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汉代

05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人终有一死,死了以后会怎样呢?有人认为“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示儿》),身体化灰化尘,灵魂随之幻灭。还有人认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躯体,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它的旅程。中国人在人死时会说“某人过去了”,这不仅仅是礼节上的避讳和语言上的禁忌,而且是在潜意识里觉得逝者迈过了生与死的门槛,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帛画里(图5-1),我们可以窥探到西汉初年人们的死亡观念。

图5-1 [西汉]《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绢本设色长205厘米 上端宽92.0厘米 下端宽47.7厘米1972年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张帛画呈T型,全长205厘米。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看,最上面的部分描绘的是天界。右边有一轮红日,古人相信太阳中住着一只乌鸦,它站立在扶桑树上。左边有一弯新月,月中住着蟾蜍和玉兔。在日月的中间端坐着人首蛇身的天帝。中间的一层画的是人间的景象。一位体态丰满的妇人拄着拐杖侧身而立,三个侍女追随其后,两个小吏跪地迎接。在这组人物的下方是盛大的祭祀场面:供桌上有酒有肉,七个人恭敬地在桌旁拱手而立。在帛画最下层的部分有一个大力士,他双手托起大地,脚踩两条巨鳌。他的四周还有各种面目狰狞的怪兽,这第三层就是阴曹地府了。

这幅华丽的帛画原本铺盖在一位贵妇人的内棺上,她是西汉长沙国丞相的妻子,名叫辛追。这幅画与同一地区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第15页图4-1)、《人物龙凤帛画》(第17页图4-2)一样,都是丧葬的一部分——铭旌。铭旌有两大功能,先是悬挂在追悼仪式上,供生者表达哀思;然后葬入墓中,作为亡者的替代物,象征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永恒存在。也就是说马王堆帛画上那位华贵庄重的妇人正是墓主人辛追。从画面的一些细节,比如妇人手中的杖(墓中出土了类似的物品)、华丽的服饰等,可以看出画家刻意将图像与具体的人物——辛追联系起来。

辛追的遗体保存得非常好,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依然形体完整,皮肤润泽。这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古埃及的墓葬观念。埃及人相信,如果灵魂要在阴间继续生存,就不能不保留遗体。但这还不够,如果法老的肖像也保留下来,就能加倍确保他会永存。于是雕刻家用坚硬的花岗岩雕成法老的头像,放入墓中。法老的灵魂试图借助雕像永存,辛追的灵魂同样希望借助帛画获得不朽。

马王堆帛画中所有的形象皆用墨笔勾勒而成,轮廓十分清晰。这与两幅战国楚帛画的表现手法相同,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基础,通常称为“白描”。不过马王堆的画工在技法上更胜一筹,采用了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泽鲜艳、质地厚重的矿物质颜料,制造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从构图来看,马王堆帛画比战国楚帛画要复杂得多,借助盘龙和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把天上、人间和冥界这三部分有秩序地组织在了一起。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

在辛追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上千件日用品,家具、饮食器皿、寝具、乐器等应有尽有,还有舞者、乐师、侍女、随从等模样的人俑,以及十种粮食和二十多种不同的肉制品。这简直是超级豪宅的配置。显然,汉代人并不认为死去就万事空了,而是把坟墓看作亡者的幸福家园。马王堆的帛画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绘了死亡,也寄托了重生的愿望:辛追将生活在地下的永恒家园。在那里,她可以享受到生前享受的一切,也能像生前一样得到天上、地下的诸神对她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