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桃李子,莫浪语!
第二日凌晨。
天蒙蒙亮。
“陛下,不......不好了!”
“陛下,大事不好了!”
“......”
杨广还在睡梦中,忽然听到这惊惧的声音,还有四周兵马走动的声音,当即惊醒,如临大敌,而后将随身的宝剑紧握。
魏氏等几个宦官惊慌的进来。
噗通!
直接跪在了地上。
“陛下,臣失职啊!”
“昨天臣一直在兢兢业业的阻拦消息传播,但不知为何,天一亮,整个中军的士兵都知道了,他们......他们北营闹事了!”
“部队里面有坏人呐!!!”
“......”
魏氏等几个宦官声泪俱下,控诉着,哀求着。
杨广听到只是闹起来,心神一松。
将手中长剑放下,想了想,又拿了起来,重新换了套军装,赤色战袍,持剑走出了军帐。
他倒想看看,究竟是谁在闹!
刚走出军帐,就看到沈光一身戎装站在军帐旁,警惕的望着四周,剑已出鞘,霞光下,泛着红芒,如鲜血噬人。
从听到军队闹事,沈光就连忙赶到了杨广所在的军帐前,严阵以待。
杨广的脸阴了下来。
他这么相信沈光等人,让他们严查了一天,就给了这么一个结果?
这次还仅仅是闹事。
那下一次会不会是营啸?
再下一次是不是要直接造反,取他首级?
他对禁军非常非常的失望!
不过。
为帝者,喜怒不形于色。
杨广很快就调整过来,下令道:
“立即派兵去镇压闹事者,但凡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同时严查此事,定要将肇事者揪出来!”
“还有......”
“将全军聚集起来,他们不是想知道吗?那朕就让他们知道,朕亲口告诉他们,这次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到如今。
杨广也彻底豁出去了。
原本他还想着将那份檄书掩盖下来。
但既然已经传遍了。
那就没有遮掩的必要了,而且越遮遮掩掩,越会动摇军心。
作为一军统帅,杨广分得清轻重。
“诺。”
沈光抱拳,带人离开了。
杨广长身而立。
眼中充满着冷傲和自信。
他无所畏惧。
他要将这次的闹事,变成一个提升士气的机会。
“你们都想看朕的笑话,都想要拖延朕的时间,但你们又如何知道,当一个人的境界足够高时,一切麻烦都会变成机会。”
“曾经,朕不懂!”
“但现在,朕懂了!!!”
......
长安,唐国公府。
大堂内。
李渊,窦威,任瑰分次而坐,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檄书,一份刚刚从辽东传回来的檄书。
李渊双眸开明,没有一丝纵情酒色的模样。
他这些年一直在韬光养晦。
高坐其上。
李渊将这份檄书来来回回看了数遍后,忍不住问道:“窦威,任瑰,对这份檄书你们有什么看法,杨广他究竟藏有什么祸心?!”
这份檄书来的猝不及防。
即便以李渊的老谋深算,都完全看不透其中究竟藏有什么玄机。
窦威和任瑰对视一眼,摇了摇头。
他们同样看不出其中含义。
这片檄文通篇都是在夸大靺鞨的战力,里面的一些描述已经有些骇人听闻了,而且里面还营造出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仿佛不胜,将国将不国。
隋廷不复。
两人无论怎么看,都感觉这不是隋廷会写的檄文,反倒像是靺鞨给自己写的,自娱自乐,夸夸其谈。
李渊一脸忧色的再问:
“你们可否听说过靺鞨,它真的有这么强?”
“难道,我隋廷真的危矣?”
窦威拱手:“唐国公,你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或许靺鞨的确有一些实力,也真的会帮助高句丽,但高句丽所在地方,原本就环境苦寒,粮食生产不易,现在又增添了靺鞨大军,恐怕根本不用打,多耗几天,自己就崩溃了。”
任瑰也是苦笑。
他实在是想不出这份檄文是出自谁的手,通篇都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跟以往隋廷正义凛然的征伐檄书完全不同。
而这,竟然还能传的满城皆知。
难道隋廷对朝堂的掌控力已经变得这么弱了吗?
“国公,这篇檄文真的是从辽东传回来的?”
李渊点了点头:“千真万确,而且不止是一人,长安、洛阳有名的大门大户都收到了这份檄书,甚至就连一些小城镇都有传言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有人在为这次战事造势啊!”
李渊满脸愁丝。
不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忧愁,还是在为隋廷忧愁。
造势?
窦威眉头一皱。
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杨广,不过在他看来,杨广虽然好大喜功,但还不至于这么昏庸吧?毕竟真的效果不大。
甚至只有反作用。
但一想到近些年杨广的动作,他又心头微动。
没准还真是杨广做的。
多年的顺风顺水,早就让杨广迷失了方向,满脑子都是文治武功,标榜秦皇汉武。
本以为前两次的失利会让杨广清醒,结果反倒是变本加厉。
昏招迭出。
妄想夸大高句丽的实力,从而来洗刷前两次的失利。
这动作未免太过下乘。
窦威满心不屑。
李渊再问:
“那这份檄书,我该怎么处理?”
“不管不顾,还是假借他人之手,推杨广一把?”
任瑰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反问道:“那要看国公自己作何选择了,是想要继续随波逐流,还是想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
“但无论国公做什么选择,臣都紧随国公左右!”
“臣窦威亦然!”
任瑰和窦威朝李渊一拜。
李渊脸色大变,一脸戚色的怒骂道:
“你们两人这是何意?”
“这是要将我李渊放在火上烤啊!”
“你们这是要将我李渊置于不忠不仁不义啊!”
嘴上说着,李渊却顺手将两人托了起来。
“主公。”
“主公。”
李渊轻叹一声,仿佛不堪其重。
“唉,孤为之奈何?”
“臣以为国公当务之急,应离开长安,谋取兵权!”
“孤应以何理由离都?”
“讨伐贼寇!”
“天下贼寇何其多,孤又当去何处?”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