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eb2.0与虚拟强耦合关系的出现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这使得用户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阅读方式,发展为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ortal/SNS)为线索,或者以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RSS)为线索的阅读方式。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和用户间的关系。具体来看,互联网的技术演化,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则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的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形式的发展;从运行机制上,则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
关于Web3.0的定义和特征,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人们对于它已经展开了种种猜想和技术设计与实现。据专家们的观点,Web3.0好似一座庞大的数据库,Web3.0时代的网络将无所不知,人们能够自主地查询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来回答任何问题。Web2.0使用互联网是为了把人与人联系起来,而Web3.0使用互联网则是为了把信息与信息联系起来。
与Web1.0不同,Web2.0尤其是Web3.0更注重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人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呈现在网络世界中。尤其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更是加强了熟人之间的联系。社交网站、QQ群中陌生人的占比逐渐下降,转而被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成员所替代。时下最为流行的微信更是如此,“朋友圈”即由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所构成。与电话时代相比,微信更加强了社会联系,人们可以在“朋友圈”中看到平时很少联系的亲戚朋友最近的动态。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与Web1.0时代“虚构”的社会关系不同,Web2.0时代是把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克隆”在网上,进一步加强了社会联系。可以说,web2.0时代是虚实关系强耦合的时代,即虚拟和现实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除了强化人际关系之外,信息网络技术也加强了我们与实在世界的联系。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技术与信息的新形式在今天已占有核心地位,使得在生产性社会秩序中,由于人们用虚拟、仿真的方式不断地建构世界,因而消解了现实世界与表象之间的区别。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将我们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且还可以指引我们去改变实在的现实世界。(14)
网络空间的这种变化,已全然不是第一代理论家话语中的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构建的生活领域,用许茨的“有限意义域”概念来指称它更为合适。许茨认为,“只要主体之某一部分经验表现出特定的认知风格,并且就这种风格而言前后一致且彼此相容”,那么它就构成一个“有限意义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