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沿海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促进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稳健运营的对策建议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江苏省而言,未来想要更好地增强江苏各家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提升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对症下药,科学恰当地解决目前江苏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与稳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充分结合江苏的经济发展规划和金融发展目标。未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有效促进江苏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稳健运营:

(一)创建宏观经济周期的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的预测

商业银行稳健程度与宏观经济状态休戚相关,把握宏观经济脉络,在经济周期的上行与下行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因此,银行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宏观经济周期运行以及政策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控,做到能够将信贷资金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能够较好抵御通胀等外来冲击的、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有利的行业或区域,优化各自的信贷结构。最终建立各自的宏观经济景气的预警系统,防止和避免大规模系统性风险或危机的发生。在适应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进程中,着重考察风险的预测,尤其是行业风险的防范,对相关资产的价格及其波动情况、行业相关政策等政策变动性的风险以及贷款厂商自身的经营风险实施不间断地关注,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风险的预报和对应防范措施的选择,确保平稳度过经济波动期。考虑到风险的预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得到一个运行稳定的预警机制,建议创建一个连续的用于风险管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数据类型,应该兼顾到宏、中、微三个层面的信息的完整性。不但要包含反映经济发展的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的宏观数据,同时对于区域层面上的经济环境变化,以及行业层面的要素投入、技术变迁、产品结构等中观数据,特别是能够反映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的财务指标、产品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化等微观数据等,均应尽可能地涵盖在内。并及时更新数据库的资料,确保风险动态监测的有效性,使得风险的预警信号能够在可控时间内予以提示。

(二)提高主动退出的灵活有效性,增强对贷款风险的监管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贷款隐性风险的分担机制,可以根据贷款份额、对象、期限、行业的不同而采取多种风险分散方法:针对数额巨大的贷款采取银团方式分散风险;将贷款按照期限分成中、长、短期等不同的类别,将不同期限的贷款进行协调搭配,分散贷款的时间风险;通过分析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将贷款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防范因将贷款集中在少数个别行业而带来的风险。在风险转移方面,可通过将贷款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法实现贷款风险转移。其次,建立隐性风险管理防控机制,对隐性贷款风险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加强信贷检查,并结合潜在风险贷款的压降,将客户进行分类,有效地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防范隐性贷款风险。再次,在全方位加强对隐性贷款风险的分析监测的基础上,突出风险防控重点。甄别需要重点防范其贷款风险的客户,对其突发风险建立应急防御机制。当经济不景气时,银行在经济上行期所存在的隐性问题将一一暴露出来。很多在经济上行期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会在经济不景气时变得举步维艰,这会对为该企业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一方面,研究分析贷款人的主营业务所在行业、企业等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贷款人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并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等因素考虑在内对其进行风险预测与预警,据此采取不同的、差异化的信贷策略。另一方面,对于存在潜在贷款风险的客户,应采取贷款逐步退出的措施:对于经济绩效不佳、缺少竞争优势但暂时能正常付息的企业,要在控制总量的同时逐步压缩其信贷量,采取渐进式退出;对于融资渠道较多的企业,让出一部分市场给其他融资渠道,可采取分流式退出。对于已发生贷款风险的客户,应压缩其贷款额度或者强制性清退;对于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尚好的企业,可支持其产业升级,给予企业一定的发展时间,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退出。

(三)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提升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提升银行稳健性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首先,宏观审慎监管只有在管理机构分工明确的条件下才能有效推进,因此要明确由哪个监管部门对风险作出判断,由哪个部门采取措施,具有执法权力。宏观审慎监管中的管理机构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和微观审慎监管机构,但是风险的监控以及政策的制定具体如何分工需要根据具体国情进行划分。其次,宏观审慎监管只是审慎监管的一个分支,是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监管理念。因此,在强调宏观审慎监管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了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树立掌控全局的意识,在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需要特别关注对跨行业创新产品的动态监督。最后,宏观审慎监管还应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起到稳定经济增长,限制风险扩散的作用。总之,多角度、多层面地有机结合,以全面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综合能力。

(四)科学应对利率市场化,有效提升银行稳健运营能力

对于江苏的商业银行而言,应对利率市场化,提升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转变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存贷息差是银行业目前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传统的利润空间将不断受到压缩。银行需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到盈利模式多元化。如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银行可以索以利率为标的的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此外还可以对个人以及大客户提供私人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以增加盈利。与此同时,银行还可以创新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扩大中间业务规模,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服务来弥补非利息收费项目的费率逐步减小所带来的损失。增加中间业务的服务功能、质量及范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业务的技术含量,促进业务的多元化。其次,银行业务类型转变,商业银行也应转变信贷业务,从发展方向、支持重点、资产结构等方面优化客户的结构。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便利支持;加强对传统行业的信贷投放监管,防止资金继续流向产能过剩的企业,并将资金投放目标转向新兴产业以及绿色环保产业;改变银行信贷投资的地理区域倾向性问题,不再设置重点信贷投资区域;银行业务的转型还应建立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基础上,在保证银行稳健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避免单纯地靠扩大信贷规模实现业务的发展。最后,加强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要全面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意味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国家不再是银行的隐性担保人,而利率将由市场决定。这就要求银行要强化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对信贷业务的经营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模式,要健全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控不良贷款的产生,并对不良资产处理更加谨慎。

(五)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强风险管理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凭借自身资本、渠道以及股东背景优势,借鉴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运营模式,采用“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运作模式,逐步整合集团内部资源,积极向证券、保险、基金等市场加大开拓力度,同时注重自身人才培养,从而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同时,保持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针对人力、资本等要素禀赋相关缺乏的小型银行而言,应在巩固自身提供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交叉销售或产品创新等内部多元化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特色金融服务,从而有效提升银行的稳健性。以零售业务为例,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应该有建立客户细分策略从而对不同偏好客户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管理与运作,加强客户用户体验的提示,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其次,商业银行的地域多元化应该与自身资产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结合,选择自身合适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同时不宜盲目进行区域扩张,应加强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完善相应的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并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区域发展上,商业银行应该重点聚焦重点区域及细分市场,打造区域性的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对于不同区域实施分层、分类的经营管理策略,创造地域性特色优势。最后,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加强数据治理。不断提升业务创新和管理能力,完善信息科技的组织机制,落实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管理团队的重大决策、信息科技规划以及反馈职能。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团队投入和建设,建立针对个性化需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和修复等领域的专业团队。在数据治理方面,在总行层面上创建规范的数据需求沟通和管理机制,并强化数据分析、决策和应用能力,为经营管理层提高分析决策能力和大数据运作做好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