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波兰双边货物贸易关系研究
一、引言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二战”后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由波兰统一工人党(共产党)执政40余年。1989年4月,议会通过了团结工会合法化和实行议会民主等决议。团结工会在当年6月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其为主体的政府。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2015年11月16日,波兰组成新一届政府,法律与公正党副主席谢德沃出任总理。本届政府是波兰剧变以来首个凭一党之力单独组建的政府。2017年12月,因执政党内部人事调整,谢德沃辞职,时任主管经济事务副总理的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出任新总理。2018年1月,莫政府完成改组(1)。波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独立、互相制衡。1997年10月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总统负责维护宪法和国家安全,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的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其主要职权是制定和颁布法律、批准国民社会经济计划、通过执行国家预算的决议等,同时履行行政监督职能(2)。波兰主要民族为波兰族(占总人口比重的94.8%),少数民族有西里西亚族、卡舒族(Kashubian)、德意志、乌克兰等。95%的波兰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会在波兰享有极高的社会威望和政治影响,少数人信奉东正教或基督新教。近年来,波兰政局稳定。波兰于2004年加入欧盟后,欧盟结构基金推动了波兰经济持续发展,伴随资源的共享和产业的转移,波兰的经济增长水平逐渐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经济增长率于2007年达到峰值7.0%。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波兰成为欧盟成员国中唯一经受住打击、没有陷入负增长的国家。此外,波兰人均GDP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以当年价格计,2016年波兰人均GDP达到12414.1美元(3)。
1989年波兰实施经济和政治转型后,中国于1992年便开始了与波兰的正常双边货物贸易,2016年中国对波兰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176.32亿美元。2007—2016年中国对波兰的货物贸易增长迅速,贸易总额年均增速高达9.7%,既远高于这一期间波兰年均2.7%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速,也大幅超过了中国同期年均6.0%的对外贸易增速(4),这主要得益于双方均快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宏观经济增长。其中,中国对波兰出口增长9.71%,主要出口商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精密仪器及设备,家具,服装及衣着附件,车辆及其零件、附件,塑料及其制品,玩具、运动用品等;波兰对中国出口增长7.62%,主要出口商品为铜及其制品,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家具、寝具、灯具,橡胶及其制品,车辆及其零件、附件,塑料及其制品等。从上述中波两国贸易总额排名前十的产品可以发现,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电视机、录像机产品,光学、照相、电影、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锅炉、机械器具,家具、寝具、褥垫等在内的六大类产品是相同的。这说明,中波两国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在以上产品领域呈现出较弱的互补性。
本章将利用国际贸易关系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①贸易增长与边际;②贸易商品结构与平衡;③贸易竞争与互补;④产业内贸易与分工。对2007—2016年的中波货物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期许发现中波双边货物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贸易极不平衡、贸易品种单一和贸易分工关系松散等问题。不解决好以上问题,势必会局限中波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也势必会对中波正在构建的以经贸合作为核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障碍。为简化研究,同时突出当前贸易关系,我们大部分研究把2007—2016年分为2007—2013年、2013—2016年两个子期间,时间从2007年开始是考察2007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十年的情况,截至2016年是因数据的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