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总集叙录(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樂府雅詞 三卷拾遺 二卷

曾慥 編

是集曾慥編。慥字端伯,又號至遊子,晉江(今屬福建)人(按晉江屬泉州,泉州又稱温陵,故曾氏又自稱温陵人)。紹興間官至尚書郎、直寶文閣。喜編書,尤以《宋百家詩選》《類説》著名。嘗作《樂府雅詞引》述是編纂輯體例道:


予所藏名公長短句,裒合成篇,或後或先,非有詮次。多是一家,難分優劣,涉諧謔則去之,名曰《樂府雅詞》。九重傳出,以冠於篇首。諸公《轉踏》次之。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當時小人或作艷曲,繆爲公詞,今悉删除。凡三十有四家,雖女流亦不廢。此外又有百餘闋,平日膾炙人口,咸不知姓名,則類於卷末,以俟詢訪,標目“拾遺”云。紹興丙寅(十六年,一一四六)上元日,温陵曾慥引。


《遂初堂書目·樂曲類》著録此集,無卷數。《書録解題》卷二一載:“《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通考》卷二四六《經籍考》則著録“《樂府雅詞》十二卷、《拾遺》二卷”,並引“陳氏曰”。據《通考·經籍考》體例,所考别集、總集基本皆是鈔録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及陳振孫《書録解題》。此既引“陳氏曰”,則所録卷數應與《書録解題》相同,即正集當爲三卷,而作“十二卷”,令人意外。朱彝尊《樂府雅詞跋》稱“吴興陳伯玉《書録解題》載曾端伯所編《樂府雅詞》十二卷、《拾遺》二卷,予從藏書家遍訪之,未獲也”。又有跋謂三卷本“殆非足本”,後來又糾正説三卷“爲足本無疑”(詳下引)。秦恩復嘗作跋譏之,謂“竹垞老人誤以《文獻通考》爲《解題》,作十二卷,其實非也”。秦氏恐未悉《通考》體例,朱彝尊正是了解《通考》乃鈔録《書録解題》,故懷疑三卷爲“非足本”,不是没有道理。按明陳第《世善堂藏書書目》卷下載“《樂府雅詞》十四卷”,當即正集十二卷、《拾遺》二卷之本而通計之,證明明代尚有十二卷本傳世,《通考》又似不誤。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十二卷本蓋是另一本,與三卷本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分卷不同,故《通考》著録十二卷本,却又引陳振孫語。亦可解釋爲:清人所見《書録解題》乃輯録《永樂大典》本,已非原編舊貌,原本所録或正爲十二卷,輯録者不悉而疑其誤(或《大典》文字缺脱漫漶),遂改爲時下通行之三卷、《拾遺》二卷本。惜十二卷本久佚,只好懸測并存疑。

是書清以後所傳,已無宋、明舊槧。朱彝尊曾藏鈔本,後爲陸心源所得,《皕宋樓藏書志》卷一二〇著録道:“《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舊鈔本,朱竹垞舊藏。”並録朱氏康熙乙酉(四十四年,一七〇五)手跋,稱“此書鈔自上元焦氏(竑),止存三卷及《拾遺》,殆非足本”。此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庫。

《四庫總目》著録江蘇巡撫採進本,爲《樂府雅詞》五卷(按:包括《雅詞》上、中、下三卷,《拾遺》上、下二卷),蓋即由朱彝尊藏舊鈔本出,《提要》曰:


是編皆輯宋人之詞,前有朱彝尊題詞,謂陳氏《書録解題》載曾端伯《樂府雅詞》一十二卷、《拾遺》二卷,此本鈔自上元焦氏,止存三卷及《拾遺》,殆非足本。然彝尊《曝書亭集》又載此書跋云:“繹其自序,稱三十有四家,合三卷,爲足本無疑。”蓋此卷首所載爲彝尊初藳,集所載乃詳定之本也。


清嘉慶丙子(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夏四月,秦恩復刻成《詞學叢書》,其中收有《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跋稱“傳寫既久,舛謬滋甚。原本書字不書名,略爲注明,以資尋覽”。則其底本當爲傳鈔本。秦氏石研齋鈔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有秦恩復校並跋,翁同書跋並録秦恩復題識。曹元忠《秦刻樂府雅詞跋》(《箋經室遺集卷一三)曰:“今世通行秦敦甫《詞學叢書》本,其書經光緒六年(一八八〇)重修,舛誤極多,以《粤雅堂叢書》本校之,乃知非復舊觀,顧秦刻亦未善也。去年見(馮氏)讀有用書齋所藏竹垞傳鈔本,今歲又從鶴廬(祝按在杭州西泠印社)借得士禮居舊藏明鈔本,爲焦弱侯、毛子晉故物,先後互校,始恍然於兩本同是每半葉八行,每行十六字,必出宋槧。……(以下述所校兩本異同,略)秦刻即從此兩本出,而兩本除此數處顛倒錯誤外,尚是宋槧傳寫,秦刻轉多所臆改也哉。”曹氏又作《校本樂府雅詞跋》(同上),記鶴廬明鈔本、讀有用書齋鈔本佳勝處。《詞學叢書》本及光緒六年重修本,今皆有著録,而曹氏所稱鶴廬明鈔本等,則不知尚在否也。

