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月亮里的男人
每逢中秋来临,人们都要围坐在一起赏月,在皎洁的月光下,还会给家中的小朋友讲述跟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月亮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嫦娥;还住着两种动物,一只可爱的白兔和一只丑丑的蟾蜍;还有个男人,他就是吴刚。毛主席的词里就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那么吴刚是何许人,又为什么会跑到月亮上去呢?
吴刚和嫦娥一样都是神话里被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他的资历跟嫦娥没法比。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商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已经家喻户晓;而根据现有的古籍文献,吴刚的正式亮相是在唐朝人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一书中。书上说月亮里有株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树下有一个人负责砍树,问题是这棵桂树相当奇怪,斧头砍的伤口会自动复原,所以永远砍不倒。这倒霉的砍树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吴刚本来想当神仙,没想到触犯了天条,天帝为了惩罚他,就派给他这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倒霉的男人,他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名叫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得罪了诸神,他得到的审判是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推上山顶,这块石头刚被推上山顶,又会自动滚下来,西西弗斯只好不断重复同样的劳动。我们不妨把吴刚看成中国版的“西西弗斯”。
月中的桂树怎么砍也砍不倒,这固然是对吴刚的惩罚,可其中还另有深意,它象征着月亮的灵魂永远不死,即便暗淡一时也会恢复光明。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是“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用古人的话说,这叫“月有阴晴圆缺”。古人观察到月亮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相貌,分别是:朔、弦、望、晦。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就是“朔”,这一天看不到月亮;然后月亮慢慢出来,到了初七、初八呈半圆形,形状就跟带弦的弓似的,称为“上弦”;接着月亮越来越圆,到了十五那天圆得像个银盘,称为“望”;之后月亮慢慢变小,到了二十二、二十三又变成半圆形,就是“下弦”;而到了月底,就只剩下一点点残月,几乎看不见了,所以叫作“晦”。“晦”就是“昏暗不明”的意思。可是昏暗了几天,月亮还会恢复光明,可不就像月宫中的桂树,被砍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吗?类似的传说其他民族也有,比如苏门答腊有个神话就说月亮里有个人在不停地纺线,可是每天夜里都有老鼠跑来把线咬断,迫使其从头再来。断了又纺的线和砍了又长的桂树一样,都代表着月亮周而复始的盈亏。
吴刚使出浑身解数也砍不倒的桂树,诗人词人却能运用想象力将它砍倒。比如杜甫,他在安史之乱中与妻儿分离,在一个月夜忽发奇想,说“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砍去了桂树,月光便能更加清澈地照见他日思夜想的家人。宋代词人辛弃疾也写道:“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他是借桂树比喻那些围绕在君主身边的小人,去除了这些人,清明的政治之光才能遍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