答:用Office Visio、XMind工具将事件的每一个流程都整理清楚。

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大块,再将每一个大块拆分成小步骤。同时将具体的流程、注意事项、参与人员等罗列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事情的可行性,将看起来难度很高的事拆分成简单的小事的组合。

同时,拆分的过程也会促使人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合理、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将流程优化。当对类似的任务进行再次拆分的时候,因为已经有了类似的思考过程,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重视并对数据加以利用

看到的数据是真,摸不到的印象是假。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运营工作,都可以通过数据指标来量化,比如用户运营有用户流失率和用户增长率,内容运营有转发量和阅读量,活动运营有付费转化率等。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数据无法构成运营。

在工作中,高级运营会借助一些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来统计和分析运营数据,比如:

1)以数字为依据进行论据和决策;

2)在竞品历史文章中寻找选题,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3)点赞数和阅读数相差悬殊,可以对标题进行优化处理。

数据是真实的,可以帮助你发现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潜在规律,你可以通过数据对用户的喜好和心理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更好地达到优化运营方式的目的。

以前,有个学员问我:“什么网站可以用来查看一个公众号阅读量最高的几篇文章?”我给她推荐了一个叫“BlueMC”的工具,我曾经通过这个工具搜集了10个相关公众号的历史文章,然后按照热度排序,进行选题库的填充。

前面提到的四种运营工作习惯虽然基础,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运营大牛”,往往由于他们能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你可以扪心自问,看自己能达到几个标准,就可以推测出自己离真正的“运营大牛”还有多远的距离了。

效率不同:为什么高级运营人员的效率比普通运营人员要高10倍

除了心态和习惯的不同,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的区别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

不知道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有多少人曾计算过自己的时间究竟值多少钱?假设我们的年收入是10万元,每周的工作时间是40个小时,那么,我们全年的工作时间就是2080个小时,平均下来,每小时的工作单价就是48元。在这一年中,如果我们每天浪费1个小时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全年就会浪费将近1.25万元。

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看出,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1小时工作时间,经过全年累计,其实也能创造不小的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高级运营人员的工作效率至少会比普通运营人员高10倍。那么,这10倍究竟高在哪里呢?我们不妨通过表2-4来了解一下。

表2-4 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在工作效率上的区别

有清晰的目标——SAMRT

正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总是想着“差不多了,明天再做”,没有养成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习惯,那么,你很难摆脱业绩平平的困扰。

运营的使命就是实现运营目标,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所以,想晋级为高级运营的人,一定要学会制定自己的运营目标,并且按照运营目标,有条理、有计划地去一步步推进运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思考:我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更好地去靠近它?

在这里,我介绍一种制定目标的工具——SMART原则,基于这种原则制定的目标可以让结果量化,方便我们及时调整策略(见图2-4)。

图2-4 SMART原则

对于大多数运营人来说,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SMART原则,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

“S”代表“Specific(具体)”,我们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具体详细,不要过于笼统。

“M”代表“Measurable(可度量)”,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要是可度量的,可以通过数据来判定目标是否达成。

“A”代表“Attainable(可实现)”,目标应该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合适。

“R”代表“Relevant(相关性)”,此目标与其他目标应该具有关联性,换句话说就是,实现目标A、目标B对于达成最终目标是有帮助的。

“T”代表“Time-based(时限性)”,时间的限制能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专注度。

快速解决问题——MECE

没有人的工作是没有困难和问题的,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快速解决,拖延、逃避问题,只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低下。这就是普通运营人员和高级运营人员的区别。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阿里做运营时,出现问题时我会用“MECE”工具来解决问题,现在我把这一工具分享给大家。

MECE是指“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不重叠、不遗漏”地把一个大议题拆分成无数个小议题,再逐个击破。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原则,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运营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策划了一场活动,目标是让销售额增加50%,那么我们可以把目标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见图2-5):

图2-5 根据MECE原则拆分问题

以此类推,对问题一个个进行分解,到最终可以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为止,一般认为每一级的问题数量不会少于两个,也不会多于五个,其中以三个为最佳。

将工作分级——四象限法

这个结论来自于我三年前在阿里运营时的一段对话内容,具体情境是这样的:我做的是分渠道运营,在这个环节上的所有渠道运营工作都是由我来完成的,包括上线、引流、活动、数据分析、商务配合、技术支撑等。

做的事情多,对接的部门也多,就会产生很大的需求,来自商务、设计、技术方面的需求都会汇总到我这边,看到我忙碌的身影,领导问我:“你是怎么安排这些需求的?”

我说:“哪个来得早就做哪个。”

领导问我:“要是重要的需求来得比较晚,怎么办?”

我陷入沉思,托着下巴想了半天。后来才明白,工作并不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作为一个运营人员,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一定要学会将工作分级。既然这样,工作应该怎样分级呢?

可以分成这四部分(见图2-6):

图2-6 四象限法

比如,做运营的人每天都要关注数据的变化,看数据工作属于哪种类型呢?应为重要不紧急的事,即使每天看到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也没关系。

当看数据的时候,忽然后台出现故障了,对后台进行修复的工作属于哪种呢?应为不重要但是十分紧急的事,只要遇到服务器出现故障了,都属于紧急问题。

用户在充值时,发现不能充值,经运营测试,发现充值系统出问题了,这就是重要且紧急的问题了。再列举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例子,比方月报、周报等。

对手头的事情进行分级以后,将重要和紧急的事优先安排,就会使工作进展更加顺畅,这种将工作妥善安排的感觉十分美妙,要始终明白一点:是运营在支配工作,而非工作支配运营。

当领导问及工作进展的时候,自己也能够从容地汇报工作内容,有经验的人一听就会知道哪些工作是有价值的、重要的。在大家进行汇报的时候,先汇报优先级比较高的事项,如果条理清晰,也会给自己加很多印象分的。

要想提高运营工作的效率,方式还有很多种,包括讨论、打卡等,大家可以根据性格特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是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会发现,因材施教是很有道理的。在工作中,要因人选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快的成长。

以上就是高级运营人员和普通运营人员的区别所在,普通运营人员要想变为高级运营人员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需要始终牢记这两点:付出和时间。静下心来,不断地提升自己,争取每天都能进步,这样坚持几年,再回首时,你已经从“小菜鸟”变身成为“运营大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