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之姓,犹如神仙
落下闳名字的三个释义
落下闳是复姓,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落下”这个复姓很罕见,见于历史记载的前人就只有西汉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后来,似乎无人姓“落下”了。“落下”仿佛是“从天而降”“巨星下凡”,降落的地方是阆中桥楼的“落阳山”。一条美丽的龙溪河在落阳山、老牛山等数山之间徘徊,冲击出一片半岛式的河滩。半岛边上有楼,楼上建有一座跨河桥,通往对岸。现在此滩取名为桥楼滩。
释义之一。落下闳出生地在阆中桥楼的落阳山下,在半山腰的一片开阔的地面,称为“落阳旮”。在落阳山之顶,拔地而起,有一座高阳山。站在高阳山,视野开阔,适宜天文观测。落下闳在那里领悟了宇宙的图像不是半球,而是完整的“浑天”。落下闳就是从“天门”落下来,进入“地门”,再进入“人门”。故曰:落下之姓,犹如神仙。
释义之二。仔细看一看落阳旮周围的地形。落下闳家面对的南山,自然形成一个风垭口,犹如开了一扇门。龙溪河弯弯曲曲流出一道“雄家湾”。门里出英雄,厷与雄意义一样。家门口的地理就是天生的一个字“闳”,懂风水的道士说“闳即广阔宏大”。落下闳的名字就这样隐藏在地形之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释义之三。有了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落下闳的父亲就给儿子取名为落下闳。“闳”字与“宏”“大”相通,意思是宽广、博大。“闳”,形声字,从“门”,从“厷”。“厷”字形为“公”的变形;字音来自“公”。“天下为公”。落下闳的父亲就给儿子取了字:长公。的确,落下闳其人其名,宽广博大,隐而不露,经久不衰!落下闳永远给人类做出榜样:长公!永远追求天下为公!
落下闳的名字如此释义,也许可以自圆其说。落下闳出生的时代易学繁荣,道学兴盛,儒学复兴。巴蜀大地的文化,历来兼容并包。在汉代,易学、道学、儒学融为一体,相互不排斥。这是落下闳其人成为大科学家的重要的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从他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也能体会到“易、道、儒”融合。落下闳名字的三个释义,帮助大家深刻记忆:
中国西汉,汉武帝时代,阆中出了个科学家:落下闳!字长公!
民间传说,也有巧合
据《桥楼乡志》记载:“传说落下闳就是我们桥楼乡落阳旮人。他出生时,风雨交加,山崩地裂,形成了现在的崩山坪。他从小聪明伶俐,常到屋后的高阳山看日出日落,用竹竿测日影。晚上看星星,用铜壶制漏仪,勤奋好学,也时常到远处求学,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历算学家。”至今,在落阳山上还留有纪念落下闳的“长公殿”,民间传说也有谱。
天文影响地理,地理影响人文,天地人相互感应。阆中桥楼乡人,如今77岁的老教师贾信泰先生写道:“天文关乎星象,星象对应人事,人事赋予风水,风水察归地理。在桥楼乡,有落阳山独峙拔萃,其山前有高阳山,山后有大梁山,山左有老牛山,山右有五龙山。置身落阳山之梁峦,可最早见到旭日喷薄,说奇之处更在于过正午而不阴,于最晚时观日落熔金,壮美无匹。”
阆中西边有落阳山,落阳山之东,有一座初阳山,是可最早看到日出的一座山;落阳山之上,可最晚见日落。落阳山以此而得名。落阳山上的高阳山,因夕阳西下时高出太阳,所以得名高阳山。高阳山顶上原建有观星楼。年轻人二十多分钟就可以从落阳山登上高阳山顶。从落阳山登上高阳山,有三级比较平坦的台阶。当地人称为一台、二台、三台。从不同台阶,可以看到傍晚太阳落下、落下、再落下的全过程。
整个落阳山脉,都是落下闳活动的范围。当然,他在高阳山观察得较多,那里曾留下当年落下闳脚蹬轻屐身着蔽袍,爬坡上坎登台瞭望观测天象的足迹。落阳山、初阳山、赶阳山、双阳山、高阳山蕴藏“天机”,富有诗意。“落阳”这个关键词,将落下闳与汉武帝的传说,紧紧萦系在一起。
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元年(前156年),母王氏。王氏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驾崩”,“地动山摇”。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在阆中的民间传说中,有一段故事:落下闳原来姓“王”,他家所在的落阳山半山腰的落阳旮,大多数世居村民姓“王”。他的本名应是“王闳”。在京城做官的同乡谯隆深知他精于天文历算,故向汉武帝推荐。“王闳”到京城长安见到汉武帝时,他不敢说自己姓“王”,自忖老家在落阳山,就说姓落下名闳。这个民间说法的真实性比较低,但是,却能解释姓“落下”的人很少这一问题。
后来又增加了这样一个传说,还是有点“不靠谱”的:落下闳的母亲姓“王”,也是一位王氏。他们家就在落阳山,有一天夜晚,王氏突然梦见太阳落进她的怀里,于是就有了在“山崩地裂”之时出生的落下闳。这与汉武帝诞生的故事大同小异。大同的是:他们两人的母亲都姓“王”,都是母亲梦见太阳落进怀里而怀孕的;不同的是,一个男孩诞生在京城皇宫,一个男孩诞生在巴郡阆中。
这原本是故事新编,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民间传说了。
姓氏之谜,还有误传
