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金融风险防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种公共管理与系统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国际金融系统

金融系统在国家范围内发育起来之后,随着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主要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国家金融系统之间的作用也就开始了。这也意味着国际金融系统的降生。同国家金融系统一样,国际金融系统是国家金融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整合的结果,是以国家金融系统为基本组成单位的金融系统,同样也具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相应的功能。而国际金融系统的组成要素则是各国金融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

(一)国际金融系统的演化过程

当代国际金融系统是在各国金融系统演化及国际博弈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的全球性金融系统,各国金融系统是其子系统。时至今日,国际金融体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有一定特点的、占主导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本位制时期。金本位制发端于18世纪初的英国。在金银复本位的基础上,1717年英国首次将1盎司黄金的价值固定为3英镑17先令6便士,第一次确定了英镑与黄金之间的联系。由于定价偏低,英国白银大量流向欧洲大陆,致使英国流通领域的白银越来越少,最终退出流通。这样一来,黄金占据流通货币的主导地位,金本位事实上在英国确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法案》,将事实上运行了100年的金本位从法律上确定下来。金本位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进出口使英国物价和汇率相对稳定,便利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推动英国于19世纪中期登上世界霸主宝座。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形成了遍布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筹集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后综合国力格局的基础上人为设计出的国际金融体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金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典型的金本位制已无恢复可能。除美国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1945年,美国召集布雷顿森林会议,立足黄金在各国分布极度不平衡的现实,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系统。在该国际金融体制下,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以解决各国货币间的汇率问题,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同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运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系统本质上是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该体制存在先天的“特里芬难题”缺陷,美国黄金因其他国家不断兑换而日益减少,最终导致美元货币危机频发。1973年,美国被迫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原则,不再承兑黄金,宣告布雷顿森林国际金融系统瓦解。

第三阶段是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对市场化运行的浮动汇率加以追认的结果。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货币失去了定值之“锚”,各国纷纷实行信用货币的浮动汇率制。1972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了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专门委员会。1974年6月,该委员会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原则性建议,奠定了国际货币改革的基调。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议”,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标志着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形成。“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推行黄金非货币化;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准许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用特别提款权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为偿还债务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增强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IMF继续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机构。

当前,受国际格局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仍在进一步演化过程中。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实现了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汇率安排的多样化,解决了储备货币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各国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有助于各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但也存在美国等储备货币发行国享有“铸币税”征收特权,国际经济活动具有极大不平等和不公正性,汇率体系极不稳定等缺陷。国际货币协调机构仍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机构,是当前正在运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缺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治理结构中缺乏发言权等问题更加凸显。为适应国际格局变化和科技进步的要求,G20领导人峰会不断讨论国际金融改革问题,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构筑国际金融新秩序。这一切都表明,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仍处在演化过程中。

总之,围绕货币定值、汇率确定等问题,国际金融体系沿着市场化的道路将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二)国际金融系统

国际金融系统就是在国家金融系统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各国金融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用系统论的语言表述就是以国家金融系统为子系统的系统,是建立在国家金融系统基础上的金融系统。国际金融系统不是国家金融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通过国际金融机制组合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国际金融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国际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4)。也就是说,国际社会对在贸易交往、债务清偿、资本移动等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货币定值、兑换、比价、国际收支的调整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等方面所做出的制度安排和规定。

国际金融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各国的金融系统。如前所述,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是由各种金融主体、资金需求主体和监管主体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构成的。国际金融系统就是由各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国际金融组织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共同构成的。国际金融组织是在国家金融系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和服务于国际金融系统的政府间组织,如IMF和世界银行。与国家金融系统相比,国际金融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国际金融系统是国家层面的互动。借助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国家金融系统在国际层面上整合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国际金融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互动是依据国际金融机制进行的。目前,国际社会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比国家更高的权威机构来有效地管理各个国家。国际金融组织虽然站在人类社会整体的利益上对国际金融提出管理建议,但由于没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无法强制各国执行自己的决议。各国都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展开国际行动,而很少受到其他因素的约束。所以,国际金融组织的权威性与国家金融系统中的金融监管主体无法相提并论,其管理效力相对要弱得多。但是,这并不是说,国际组织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作用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其作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表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一般来讲,国际金融组织是在国家协调的基础上为执行特定功能而建立起来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二战以后在布雷顿森林国际会议决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负责执行国际会议赋予的任务。这两个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授权对国际金融系统进行管理,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国际机制的建设而实现的。其中,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依据会议的授权负责对国家间货币金融事务进行协调,通过贷款和金融援助发挥自己的管理职能,是一种软约束。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某个金融领域国际机制的倡议者,批准准立法性质的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站在世界的高度能够使国际行动秩序化、有效化,规避由国家“个体理性与全球集体理性悖论”而产生的危害,使各国的金融集体行动更加有利于人类整体发展。

