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一、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概述
1.技术经济评价的含义及其任务
技术经济评价是指对建设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以便为选用最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所考察的工程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建设工程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这里的技术方案是广义的,既可以是建设工程中各种技术措施和方案(如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生产方案、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工程材料利用、节能降耗、环境技术、工程安全和防护技术等措施和方案),也可以说是建设相关企业的战略方案(如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投资、技术发展等关乎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
2.技术经济评价的意义
建设工程的显著特点就是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在实施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投资风险较大。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为降低建设工程的风险,确保建设工程技术投资的安全可靠性,在建设工程技术投资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经济评价。
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以系统分析和定量分析为手段,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学原理,计算建设工程项目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可能取得的效益,使投入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
所以,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意义在于在揭示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特征的基础上,为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提供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确保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取得满意的经济效果,极大地降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潜在风险,有效避免在投资决策上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经济价值,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3.评价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必须明确方案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划和评价标准等,如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经由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和工业基础规划;对于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要有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与路网规划;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等等。
2)政策、技术、经济相结合原则
评价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要全面考虑其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政策上的正确性。例如采用先进技术是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并非任何先进技术都能发挥最佳的经济效果,因为它要受到对技术的消化能力和投资能力的制约。
所以在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评价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性,不能片面追求最新技术。
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是确定项目决策目标的依据,目标不明确,拟订方案就没有依据,决策也就成了盲目的东西。目前造成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以及其他一切失误,都可归结为目标不明确。所以,项目决策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相结合,它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头等重要的工作,是决策是否正确的前提。
3)重视数据资料原则
数据资料是项目论证的支柱。项目论证中常依赖假设,但假设的条件多,尤其对基本问题的假设越多,风险就越大,也就失去了项目论证的本来含意和价值。因此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加强统计数据和情报资料的工作。
由于我国项目论证所需要的数据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再加上管理上混乱,导致有的数据资料缺乏真实性,有的内部参考的经济资料又难以得到,至于国际行情更是茫然不清。因此,项目前评估要高度重视数据资料,最大限度地广泛收集各级各类数据资料并在项目论证应用中加以分析,考虑其来源、日期、目的,是什么条件下的数据,以及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换算方法等等。
4)科学预测原则
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决策,对经济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测,无疑能为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可以避免发生决策失误,少犯错误。所以,对任何决策来说,预测都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项目论证的决策更是如此。所谓预测就是对围绕决策问题的各种内部外部情况所进行的预计,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所进行的事先估计和推测,是对事物未来将要发生的结果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由于系统管理日益重要,预测就成了项目论证与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工具。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也是分析制定项目目标的重要依据。
5)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微观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从一个项目出发来考察方案的经济效果,宏观的技术经济效果是指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来考察方案的经济效果。微观(项目)经济效果是宏观经济效果的基础,而宏观(国家)经济效果是衡量微观经济效果的最终标准,通常两者是相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矛盾。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相结合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在项目利益服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选择宏观经济效果最佳的项目方案。
6)近期经济效果与远期经济效果相结合原则
近期经济效果与远期经济效果相结合,实质上就是要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通常只有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评价项目技术方案过程中,不仅要看近期的经济效果,更要考察长远的经济效果。也就是说要从经济发展上进行动态的考察,要克服在只作静态考察时容易产生的片面性,以避免由于只顾近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
7)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的决策方法,是一种在拥有一定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决策人员的经验、直觉、学识、洞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方法,是一种主观性、经验型决策方法。随着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在经济决策中引入了更多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对问题的有关因素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实质和规律,使决策更具有科学化的色彩。特别是对决策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问题,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与分析,有助于决策者选择。但是经济问题十分复杂,变化很多,有的指标还根本无法用数量表示,采用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并不排斥定性分析,甚至可以说,定性分析方法还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设工程评价的原理及方法
1.建设工程评价的一般程序
①根据评价目的,明确方案的任务和范围;
②探讨和建立可能的技术方案;
③确定反映方案特征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④对方案的各种指标进行计算;
⑤方案的分析和评价;
⑥综合论证,方案抉择。
2.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基本步骤
