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因此,必须把自然条件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虽不如对农业的影响那么大,但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对资源型产业的影响则更大。有些地区工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发展就深受地形的制约。由此可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具有密切的联系,要全面把握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一定要对自然条件的适宜性进行经济评价。这里选择了区位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

1.1.1 区位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出口贸易作为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交通地理位置对贸易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内陆地区由于必须借海出口,其地理位置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与海、港口的平均距离只有144千米;中部地区为937千米,是东部地区平均距离的近7倍;西部地区为1853千米,是东部地区的12.8倍,这对商品出口十分不利,加大了贸易成本,影响了贸易发展与经济技术交流;东北地区平均为681千米,相对较近,对经济的影响不太大。

1.1.2 地形条件

我国的地形具有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等特点。地势由西向东明显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为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线之间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是由高原和山地组成;第三级阶梯为第二级阶梯以东至海岸线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沿海的水汽从东向西推进,从而形成丰沛的降水。河流由西向东流,有利于发展河海联运业,便利东西之间及江海之间的交通。此外,多级阶梯地势的存在使河流形成多级较大的落差,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广阔的浅海大陆架蕴藏了丰富的渔业、盐业和矿产资源。

我国的地形种类复杂多样,高原、山地、盆地、平原和丘陵5种地形齐备。在5种基本地形中,山地最多,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山地、高原和丘陵(合称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多山是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之一。如以海拔高度为标准,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地域仅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复杂多样的地形类型,是形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的基础,也是我国各种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呈现出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我国发展多种产业经济和综合发展的大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山区蕴藏着各种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区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多山,而山区气温低,植物生长期短,且生态环境不稳定,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势崎岖不利于发展交通,致使山区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在四大地区中,我国东部地区处在三级阶梯的最低阶梯,以低山、丘陵、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主要有江南丘陵、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形区。这里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地势起伏不大,有利于工农业生产。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大陆中间部位,地形呈过渡型特征。北部由黄土高原东部与华北平原西部连接而成。南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以丘陵低山为主,对工农业生产形成一定的阻碍,河流谷地、湖泊边缘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

西部地区地势崎岖,起伏很大,对工农业,特别是交通运输造成较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复杂的地形是导致西部地区落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

东北地区山地、平原交错分布,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平原大块状地形主导了东北区域的地貌。地形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广阔的平原便于交通,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1.1.3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和生物再生产的资源条件,对工业、交通具有广泛的影响,与农业生产关系尤为密切。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特征一是冬夏风风向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度大陆区,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于低纬度的海洋,多吹偏南风,气候暖热湿润。二是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冬夏极端气温差更大。夏季气温明显高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冬季则又显著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夏热冬冷,变化剧烈。三是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季风气候使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水热条件配合得好,使农作物、森林和牧草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因此,我国喜温作物种植北界比世界其他地区偏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绝大部分动植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点,因此,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与我国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相互结合,为我国综合发展各种产业,实行多种农作制度,广泛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又使我国成为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

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该区域由于纬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由北到南具体又可划分成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气候区,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繁殖。南部地带作物一年三熟、中部江淮流域地带作物一年两熟、北部地带作物一年一熟。

中部地区也受季风气候的控制,降水较东部地区略少,降水对农作物影响大,水涝与干旱都对农作物发展不利,南部伏旱对水稻生长不利。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西南与西北气候差距大,由于青藏高原阻挡,西南气流难以进入西北,西南降水丰沛、气候湿润,西北则干旱少雨,有的地区则长年无雨,沙漠广布。水资源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相对其他区域纬度较高,降水略少,但湿度较大,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加之肥沃的黑土,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稻米、小麦、玉米行销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