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劳动概念新解

一、人类劳动释义

劳动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作用于外界对象的活动过程,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实践。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看,劳动是脑力和体力的支出;从对象角度看,是劳动对象被认知、作用和改变的过程。人类劳动对外界对象的作用包括自然物、他人和客观规律。

狭义的劳动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劳动是以认知和改变对象为目的的人类实践活动。以认知对象为目的的观察和思考是劳动,以改变对象为目的的行为也是劳动。若是无意识的行为,即使产生某一效果也不认为是劳动。比如,火车站候车室的低窗台,清洁工把它揩干净是属于劳动,旅客在无意之中把它坐干净了,没有人承认其为劳动。劳动目的是劳动者在劳动之前思考设定的,是劳动的动因和期望实现的目标。

第二,劳动是以人脑思维为主导的活动。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牲畜中的牛、马、驴、骆驼等体力超过人,动物中的猫、狗、鹰等都比人机敏。人的优势和特长是具有认知、记忆、思维和创造能力。人类劳动的肌体行为是在大脑支配下进行的。比如,扫地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普通劳动,对技能要求不高,但其速度和效果却因人而异。因为,支配肌体活动的思想不同,就决定扫地效果不同。只想应付一下就不可能认真,追求干净的绝不会大意。乒乓球运动员只有理解贯彻教练“反应快、抽打狠,转速高、落点准”的要求,才能击败对手。排球、篮球和足球运动员除了发挥个人技能外,要贯彻整体协作思想,去实施教练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在思想支配下行动是人类劳动的根本特征。

第三,劳动必须作用于外界对象并建立和反映相互关系。劳动或是作用于自然物和人造物,或是作用于他人和动物,或是对于对象物作出反映和认知。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作用于外界对象物的活动均是劳动。清洗自身躯体、做自我保健按摩等通常不称作劳动,为他人清洗、为他人按摩就是劳动;检讨自身、反省自我不算作劳动,但把经验或教训介绍出来指导他人就是劳动;心理调适、自我安慰不算劳动,向他人提供心理咨询、疏导他人情绪,则属于劳动。人类的初始劳动都是作用和改变对象物,并建立关系。同时,劳动和服务也反映一种社会关系。同样是洗头,为不同的对象洗,其付出的体力和脑力是相差不多的,但目的不同,投入的思想情感也不完全相同。给自己洗是出于自我呵护;给家人洗表示亲情和关爱;在理发店为顾客洗,则是一种有偿服务,属商业行为;去敬老院免费为老人洗头洗脚,是义务劳动,是一种奉献。可见,作用对象不同,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虽然物理效用一样,但其价值不同。开山修路便利他人,既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

依据对象性所定义的劳动是狭义劳动。而广义劳动,应当包括劳动者改变自我,服务自我的活动。包括学习、训练、反省和自我呵护等一切作用于主体自身的行为。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要生存就必然与自然和社会发生联系。通过学习训练提高素养,自我呵护、整饬面貌,反躬自省、修正错误,均能改变主体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改变自我、增强自我就是提升自身在人才市场上的身价,可见,学习、训练和体悟其实是增加自我价值的。因此,一切作用于主体自身的行为均可视作广义劳动,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改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增强主体的劳动能力。

二、人类劳动的基本特性

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研究性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劳动形式。

为什么蚁穴决堤是一种灾害,而人类掘堤就是排洪劳动呢?应该承认,蚂蚁搬土与人工挖土,从力的作用上看,都是使泥土发生位移,只有力量大小的区别。其根本不同在于人类劳动是有大脑支配的有目的活动,思维伴随着劳动的全过程。有思想支配是人类劳动区别于其他动物活动的根本特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人类劳动的基本特性:

一是劳动的思维性。人的本质特征是有智力有思维,智能是人类劳动的根本前提,没有思维就没有劳动。因此,人的劳动关系是由思想决定的。这种关系也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其一,劳动以人脑的感觉、反映和思维为起点,人的思想贯穿劳动的全过程。其二,人们的劳动动机形成、劳动热情培育、劳动目标确定、劳动方法选择等都取决于思想。劳动产品的性能是由指导劳动的人的思想决定的。其三,商品交换主要是思维成果的交换,因为,商品中凝结的思想决定商品的功能,而人的肢体动作是表达和实现思想的手段。其四,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思想关系。有人说,人的言行决定其与他人的关系,但是人的言行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相通的人,一接触则相见恨晚;思想相悖的人,长期在一起也情志相离。利益论者认为,是利益关系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利益分配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然是由思想决定的。唯利是图者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品德高尚者重义轻利,礼让他人。