历史上还有一种误传,说落下闳并不姓“落下”,而是姓“黄”,名字叫“黄闳”。这也说明落下闳在生前做人低调,不去张扬,不为世人所知;落下闳隐退回阆中之后,更是远离尘世,连他的后人也可能隐姓埋名了。落下闳在京城长安做重要的天文历法工作,“天机不可泄露”,其他人就知之甚少了。
这个误传起源于西汉年间。扬雄(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有突出贡献的天文学家。他原先相信“盖天说”,后来,转而坚信“浑天说”。
古代有一本书《御览》,其卷二引《桓子新论》里的一段话:“扬子云好天文,问之于黄门作浑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随尺寸法度,殊不达其意……”
《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落下闳浑天”条亦引用《桓子新论》写道:“扬子云好天文,问之于黄门作浑天老工,闳曰我少能作其事,不达其意。”
两条原本是一个材料,但是,《北堂书钞》错误地将“落下闳作浑天”和“黄门作浑天老工”混为一谈,并且误加“闳曰”,有人便误将“黄门”认定为“黄闳”,误认为“黄闳作浑天老工”。
一本写中国古代数学家传记的书《畴人传》,照抄《北堂书钞》。如此传播下去,一些书上就说落下闳是姓黄,全名是“黄闳”。清代学者阮元在《畴人传》上册中专门写了一条“落下闳”,有400个字,而重复和错误有几处(清·阮元撰:《畴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55年)。
张澍的《蜀典》写道:“黄闳即撰《太初历》之落下闳,是落下闳姓黄也。颜师古以为‘姓落下名闳’,误矣。历世相沿,没知其非。”
直到现代,一些出版的书中也这样说:落下闳姓“黄”。
例如,《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五卷两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在“册封畴人”中写道:“落下闳《百家姓》未收‘落下’这一姓。东汉《风俗通义》记,汉代有落下闳,说他是巴郡人,本姓黄,以其隐居地名落下,因以为姓,而中书舍封他为阆中男。按:阆中在今四川省北部阆中县境。据此我们对落下闳的籍贯有进一步认识。”
作为算学家的落下闳,他的籍贯在今四川阆中,这是对的。但是,他就是姓“落下”,而不是姓“黄”。
想一想,落下闳生活的时代为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扬雄生活的时代是公元前53—公元18年。扬雄问“黄门作浑天老工”的时代,至少是在公元10年前后,那时,落下闳是已经作古的人了。落下闳与“黄门老工”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这种误解也似乎可以理解:落下闳最先创制浑天仪,黄门老工也模仿制作浑天仪,于是,混淆了!
最先指出错误,并找到这种严重“误传”原因的学者,是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吕子方(1895—1964年),他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落下闳并非黄门老工考》。可惜他的文章在他生前未能正式发表。由此引出的经验教训是:中国人应当加强对中国科学家的深度研究,搞清楚他的科学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不能连姓甚名谁都混乱不清。
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就是姓落下,名闳,字长公。
落下闳的英文名字,在西方的文献中是:Lohsia Hung。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著作: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Vol.Ⅲ。这是一部多卷本的经典著作,英文版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至今还没有全部出版完。在这一巨著中,李约瑟翻译落下闳的名字时使用的是拉丁文拼音。这一套书的中文书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目前我国已经有几种翻译本出版了。
此外,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的《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二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江晓原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这是李约瑟原著的缩写本。第二卷是介绍天文学的,简单易懂,重点突出。其中,落下闳的汉语拼音是:Luoxia Hong。
落下闳的外语名字,今后应当改用汉语拼音。落下闳已经走进世界天文学界了。他是中国人,故应当名正言顺地有一个唯一的汉语名字和汉语拼音。网上也有将落下闳的名字拼写为:Lao xia hong。这会引起误会,以为他不是复姓“落下”,而是单姓“落”,名下闳。如何规范一位历史名人的名字,需要《中国大百科全书》予以规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