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政策建议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本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实体产业发展
(一)健全金融市场,引导投资多元化
中国当前存在过度倚重房地产、实体经济低迷的不合理现象,究其根本,还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居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必须对金融发展领域进行创新。
第一,应当创新金融产品,打造适合各类居民的特色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应提供简洁明了的宣传手册以便居民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引导居民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实现财富配置多元化、合理化。第二,按期披露金融产品的信息动态,确保购买者及时、准确地了解金融产品的具体情况。第三,金融安全同样是国家安全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加强国家相关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防范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振兴实体经济,打造特色产业
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需要转向协调发展,以增强新时代发展的整体性,使新时代的产业结构、供求结构、区域空间结构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趋向均衡。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条件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坚固基础。为防止虚拟经济膨胀所带来的危害,有必要扩展实体经济的规模,优化实体经济的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人才、平台等要素的资源优势和创新引擎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展开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例如,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培育方式,塑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增加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不仅能减少企业研发费用,还能提高研发效率、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推进军民之间进行融合,实现创新发展,鼓励军工单位与创新平台、企业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建造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研发军民两用科技产品,推动军民科技资源的双向流动与共享。
重视特色产业,把握科技前沿。建设现代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紧盯科技前沿,判断未来科技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新型产业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利用新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来创造新需求、发展新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制度
中国激励创新的政策体制还没有建成,专利保护机制还不健全,侵犯知识产权的成本极低,创新潜能未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第一,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根本,中国要想走在创新大国的前列,就必须转变模仿、借鉴的观念。大力宣传“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有效挖掘利用高教资源优势,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造有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第二,建立健全专利保护制度。创新的成本极高,维护成本更是不菲,中国应当明确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努力塑造全民尊重知识、重视创新的社会氛围。鼓励全民展开创新活动,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第三,政府应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克服体制机制束缚,让体制机制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新动力,全力支持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最大可能地释放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良性转动,以创新强国,以科技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二、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地方政府利益与中央政府目的存在冲突是房价居高不下、调控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良好配合。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出发,应当创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机制,实行稳定长期的房地产政策,减少相机决策,稳定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同时应当制定更加科学标准、透明规范的地方政绩考核制度,适度调整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分配,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适度调整当前的地方财税体制。大力弘扬“双创”理念,打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最大可能地发挥创新的巨大潜力,以创新强国,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应当意识到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极其短视的缓急之策,仅靠房市的发展难以支撑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房地产泡沫的存在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地方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房市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有必要大力支持地方科技研究,精准支持,把握科技前沿,攻克核心技术。推进地区间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大力招商引资,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推动区域间资源高效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共享发展,形成地区间的良性竞争,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长效推动作用。
三、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自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认识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从最初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现在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富裕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应当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速度,更要质量。政府应当完善市场机制,创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大对房地产市场交易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房市交易氛围,发挥市场在财富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应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实体产业创新,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加大企业和企业家在政府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创新激励政策,激发实体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创新经营组织的模式,鼓励商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将科技创新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