咸豐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南海伍氏將是集刻入《粤雅堂叢書》,爲六卷,《拾遺》二卷。伍崇曜有跋,未言其本分卷何以與諸本異。《拾遺》補作者名五十餘人。各卷有校語,各家有小傳。《叢書集成初編》據此本排印。

《四部叢刊初編》據鮑氏校本影印,《四部叢刊書録》曰:


《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二册,上海涵芬樓藏鈔校本。宋曾慥撰。《樂府雅詞》向無傳本,嘉慶中江都秦氏以鮑氏知不足齋校本刊行。此本通體經渌飲詳校,並加圈點,乃石研之祖本也。字句與刊本有異同處。


涵芬樓藏鮑氏本,傅氏《經眼録》卷一九嘗著録,謂十行二十一字,鮑渌飲(廷博)手校,鈐有鮑氏藏印。

葉景葵《卷盦書跋·樂府雅詞跋》著録顧肇聲鈔藏本(該本今藏上海圖書館),謂“檢涵芬樓印行鮑渌飲鈔校本,對校一過,凡此本訛脱處,鮑校原本十九相同,知其同出一源。孫氏(毓修)謂鮑本爲石研之祖本,其實不然。秦本與鮑本違異處甚多,並未悉遵鮑校也”。

除上述外,《木犀軒藏書書録》著録之清鈔本,今藏北大圖書館。臺北“中央圖書館”亦藏有舊鈔本一部。

關於是書價值,朱彝尊《樂府雅詞跋》謂“作長短句必曰‘雅詞’,蓋詞以雅爲尚。得是編,《草堂詩餘》可廢矣”。《四庫提要》亦曰:“慥自序謂涉諧謔則去之,當時艷曲謬託歐公者悉删除之。則命曰雅詞,具有風旨,非靡靡之音可比。至於《道宫薄媚》《西子詞》《排遍》之後有“入破”、“虚催”、“衮遍”、“催拍”、“歇拍”、“煞衮”諸名,皆他本所罕載,猶見宋人舊法,不獨《九張機》詞僅見於此,是又足資詞家之考證矣。”可知是編除存詞、存倚聲舊法外,還標志着南宋初詞論家“以雅爲尚”之風轉盛。

【附録】

樂府雅詞跋

(清)朱彝尊

吴興陳伯玉《書録解題》載曾端伯所編《樂府雅詞》十二卷、《拾遺》二卷,予從藏書家遍訪之,未獲也。既而鈔自上元焦氏,則僅上中下三卷,及《拾遺》二卷而已。繹其自序,稱三十有四家,合三卷,詞人止有此數,信爲足本無疑。

卷首冠以《調笑》絶句,云是九重傳出,此大晟樂之遺音矣。“轉踏”之義,《碧鷄漫志》所未詳。《九張機》詞僅見於此,而《高麗史·樂志》:“文宗二十七年十一月,教坊女弟子楚英奏《新九張機》,用弟子十人。”則其節度猶具,所謂“禮失而求諸野”也。《道宫薄媚》《西子詞》《排遍》之後有《入破》《虚催》《衮遍》《催拍》《歇拍》《煞衮》,其音義不傳。《拾遺》則以調編次第。

曩見鷄澤殷伯岩、曲周王湛求永年、申和孟隨叔,言作長短句必曰雅詞,蓋詞以雅爲尚。得是編,《草堂詩餘》可廢矣。

秀水朱彝尊。(《粤雅堂叢書樂府雅詞卷末


樂府雅詞跋

(清)秦恩復

宋曾慥,字端伯,自號至遊子,温陵人。丞相懷之從兄,官至太府卿,奉祠退居銀峰。多所撰述,有《類説》六十卷、《道樞》二十卷、《集仙傳》十二卷、《宋百家詩選》一百卷、《樂府雅詞》三卷《拾遺》二卷。存於今者,惟《類説》及《雅詞》而已。《雅詞》卷數與《直齋書録解題》合,竹垞老人誤以《文獻通考》爲《解題》,作十二卷,其實非也。

三卷計三十有四家,去取之意,未爲定論。《拾遺》所收並及李後主、毛秘監之作,則又不止於宋人矣。唯卷首載《轉踏》《調笑》《九張機》《道宫薄媚》諸詞,爲他選所未及,而南宋以後詞人,借此書十存其五六,即藏書家亦罕入著録。傳寫既久,舛謬滋甚。原本書字不書名,略爲注明,以資尋覽。《拾遺》内如張耒《滿庭芳》後段起句之添字且用短韻,沈唐《霜葉飛》句讀與諸家不同,俞秀老《阮郎歸》之减字,無名氏《瀟湘静》後段起句之不押韻,無名氏《卓牌兒》前後之减字少押韻,無名氏《燕歸梁》與各家句讀不同,皆詞家所當參考者也。刻成,爲質其疑義如此。

嘉慶丙子夏四月小滿後二日,小淮海居士秦恩復跋。(《詞學叢書樂府雅詞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