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的STEM课程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最核心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解决真实情景问题、跨学科知识整合。

为什么要开展STEM教育呢?STEM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工程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利用技术手段激发和简化学生的创新过程,通过技术表现多样化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驾驭复杂信息、进行建模与计算的能力,从而支持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STEM中,有必要强调S(科学)不仅是指科学知识,更包含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多人容易把科学理解为科学知识,这样容易评测;另一方面科学知识本身是不断被更新淘汰的,而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精神是推导科学发展的动力。

例如古埃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C. Ptolemaeus)提出了地心说;哥白尼(N.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日心说”;近代人类则发现宇宙还在膨胀之中……如果问宇宙的中心在哪里?一千年前的标准答案是“地球”,三百年前的标准答案是“太阳”,而现在的答案是不知道。实际上,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正是人类对绝大部分未知世界认识的一个缩影。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类的认识是在不断前进的。因此,通过STEM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未来才能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深圳在信息化教育、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尝试,一大批基础教育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设计了生动有趣的STEM课程,本书就是他们成果的总结。

本书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STEM项目,包括了STEM目标、任务(背景、需求)、设计(设计思想、流程设计、结构设计)、制作(工具材料、步骤)、评价(美观、合作、动手能力)、拓展(知识拓展、职业拓展)等环节。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环节的关联;采用身边简单、容易获取的工具和材料,不受地域和条件的限制;设计和制作环节是认知建构的过程,通过设计促进知识的融合与迁移运用;设计出的创意作品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好奇心的重要途径;评价环节考察了团队合作、美观等因素,引入了人文艺术(Arts),实际上已经从STEM扩展到STEAM;拓展环节很有特色,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特点。

当然,STEM教育在国内还处于探索、整合阶段,本书只是体现了作者对STEM教学的理解,课程的设计总体来说内容略显单薄,还有很多提高改进之处,部分案例似乎不用数学也能处理。总而言之,开展STEM(以及未来的STEM+)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更注重让学生了解在科学知识背后的探寻过程和方法,是极有意义的尝试。

高云峰

写于清华园

(高云峰,博士,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力学专家,中国力学会理事,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