(三)国际金融系统的结构

与国家金融系统的结构相似,国际金融系统的结构包括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两种。前者是指各国金融系统之间通过汇率机制构成的前后相连的价值链,以及各个链条相互交织而成的价值网,起到为国际金融系统价值流动提供渠道的作用;后者是指各国金融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布,为局部经济发展提供与之需求程度相适应的资金支持。

1. 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

第一,各国金融系统的存在是国际金融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第一前提。世界各国的金融系统自成体系,每个国家金融系统都有与本国实体经济相适应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都在为本国实体经济发展完成资源配置的功能。每个国家的金融系统都有本币,只是不同国家金融系统的单位本币含金量不同,即购买力不同。各国之间价值的联系需要货币兑换来实现。

第二,汇率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金融系统得以形成的前提。在国际金融系统中,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活动的进行,而物物交换又存在诸多不便,所以,国与国之间就产生了进行价值交换的需要。在国际金融史上,金银是各国都认可的国际通用货币,人们以金银为媒介把一国货币表示的价值转换成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值。这种传统即使在普遍使用信用货币的今天依然有效,比如,人们经常提到的货币贬值、“含金量”减少等。当然,随着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以及金银非货币化措施的实施,“含金量”一词正逐渐被“购买力”一词所替代。但是,各国货币间兑换的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汇率”。

第三,价值的国际流动促使国际金融系统功能结构形成。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必然会产生价值由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而使用价值反向流动的现象。而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再同第三个国家进行贸易,就又会出现价值向第三国流动的现象。依此类推,由于国际贸易的普遍性,产生了价值在国家间流动的现象。当然,这种流动也可以由国际投融资活动引发,通过汇兑机制来实现。这样,通过价值的跨境流动,国际金融系统就会形成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再到第三个国家的价值链,即国际金融系统的价值链。这些链条彼此交错形成国际金融系统的价值网,而这些国际价值链或价值网就是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作为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子,国际金融反映了世界经济的虚拟层面、价值层面,折射出国际经济的内部结构,反映出国家之间的金融价值关系。

第四,作为各国金融系统融合的产物,国际金融系统结构与国家金融系统结构有着很大不同。国家金融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金融主体,包括资金供给主体、资金需求主体和监管主体。而国际金融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国家金融系统。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国家金融系统的结构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基础上国家实力出现分层现象。一般来讲,在一条价值链中,产业结构先进、实力较强的国家处于价值链的前端,是资金的输出者,而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处于价值链的后端,是资金的输入者。当然,也存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如中东产油国虽然其产业结构和实力算不上极为发达,但它们依靠石油的输出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成为资金输出国。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妨碍得出前面的一般性结论。所以,从整个国际金融系统来看,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处于价值链的不同层面上,越发达的国家,越排在价值链的前端,成为资金的输出者。这种国际金融系统内各国分层排列的现象,就是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国金融系统不仅在价值链中具有自己的位置,而且,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而处于价值网的不同层次,整体呈现分层态势。

二战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际金融体系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分布。美国处于价值链的顶端,是第一层。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处于第二层,是资本的输出者。随着外向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正逐渐加入这一层。第三世界国家则处于价值链的底端,成为资本输入者。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石油美元的收入,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成为资本输出国;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跻身资本输出国之列。这些情况就是学者们描述的“国际经济失衡”,新兴国家大多面临对内不平衡和对外不平衡问题,标志着国际金融系统进入扁平化时代,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拉近,金字塔形分布格局逐渐呈现被平面网状结构代替的趋势。

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结构的作用或者说功能,就是为价值的国际流动提供渠道,即借助汇率机制实现不同国家货币间的转换,使价值由一国进入另一国,实现价值在国家间的流动,为生产资源全球再配置的实现提供基础。

