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让智能制造回归价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4 知其所以然——制造业的未来路线图规划

人们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一个人的短视。这个俗语里的“泰山”是指什么?是全局,是目的地,是长远目标。而障目的那“一叶”又是什么?是局部,是片面的态度,是当前的困难。这句话通俗的解释无非就是说,错误的做法是因为当前的困难放弃了长远和全局。

如果一个制造企业去落地智能制造,如果感觉一帆风顺,那肯定是还没入智能制造的大门。不容易是常态,容易反而不正常。我们说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企业能否升级转型成功的分水岭。既然是“岭”,就需要攀爬,没有坦途。

然而,能否跨过这道坎是真正的分界,这里我们不着重强调企业的毅力和企业主百折不挠的企业家精神,尽管这些因素至关重要。我们想说的是,如果心中有图,那么对当前的困难就会有预估,对实施落地就不会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不因为一时的不顺利而放弃整个实施计划。

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开始阶段,挖掘完痛点,并发掘出弱项之后,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粗略计划,这个计划参考了企业的资源调度能力(能拿出多少预算、有没有人配合等)、迫切需求、想解决问题的优先级、解决问题的时间计划。图3-3给出一个制造企业的路线图示例。

图3-3 制造企业的路线图示例

制造企业中的流程非常严谨,对哪个先哪个后有严格的顺序。所以,针对这样的一个示例路线图,可能有的管理者会问:“是先做预算,再做路线图,还是先做路线图,再做预算?”其实都可以,因为这是一个闭环的迭代过程。先做了路线图,根据预算再进行调整也可以;先做了预算,在整理路线图的时候调整预算或者调整路线图中的某些实施优先级亦可以。关键是先破局——写个草稿,再优化——调整(可能有多轮),最终拿出一个较为靠谱的路线图。这里的“靠谱”说的是考虑企业的资源调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计划等因素在内之后做出的计划,而不是随便想到一个计划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