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思想与相关概念

人做什么事、采用何种方法做,都由人的思想决定。思想又与许多概念密切相关,比如知识、经验、信息、科学、情感、信念、精神、创新等。

一、思想与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始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人的知识是后天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掌握的。正如爱因斯坦对少年儿童说的:“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3)知识借助一定的语言、文字、图形等符号表达,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可以传授和遗留给下一代,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第一,思想与知识的共同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和经验概念化后就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自己总结的知识,可以指导自己的实践。当把头脑中的思想以文字、声音、图形,或以他人能理解的实物或行动表达出来,就是传播知识。可见,知识是思想的定型化表述,是交流、运用或凝结在产品中的思想。思想是知识的原型或前身,知识是思想的表述形态。任何知识都是思想成果的转换形式,知识与思想有许多共同点。其一,知识和思想反映的对象相同,都是外界事物及其客观规律。其二,知识和思想的源头相同,都源于外界事物对人们头脑的刺激。其三,知识和思想包含的内容相同,即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知、概括和描述。其四,知识和思想产生的机理相同。知识和思想的产生基于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没有这一机能就不会有思想和知识。

第二,知识和思想的区别。知识与思想,其本质和内容是一致的,但两者还存在一些差别。其一,初始主体不同。对某一事物的反应和认识,就研究者来说,他投入时间精力,经思维活动,发现了规律,既是取得了思想成果,同时又是直接获得知识。当把思想成果传输出来,让他人学习掌握,就是他人获得知识。如前所述,知识是思想成果的定型化,是思想成果的一般表现形式。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思想,也是他所创造的知识。经他口述或著述,就成为别人及后人学习和运用的知识。其二,序位不同。如前所述,从逻辑顺序上看是先有思想主体的认知,然后,才有知识性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是知识的本源,知识是思想的符号化表达。没有思想就绝对没有知识。其三,表现方式不同。知识表现力求清晰明白,可称为显性表达。教师上课要讲明白,作者著书要写清楚,因为,知识是要传授予人的。但思想表达既可以显性,也可以隐性。思想显性表达就成为人们便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许多情况下又属于隐性表达,必须经细心观察,并加以分析才能理解。有人为某事心潮澎湃,表面却声气平和,“怒于中而不形于外”,有些想法未必是知识。社会上有许多人尚不愿意用符号(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其思想,而是习惯于用行动来表达和实现其思想。有的企业家言语不多,但在投资、营销和管理等方面均搞出一整套独创性的办法,成效十分显著。他们以其思想指导行动,产生效益。若自己不宣扬,他人不总结,那么,其思想虽经运用,也不能成为知识传播。为了人类的文明进步,人们必须把自己有价值的思想及时传输出来,符号化成有形知识,以便传播、运用和传承。

国学大师、一代儒宗马一浮说:“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从闻见得来的是知识,由自己体究,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成立一个体系,名为思想。”

二、思想与经验

“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因为离开必要的经历,许多道理难以透彻理解。政府官员、企业高管都十分需要历练与经验。“捷克总统克劳斯拒绝任命一批法官,司法部提交的55名法官候选人中,32人没有通过总统任命,原因只有一个:年龄不到30岁。”(4)的确,司法审判不仅要熟悉法律条文,而且要有经验和资历。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的感受和体悟,是书本上难以得到的一种自悟性思想,用于传播交流就成为知识。

一个人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时就有愉悦感受,也称高峰体验。当在实践中犯错误、受挫折甚至失败时,则会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留下刻骨铭心的教训。当这些知觉、感受、体验被多次验证时,在头脑中就会逐步疏理、概括、提炼出一些概念和理性认识。这种思想成果就是经验,可称作自悟性知识。由于自悟性知识的概念、实质和内涵都是人们从切身感受中总结的,是自身亲身体悟和验证的真理,因此,可理解得更透彻,运用得更自如。自悟性知识甚至会成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思考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显得特别管用,是一个人素质的构成要件。实践表明,经验是人类思想成果的重要源泉,是特别管用的实际知识。

三、思想与信息

知识经济论者把思想、知识和信息三者混同起来,不加区分。这对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是不利的。

信息原本是信号、音讯和消息的总称。现代信息概念的内涵更宽泛,认为新进入思维主体的一切思维材料都是信息。

我们可以从人们认识的顺序来分析信息与思想的关系:

其一,头脑中的既有知识和思想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条件。当人们关注某一对象时,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捕获的信息就不同。观察的质量,也即捕获信息的效果,受到既有知识和思想的影响。因而,面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能敏锐地感受其变化,有的人却毫无知觉,就是感觉到的也内容不同。我们可以某一时刻为界,称信息入脑之前的思想为原思想,或称之为既有思想。这临界点后进来的知识、感觉、数据均是信息。