2. 国际金融系统的空间结构

各国金融系统由于国家地理位置原因而处在地球的不同方位,使国际金融系统的组成成分在地球表面伸展开来。这种国际金融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或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化组合就是国际金融系统的空间结构。国际金融系统的空间结构对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巨大影响。

由于各国金融系统发达程度不同,意味着金融资源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均衡,融资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对各国融资成本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接近世界金融中心的国家由于融资相对容易,而且易于接受扩散的金融技术,发展得就相对快些。而远离世界金融中心的国家,则会呈现相反的状况。

但是,这种结论也不是绝对的,政治分野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国际政治势力的分化,各国不仅在空间上处于地球的不同角落,而且也分处于不同的政治集团之中。政治集团边界不仅导致各国的金融系统出现了地理空间上的分化,也使得一些空间距离较远的国家的金融系统更加容易接近和融合,而另一些空间距离较近的国家的金融系统则渐行渐远而难以融合发展。比如,受政治分野的影响,苏联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虽然距离较近,但金融系统泾渭分明,而且两地国家间金融系统的结构也出现分化,强势的一方是二级金融系统结构,弱势的一方是一级金融系统结构,从而形成结构性篱笆墙;而美国和西欧国家的金融系统虽然远隔大洋,但却日益接近。

国际金融系统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功能结构,同时也架构了自己的空间结构,并依靠这种结构实现了自己的功能。

(四)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

国家金融系统向国际金融系统的演化,是建立在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资金剩余国资金输出的需求和资金贫乏国资金输入的需要基础之上的。所以,国际金融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满足国家这个巨大经济体效率提高的需要。因此,国际金融系统主要具有价值流动的功能。

国际金融系统的功能是国际价值流动。在国际贸易等经济交往的基础上,国家之间首先要就贸易交往、债务清偿、资本流动中对货币的定值、兑换、比价问题形成的潜规则加以肯定,形成国家之间的金融机制,然后再对后续产生的国际收支调整、储备资产供应等问题做出制度性安排和规定。这样,以资金流动为表现形式的国家间价值流动渠道就建立起来,国际金融系统也就具备了价值流动的功能。

从微观层面来讲,当国家由于国际贸易产生价值流动需要,或国家金融系统资金剩余产生对外投资需要时,国家就会通过国际金融系统把本币转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从而实现价值由本国向其他国家的转移,也就是价值流动。从宏观的角度看,国际金融系统里的价值总体表现为从经济结构发达、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流向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这是由各国生产率水平决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的地方,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积累的资金也越多。国际金融系统的存在就是给这种流动提供了一个实现渠道。所以,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国际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价值国际流动。

在国际金融系统产生的早期,国际金融系统的价值流动是由国际贸易推动的;而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价值流动通过市场的中介作用带动了生产资源的配置,即反过来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际产业的转移,带动了科技的扩散,如此等等。总之,国际金融系统的价值流动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核心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影响人类发展前途的重要杠杆。

(五)国际金融系统的运行调节

截至目前,国际金融历史上出现过自主调节和国际组织协调两种国际金融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前者出现在货币有定值之“锚”之称的金本位时期,后者出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中。

在金本位国际金融体系下,由于各国货币都有一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间的汇率是稳定的,因此,不需要国际机构进行调节,市场自己就能解决。所以,金本位制下的国际金融系统运行是依靠市场进行自主调节而运行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下,由于各国货币购买力是由国家主权信用来担保的,各国货币只有购买力而没有含金量,货币购买力是各国国际经济合作政策的结果。所以,各国货币间的汇率需要第三方来协调国家间的经济政策,避免各国为谋求国际贸易利益而实行竞相贬值的货币政策,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信用货币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国际社会在通过国际经济框架会议设定国际金融体系时,就由国际条约授权设立的国际组织来负责国际金融领域政策的协调工作。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来负责国际金融体系下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前者依靠设立的国际货币基金代表成员国行使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工作,后者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贷款促进其发展。牙买加国际金融系统继承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通过牙买加会议进行了确认,并写进了国际条约性质的《IMF协定第二修正案》。

总之,一般来讲,与国家金融系统相似,国际金融系统既有各国金融系统组成的国际金融市场,也有其运行协调机构。所不同的是,国际金融系统的运行协调机构的约束力没有国家金融系统的调节机构约束力强,是一种协调结构。另外,金本位国际金融系统是没有国际金融系统运行协调机构的,而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自主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