二是劳动的对象性。劳动是劳动者对于对象的作用。大凡作用于外界对象的,都可以视为狭义劳动。劳动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对象。即是脑力或体力作用于其上的东西,或称为承受物。这种劳动反映的关系是劳动者与物质对象的关系。劳动对象的客观物质性,决定了劳动的物质性。若是生产性劳动,则是劳动者在其思想支配下以体力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物质形态和性能,使之形成特有的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修理类劳动是恢复产品功能的过程。物质对象包括可以感知而不可触摸的对象,如天文观察的天体和太空等。二是同类对象。服务性劳动即是劳动者以思想、情感、技能技巧来满足他人的某种需求的劳动。这种服务性劳动也必须有对象,就是劳动者的同类——人。诊疗、理发、推拿、泡脚等都是直接服务于人的劳动。另外,不直接触摸他人人体的,如讲授、演唱、说书、答疑、舞蹈等也是服务于同类的劳动,下章还要细述。三是概念性对象。也许有人问,独立思考时的劳动对象是什么?也是有对象的,思考的内容就是对象,诸如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理论、实践上的问题,科学、文化方面问题等等,都是对事物的概念、关系、规律等进行思考。并且,当思考有了结果时,就可以传输出来,传输离不开人的器官,如口说、手写、指击键盘等。任何劳动都离不开物质,思维器官——人脑也是一种物质。人脑思维离不开对象,如同手工劳动离不开对象一样。总之,任何劳动均离不开对象。

三是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联性。劳动从本质而言反映的是劳动者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服务性劳动,发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比如知识传授、心理咨询、保健推拿等等,劳动服务的过程就是建立和深化关系的过程。其次,面对物的劳动也不仅是与物的关系,同时有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商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满足消费者需要,从而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即厂方与用户的关系。修路架桥等改造自然的劳动,给社会成员带来方便和舒适,而受益者也从其他方面服务他人。再次,劳动者与自然和社会之间是一种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劳动者在社会上付出智力、体力和情感,同时,也从社会上获取物质和精神的回报。劳动者挣取工资,用工资购买自己所需消费品,换取别人的商品和服务。也因为劳动,而获得职务、荣誉和尊重等精神报酬。

四是劳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性。劳动通常是改变对象、创造效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实践。劳动是指有益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思维与行为。一切损害他人利益、破坏自然环境和损害社会秩序的言行均不是劳动。偷盗、抢劫、剽窃他人成果,残酷施暴和侵略战争等均不是劳动,而属于社会病,是人类文明的毒瘤。劳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劳动者改变了对象物,如车工把毛坯加工为精品件,清洁工搬走垃圾,医生解除患者病痛等。在此同时,劳动过程也改变了劳动者自身,比如: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认识深化了,劳动技能提高了,肌体得到锻炼了,当然,也可能受损伤。一些研究性劳动的对象物几乎没有变化,只是研究者自身认识深化。比如,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象,天体不因观察而变化,但观察者自身是获得了信息,深化了认知。

五是劳动的主体协作性。劳动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劳动者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思想或他人思想的过程。劳动主体可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单一主体,即思想由劳动者个体表达和实现,此种情况相对简单,不必细述。第二种是多个主体,横向需要多主体协作,如医疗手术,需要麻醉、主刀、助手、监护等几方面密切配合。也有纵向需要多级主体衔接的。例如建筑业,建筑单位提出总的目标思想,是造教学楼,还是造图书馆;投资是500万,还是5000万;要达到什么总体要求。这些思想必须经单位主管用语言或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第一级。接着设计师在领会建筑单位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构思,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形成几个设计方案草图,供建筑单位挑选,然后,再进行具体设计,成为正式图纸。设计的图纸不同,造出的建筑物功能就不同,这是第二级。图纸经建筑单位认可以后,再交工程队施工。工程师、施工员和建筑工人在理解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按图纸施工,实施工程方案,实现设计思想,这就是第三级。建筑工人对砌砖、粉墙等具体操作要领理解掌握不同,或者说是技能不同,干活的质量和效果也就不同,这是第四级。只有纵向衔接好,才能有优异的工程质量。

六是劳动的实践发展性。人类劳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社会文明进步又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劳动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体力劳动为主变为脑力劳动为主;从手工劳动为主变为操作设备为主;从生产性劳动为主变为服务性劳动为主。

分析人类劳动特性可以发现,决定劳动成效的首要因素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