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企业的腻烦——我不要搜索引擎上的浅层科普
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参差不齐,对智能制造的诉求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对服务提供商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一般而言,真心想做智能制造的企业一定同时也有学习和深入了解的需求,规划和实施智能制造的过程也是制造企业成长的过程。所以,用户出现的问题越多,越有可能最终落地实施智能制造。是否由当前这家服务商最终买单倒是未必。但越能够讲清楚智能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怎么样帮助企业、价值在哪里、如何在用户这里落地的服务商,他们获得用户青睐的概率也越高。
之前遇到一个同行被制造企业质问:“不要老讲些概念,关键在我这个行业、我的公司里,怎么做你得说清楚,我不要从百度百科上就能搜索到的那些高大上的概念!”我自己在给一个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和诊断时,也曾第一次进会议室就被客户告知:“来我们这走访、诊断的专家,没有一百批,也有五十批了,说的都差不多,浮在表面,不能深入,您来这,我希望最终能听到、看到一些实在的东西。”
的确,制造企业希望服务商提供的内容货真价实,而反之,服务商希望所服务的制造企业给予商机,并多多支持。这里,我有一点经验可以分享给读者:
对制造企业来说,如何甄别服务商是否靠谱:
● 第一次就聊案例的服务商,比较靠谱。
● 第一次就聊痛点的服务商,比较靠谱。
● 第一次聊概念后面逐渐引入需求确认和方案的服务商,比较靠谱。
● 第一次聊概念,后面还是聊概念的服务商,得考虑下。因为要么这家服务商是一家大体量的公司,沟通协调流程复杂,并且每次来谈业务的人可能相互间信息不衔接;要么这家服务商没这个领域的能力和经验,是在忽悠你。
对服务商来说,如何甄别制造企业能否作为潜在客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 第一次就聊明确需求和预算,也告诉你接触过哪些服务商的制造企业,后面成交的可能性大。
● 第一次就聊明确需求和预算,告诉你这是他们首次接触服务商的制造企业,大多数没说实话,但可以继续跟踪。
● 第一次接触说不清需求但表示一定需要往这个方向走,并且感觉到危机感的制造企业,可以继续跟踪。
● 第一次接触说不清需求但做过同行业的对标,虚心表示自己有提升空间,或者因为智能制造可以得到一些补贴政策的制造企业,后面成交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可以继续跟踪。
● 第一次接触就把饼画得很大,声称自己要做行业第一,但其实企业在走下坡路,谈到预算时,似乎只等政府补贴,不愿意自己投入的制造企业,后续难有业务成交的可能,即使接到了单也很难做。
● 第一次接触就安排一堆人来参加会议,会上却明显上下不同心,谈到预算就含含糊糊的制造企业,他就是想让你去做个免费培训,后续也难有业务成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