①列举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
②确定对比标准和可比条件;
③建立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规定计算方法;
④计算不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值;
⑤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选优。
3.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比较原理
1)满足需要的可比性
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要,是技术方案实现后所产生的功能所必须达到的,这是任何方案得以存在的前提。功能等同化是方案比较的共同基础。满足需要是指技术方案实施后,所获得的生产效益是否全部转化为社会和用户的实际效益。如产品销售不流畅或无法销售,上述效益就没有实现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方案需按设计能力进行对比,由于设计能力的额定产量、品种、质量又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还要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方案才有可比性。
综合性的技术方案在评价时,应该和满足相同需要的各个单独方案的联合方案相比较才有可比性。比如对钢筋加工所需的组合机床进行效果评价,要与满足相同需要的各种普通机床联合方案的效果评价相比较,否则没有可比性。当使用价值的质量不同时,也要在满足相同需要上至少相同才有可比性。如制造一个电脑零件,可用普通芯片,也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的芯片,其结果是电脑零件的强度与使用寿命不等,此时两方案比较就无可比性,只有在满足需要上等同,才有可比性。
由此可见,由于方案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不同,在方案比较中都要做适当调整,把不可比的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最终使不同方案具有等同的使用价值后再进行比较。
2)消耗费用的可比性
消耗费用是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方案的比较要考虑方案在设计、筹建、生产以及产品从流通到消费领域内的综合费用,应该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要考虑方案本身的耗费,也要考虑与方案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方面的耗费。
对于方案相关费用也要统一才能相比,比如标准设计与非标准设计,它们各自的计算费用相差很大,在方案对比中需统一后才有可比性。对于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案,在费用计算时,应将综合利用方案分解,把投资总金额合理分摊到各单独方案中,然后才可计算各单独方案的经济效果。在费用计算中,必须采用统一的定额和计费标准,否则就失去了各方案之间的可比性。
3)价格的可比性
在计算方案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时,都要利用价格。不同方案的比较需要满足价格可比标准,这就要求方案的价格做到以下两点。
(1)价格必须反映价值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现行价格体系不合理,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其主要表现是不同商品的比价不合理,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由于现行价格体系不合理,就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果的评价效果失真。
如果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市场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对国民收入的实际贡献,则经济分析可采用市场价格,然而在现行经济活动中,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政策、社会环境、历史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常常会偏离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经济价格来调整市场价格,以使产品能真实反映产品本身的经济价值,使价格具有可比性,从而有利于方案的经济分析。
(2)消除物价涨落的因素
由于技术不断地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高,产品价格的变化必然不断发生,这就要求在计算和比较经济方案经济效果时,采用相应时期的价格指标,近期方案比较采用近期价格指标,远景方案比较采用预测的远景价格指标。不同时期的方案比较采用统一不变价格指标,其目的是使不同方案具有价格可比性。
4.建设工程经济评价的方法
1)多指标评价法
通过对反映建设工程中产品特点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评价建设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又可分为:
(1)多指标对比法
将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按其在评价中的重要性,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两组,根据各项指标值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其特点是在功能相同的前提下比较劳动消耗和占用。常用的主要指标为工程造价、主要材料耗用量和工期;辅助指标有活劳动消耗量、施工机械设备和生产基地一次性投资,建筑物、构筑物及能源消耗量等。
(2)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在多指标对比法的基础上增设功能指标(如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艺术性等),按功能优劣和劳动消耗大小分别制定评分定量标准,以功能优者和劳动消耗小者得分高,并确定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值,将不同计量单位的各项指标值转化为可相加的分值,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CR——技术方案的综合分值;
Ci——第i项指标的分值;
Wi——第i项指标的权重值。
计算结果,以综合分值较高的方案为优。
(3)投资回收期法
以投资回收速度衡量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仅适用于有收益项目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R=I/P
式中 R——投资回收期;
I——技术方案所需投资额;
P——方案实现后每年的净收益。
计算结果,R值小于定额回收期时,方案可行。
(4)投资补偿期法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项目的初始投资和经常费(或产品成本)互有差异时,可用这种方法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Ic——投资补偿期(年);
I1、I2——技术方案1、2所需初始投资(I1>I2);
C1、C2——方案1、2实现后的年度经常费(或成本), C1<C2。
计算结果,以Ic值较小的方案为优。
(5)折算费用法
以不同技术方案建成工程项目的年度经常费,与按标准投资效果系数折算的年度初始投资之和,作为技术方案经济评价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Cv=C1+EI
式中 Cv——年折算费用;
C1——年度经常费;
E——标准投资效果系数;
I——初始投资总额。
计算结果,以Cv值较小的方案为优。
2)全寿命费用与效益分析
属于动态分析法,其特点是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通过计算技术方案所服务项目的全寿命费用和收益,评价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全寿命是指从勘察、设计、施工、建成后使用直至报废拆除,即寿命终了这一全过程。
(1)全寿命费用的组成
①初始建设费,包括土地开发费、勘察设计费、工程建造费。
②使用期维持费,即房屋建筑、构筑物、设备的日常维修管理所支出的人工费、材料费、保险费和税金等。
③拆除费,即拆除工程的设计、发包、监督、检查费等扣除工程残值后的余额。
(2)效益分析方法
效益是指使用期内的收入,如住宅的房租、影剧院的票价收入、桥梁与公路的养路费或过路费等。常用的这类方法主要有:
①净现值。适应于有收益项目的方案评价,其计算方法是将方案全寿命期内逐年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按基准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求其代数和即得。当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方案可行;多方案比较时,以净现值较大的方案为优。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NPV——净现值;
Pt——第t年现金年流入量;
Ct——第t年现金年流出量;
i——基准折现率;
n——工程项目的寿命(年);
t——收益或费用发生的年数。
②净现值比。即净现值与所需投资现值之比,比值较大的方案为优。其计算公式为
NPVR=NPV/IPV
式中 NPVR——净现值比;
NPV——净现值;
IPV——投资总额的现值。
③年等值。将净现值以投资回收系数折算为全寿命期内的年度等额费用,即为年等值,其评价结论与净现值相同。可在此基础上对方案的经济寿命进行研究,确定合理而经济的使用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AC——年等值费用;
NPV——全寿命净现值;
i——基准折现率(利率);
n——工程项目的寿命。
④内部收益率。是全寿命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投资收益率,即按折现方法计算的投资收益率。它只适用于有收益项目的技术方案评价,是评价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求解式中之i′,即得内部收益率。当i′大于基准收益率时方案可行。多方案比较时,取内部收益率较大的方案为优。
对于公共建筑和公用工程(如道路、桥梁、铁路等)的技术方案,决策时主要应考虑国民经济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所以费用和收益的计算范围,除须计算工程本身外,还须扩大到与本方案相关的部门。如:市政工程的费用除了一次性投资和维持费外,还包括占用农田的损失费用;收益除了过路费外,还包括行驶车辆运输成本降低、时间节省带来的收益等。对不易以货币衡量其价值的收益,如对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可作定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