其二,信息是新获得的思维材料。古人云,“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脱落就是一条信息,树叶开始干枯了,人就根据这条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在头脑中做出判断,形成一条新思想:“树叶落了,秋天到了。”信息能够刺激新的思想产生。在经济领域,人们可因信息灵通而获利;在军事上实力不对称尚可周旋,而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坐以待毙,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战争是信息战。

其三,信息处理结果与既有知识、思想相关。“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文人的一种比喻,其中包含着深刻、复杂的内容。要达到知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思想。试想:一位在封闭囚室中长大、从未见过树叶春生秋落的人,又怎么能做出落叶知秋的判断呢?经历不同、知识不同,对“落叶”信息加工处理所产生的新思想也不同。一位木匠看到落叶就想:“今后砍伐的木头,材质好,不易蛀了。”若是一位清洁工就想:“今后,每天扫的树叶要多起来了。”正是由于人脑中既有知识、思想的差异,同样的教育材料,对不同的人,教育效果也不同。以前学习比较扎实的人,学习新材料的效果也好些,因为学习效果与基础有关。统计数字、情况描述似乎是一种非思想性信息,其实不然。因为,数字统计的口径、事物观察的角度必然带有人的主观色彩,反映人的思想观点。数据获取、情况收集等无一不是思维活动的成果,所取信息体现着人的思想。

其四,信息描述和传递离不开思想。信息传递分作两类,一是原形传递,二是描述性传递。当然,两种方式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两种方式均离不开思想。原形传递如录像、录音、传真、电话和卫星拍摄等均必须运用现代科技。现代科技本身就是人类的思想成果,镜头选取、录音剪辑、电话和传真的内容都与人的思想有关。描述性传递如记者新闻采写、体育赛场广播员解说等,采写和直播者必须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内容中蕴含着记者的思想和观点。一般来说,原形传递运用现代全真技术,信息失真度小些,但怎么选取就取决于个人观点了。描述性信息传递所夹杂的个人观点往往更明显。

其五,思想是信息传输的重要内容,信息是思想的传输形态。上线思想成果传递到下线就是信息和知识。人类的思想成果总是在传播和传承中运用和发展的。传播过程是思想内容承继性与信息概念相对性的统一。从传播和传承的关系上看,上线是宣布和报告自己的思想成果,对下线来说就是获得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解释为:思想成果外化以后,成为符号化的思想产品,如录音、文章、图纸、软件等,对思想创造主体以外的接受者来说,就是信息和知识。当接受了这一信息后,又丰富并部分地改变接受者的思想。人们习惯于把原始直观、非人为加工的材料视为信息,把首次接受的思想成果也视为信息。可以说,对于接受者来说,一切新的感觉材料、新的思想成果都是信息。任何信息进入人脑以后,则以不同档次和类型的思想材料进行储存。任何新思想,对接受者来说都是信息。由此可见,思想与信息是相对性和同一性的统一。然而,在产生新思想的过程中,外来信息起材料作用,头脑中的知识和思想起工具作用。

其六,数据信息与思想的关系。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世界和社会的“数据化”(datifying)。那么,数据与思想是什么关系呢?数据是对事物的一种量化表达,在网络时代,人们把那些非量化的信息也称为数据。数据是以人们认知为前提的思想信息,其表达的是人们的认知性思想。具体说,观测视角、统计口径就是人的思想观点和倾向,因此,数据即使是量化表述,也不是完全的客观信息。只有原始自然信息才是客观信息,凡经人采集的就包含主观成分。在信息化背景下,数据信息或数字化通信均是传输各种思想内容的载体或工具。

四、思想与科学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从何而来?是人们从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生活体验中总结出来。当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获得材料基础上,经思维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得到验证时,就确立了反映某一方面规律的思想。当研究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和传输且可供人学习和应用时,就发布了科学知识。由此可见,科学的内容就是人们的思维成果,是人类一代代科学工作者和非专业人员承先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思想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科学知识既为新的科学思维奠定了知识基础,又为思维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总之,科学从其本质看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揭示和描述,从来源看是人们对事物信息材料的思维结果,没有反映规律的思想就没有科学。

五、思想与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信息刺激的心理反应和态度表现,诸如喜欢、厌恶、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是伴随人的感受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过程。思想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思想是情感的基础。通常是先有思想认识,再有情感体验。比如,一位纯真善性的儿童,遇到一位素昧平生的成年人,先前没有任何联系,自然也没啥好恶。若成年人善待儿童,给予关怀照顾,儿童就产生一种“此人友善”的认识,同时,也产生要给予亲热回报的思想,尔后,才产生喜欢和亲近的情感;相反,成年人若欺负他,儿童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这是个坏人”的判断,从而产生厌恶和反抗的情绪。面对一个事物,产生怎样的情绪,是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和观察问题的视角。思路开阔的人遇到危难时,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在危难中看到机遇;反之,则免不了情绪沮丧!情感虽然以相应的思想为基础,但它又是一种心灵感受,超然于思想之上。思想尚可条理化表述,情感的内涵和结构更为复杂,其形其态、其影其踪较难描述。

