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经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建设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原理及指标体系

第一节 经济效果的评价

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1.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

经济效果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拟定的技术方案、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技术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选择技术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应根据技术方案的性质、目标、投资者、财务主体以及方案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而确定,其中包括方案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等评价内容。

1)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

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是指分析和测算拟定技术方案计算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资本财务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本金净利润率等,可根据拟订方案的特点及经济效果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等选用。

2)技术方案的偿债能力

技术方案的偿债能力是指分析和判断财务主体的偿债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3)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平衡分析,是根据技术方案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通过考察拟定技术方案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收益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技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而财务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应有足够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这是财务可持续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运营期间,允许个别年份的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时间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拟定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短期借款应体现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中,其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为维持技术方案正常运营,还需要分析短期借款的可靠性。

2.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由于经济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小技术方案的投资风险,明确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方案投资的综合经济效果。因此,正确选择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十分重要。

1)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性评价方法与不确定性评价方法两种。对同一技术方案必须同时进行确定性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

2)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按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经济效果评价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对可度量因素的分析方法。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考虑的定量分析因素包括资产价值、资本成本、有关销售额、成本等一系列可以以货币表示的一切费用和收益。

(2)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对无法精确度量的重要因素实行的估量分析方法。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3)按评级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对定量分析,按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又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即不考虑时间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而对现金流量分别进行直接汇总来计算分析指标的方法。

(2)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折现后来计算分析指标。在建设工程经济分析中,由于时间和利率的影响,对技术方案的每一笔现金流量都应考虑它所发生的时间,以及时间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动态分析能较全面地反映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的经济效果。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应坚持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4)按评价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经济效果分析按是否考虑融资可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一般首先进行融资前分析,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初步设定融资方案,再进行融资后分析。

(1)融资前分析

融资前分析应考察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并制作技术方案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技术方案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静态投资回收指标。融资前分析排除了融资方案变化的影响,从技术方案投资总获利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应作为技术方案初步投资决策与融资方案的依据和基础。融资的分析应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

(2)融资后分析

融资后分析应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技术方案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技术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融资后分析用于比选融资方案,帮助投资者做出融资决策。

5)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分类

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可分为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事前评价:是指在技术方案实施前对决策所进行的评价。显然,事前评价都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就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事中评价:又称跟踪评价,是指在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这是由于在技术方案实施前所做的评价结论及评价所依据的外部条件(市场条件、投资环境等)的变化而需要修改,或因事前评价时考虑问题不周到、失误,甚至根本未做事前评价,在建设中遇到困难,而不得不重新进行评价,以决定原决策有无全部或局部修改的必要性。

事后评价:又称后评价,是指在技术方案实施完成后,总结评价技术方案决策的正确性、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等。

3.经济效果评价的程序

经济效果评价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①熟悉技术方案的基本情况。熟悉技术方案的基本情况包括投资的目的意义、要求、建设条件和投资环境,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和预测、技术水平研究和设计方案。

②收集、整理和计算有关技术经济数据资料与参数。技术经济数据资料与参数是进行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依据,所以在进行经济效果评价之前,必须先收集、估计、测算和选定一系列有关技术经济数据与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方案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费率、税率、汇率、计算期、生产负荷及基本收益率。这些是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与参数,在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时,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

第二,技术方案建设期间分年度投资支出额和技术方案投资总额。技术方案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需要量。

第三,技术方案来源方式、数额、利率、偿还时间,以及分年还本付息数额。

第四,技术方案生产期间的分年产品成本。即分别计算出总成本、经营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第五,技术方案生产期间的分年产品成本销售数量、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额及其分配数额。

根据以上技术经济数据与参数分别估测出技术方案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使用期)的财务数据。

③根据基础财务数据资料编制各基本财务报表。

④经济效果评价。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或相关参数,计算技术方案的各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值,并作出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融资前的盈利能力分析,其结果体现技术方案本身设计的合理性和初步投资决策以及方案的比选。也就是说用于考察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去融资,这对技术方案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管理部门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其次,如果第一步分析的结论是“可行”的,那么进一步去寻求更加适宜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案,就需要借助对技术方案的融资后分析,即本金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此作出最终的投资、融资决策。

二、经济效果的分类及评价标准

1.经济效果分类

1)直接经济效果与间接经济效果

直接经济效果是指方案本身的经济效果;间接经济效果也称外部经济效果,是指方案实施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带来的经济效果。如某大型造纸厂基地的建成,使大型机械部门的闲置生产能力得以启用,这相当于节约了费用,创造了经济效益,这些效益就是原项目的间接经济效果。又如,某项目对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或多或少影响其他项目对资源的利用,进而减少其他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就是对原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间接费用。间接经济效果的分析只有在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才考虑。

2)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经济效果

宏观经济效果指从国家整体出发考察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微观经济效果则是从项目或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考察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因为局部利益是全局利益的基础,全局包含局部。但有时也有矛盾,这时必须首先考虑宏观经济效果,不能为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

3)近期经济效果与长远经济效果

工程建设是长期项目,不仅要注意近期经济效果,而且要重视将来的发展前途。不仅要计算建设期间的劳动耗费,而且要计算生产服务期限内的经济因素,把拟建工程从投资开始到使用期终结这一周期作为完整系统来计算和评价。要把当前经济效果与长远经济效果很好地协调起来。

4)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

经济效果是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其价值量大小的经济活动结果,而社会效果是指经济活动对于人口素质、文化修养、伦理道德、生活质量、社会安全等方面带来的结果,一般难以量化计算。但是,对方案进行评价时,既要考虑其经济效果,也要考虑其社会效果。如果方案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一致,则方案的好坏容易判断,如二者不一致,情况就比较复杂。从当前看,应当在尽量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效果进行评价;从长远看,则应当在可能提高经济效果的同时,以社会效果的好坏决定取舍。

2.经济效果评价标准

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所以进行建设工程方案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各项标准。

1)主动分析与被动分析相结合,以主动分析为主

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就是要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分析,把系统运行控制在最满意的状态。以前人们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这种控制称为被动控制,即在已造成损失和浪费的情况下发现偏离,而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现在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思想引入技术经济分析,将“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也是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应采取的主要思想方法。

2)差异分析与总体分析相结合,以差异分析为主

对建设工程技术进行经济效果分析,一般只考虑各技术方案的差异部分,不考虑方案的相同部分,这样既可以减少工作量,又使各对比方案之间的差别一目了然。

3)满意度分析与最优分析相结合,以满意度分析为主

传统决策理论把人看作具有绝对理性的、能客观评价且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的存在,在决策时,会本能地遵循最优化标准来选择方案。而美国经济学家首创的现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则是“令人满意”准则,即由于人的头脑能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容量同问题本身相比非常渺小,因此在现实世界里,要采取客观的合理举动,甚至要做到接近客观合理性也是很困难的。因而对决策人来说,最优化决策几乎是不可能的。用“满意度”准则来代替“最优化”准则。因此,技术方案的评价也应在满意度分析与最优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满意度分析为主,避免盲目地追求“最优”效果。

4)全过程效益分析与阶段性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全过程效益分析为主

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是在目标确定、方案提出、方案选优、方案实施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前功尽弃。但这些环节中也有重点,在全过程效益分析中必须突出重点。以前,人们普遍重视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对基本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果重视不够,而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又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经济分析,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这样做虽然也有效果,但毕竟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最后只能花费更大的经济代价来弥补前期的不足。所以,要有效地提高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就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并立足于有重点的全过程的经济分析,做全周期的经济分析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