另一方面,情感也影响着思想。情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情感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喜欢上一个人,当然就认为他好,注意的兴奋点就集中在其优点方面,因而往往不注意其缺点;而当厌恶一个人时,注意的兴奋点通常在其不好的一面,就越容易看到其缺点。中国有句俗语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出了情感影响思想的道理。

六、思想与信念

信念是人们内心深处认为完全可以确信的看法与想法,是一种情感化、内在化的认知和思想。信念的产生和确定,是人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过程中,检验并坚定了的认识;信念以一个人想通、想透得出的思想成果为根据和依托,是一种个体自认为不可动摇的坚定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行动的精神力量。在为自己目标奋斗的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的主动性、坚定性和一贯性,同时,表现为强烈的自信心,产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哥白尼因始终不渝地坚持其“日心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伽利略因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坚信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人生如果没有信念就会降低生命的质量,失去生活的光彩。信念不仅是一个人追求人生目标的持续、稳定的动力,而且也是维持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精神支柱。得了绝症的病人,当其抱有生的信念时,因心情愉快,治疗效果就好,就能较快康复;当其失去生的信念时,就精神崩溃,药石不灵,每况愈下。网载:二战期间一名盟军士兵落到德国纳粹分子手中,一纳粹医生用该士兵做了一个心理暗示试验。他们将士兵绑在手术床上蒙上眼睛,并说:“今天要放干你的血,让你慢慢死去。”然后,用手术刀背在其胳膊上划了一下,同时,就让床边水龙头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好像在“滴血”。第二天,医生跑去一看,被绑士兵果然死亡。因为,士兵经医生一划,并听到“滴血”声,就失去了生的信念,是心灵死亡导致肉体死亡。

由此可见,信念与思想直接相关,信念是对看法和想法的确信,信念以主体确信的思想观点为基础。

七、思想与精神

精神是什么?作为哲学概念的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想法的精髓和风貌神采等等。哲学家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精神是思维成果的精华,是思想的精髓和要义。

人类低级、普通、粗浅的想法和行为不称作精神。精神以思想为基础,是思想的积淀、浓缩、结晶和升华。当一个民族遭受到外强侵略、承受亡国之痛后,迸发了抗争图存的思想和决心,并将这种思想和决心转换成坚强有力的抗争行动时,就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当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真正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奋斗,形成、确立并坚定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贡献的思想之时,就会表现出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

当人们确立了体现某种精神的思想之时,思想就会内化为追求某一目标的实际行动,并激发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巨大的动力和持久的毅力。在外部即表现为人的干劲、风貌、神采和韵味。南宋文天祥为什么能为国家而英勇就义,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然而然,视死如归?这必须具有以“忠君爱国”思想为基础的精神支撑。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就义后人们发现,在他的腰带上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5)文天祥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从何而来?主要是其头脑中确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成仁取义思想。

体育赛事和竞技表演门票为何能卖出高价?因为它不仅是力与美的珠联、勇与谋的璧合,更是一种个性的张扬,是信念、斗志、气势、激情、韧性的生动展现。而这恰恰是任何人都需要并渴望拥有的,最珍贵、最有用的精神产品。竞技体育是专业运动员们的技能较量,这种境地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然而,大众体育却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也是有条件参与的。大众体育用以健身,增加生活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和磨炼人的勇气、斗志、毅力和拼搏精神。

由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有如此多的功能,对人的生活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所以,人们普遍喜爱。

八、思想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国际社会通常把创新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创新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文化、商标等智力成果在商品价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了未来生产的主要特征,而这些均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其实,创新的本质和核心是思想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思想成果的创造。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实验对规律的总结,产品创新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调研,理论创新离不开对社会实践的研究,制度创新必须依据社会变迁和民众需求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此外,还有一项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使主观符合客观,得出正确的思维成果。敢于质疑,提出问题,是取得突破所必需的精神品质;专心思考,善于破疑,是逼近真理的有效途径;虚心好学,借鉴经验,是增强创新能力的不二法门;淡泊名利,戒骄戒躁,是保证潜心思考的有效措施;锲而不舍,刻苦坚持,是思维深化、获取硕果的重要保证。


(1)徐兆仁:《走近中国传统智慧》,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13日。

(2)资料来源:360百科/编辑词条/科技成果转换率,2016年3月5日。

(3)转引自:钟沛璋《从爱因斯坦的成功看教育的局限性》,载《人民日报》2004年4月1日。

(4)任鹏:《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在经验》,载《法律与生活》2009年第20期。

(5)转引自:钱逊《养浩然之气与弘扬民族精神》,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