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吉他是一种历史悠久、音色优美的弹拨乐器。它起源于阿拉伯,其后传入西班牙、意大利,到16世纪便流行于整个欧洲。其形态不断发展,至16世纪开始定型为今日吉他的原形。
自19世纪至今,不少作曲家写下了许多动人的音乐作品,例如托罗巴、帕拉乌、泰德斯科、巴卡里塞、罗德里戈、道格森、玛柯姆等人的协奏曲……
在吉他音乐的范围内,演奏家和作曲家人才辈出,以巴黎、维也纳等都市为中心的舞台上.形成了吉他音乐演奏的全盛期。出生于西班牙的索尔,用海顿、莫扎特的古典形式结合吉他的性能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他把吉他提高到“真正的艺术水准”。如果说以前的六弦琴调弦法还没有真正稳定下来的话,那么由于索尔的演奏和教学,使六弦琴的调弦方法巩固下来了。索尔的演奏追求伏美典雅的风格,因此他不喜欢用指甲而用指肉(指尖的肉质部分)演奏,由此而产生柔和丰润的声音。
索尔同时代,在西班牙还有阿瓜多,他不但是出色的演奏家,而且是位作曲家,他所著的《吉他演奏法》也很出名。他的演奏和索尔不同,他追求的是明朗活泼和宽广的声音,在演奏时使用指甲,故产生了与索尔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果把索尔和阿瓜多相比较,索尔更富于创造性,他把古典时期的音乐精华通过自己的创造融汇于吉他音乐,这无疑是个时代的创举,而阿瓜多只是传统的吉他音乐中开出的花朵。
古典时期吉他人才最多的是意大利,知名的有卡鲁里、格拉尼亚尼、莫里诺、朱利亚尼、卡尔卡西、莱尼亚尼,他们都写了许多教本遗留后世。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吉他音乐出现了低潮。例如,活跃在维也纳的默茨、法国的科斯特等著名演奏家与作曲家,都相继偃旗息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席卷欧洲,人们偏爱宏大华丽的音响,缺乏音量的吉他就不得不退避三舍。
十九世纪后半叶,吉他只作为具有沙龙性质的乐器而苟延残喘,唯有西班牙的卡诺、维尼雅斯、阿尔卡斯费雷尔等人写下了一些抒情小品,都是珠玉之作。值得一提的还有帕尔加,他醉心于演奏弗拉门戈,并把这种技法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写成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
在整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使吉他音乐重振雄风的人物是西班牙的塔雷加,正像肖邦在钢琴上的作为那样,他的作品是极正的吉他音乐。这种音乐如同深入到乐器的心脏,成为一种极为高雅的音乐。塔雷加还善于选择适合于吉他改编的名曲,纳入音乐会曲目中。
塔雷加之后,西班牙还出现了以丰富的音色而吸引人的演奏家兼作曲家廖贝特和杰出的演奏家、教育家普霍尔、安德列斯·塞戈维亚、庞塞、罗德里戈、帕劳、泰代斯科等人。他们不但写了许多精美的小曲和练习曲,而且还写了吉他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从此,吉他在音乐领域中争得了一席堂堂正正的地位。
吉他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错误观念的干扰,其发展十分缓慢,直至1982年它才被正名,并且开始得到正常的发展。1984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吉他艺术团体——上海吉他协会,198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创办了全国第一本吉他艺术专业丛刊——《吉他之友》。之后,又于1989年10月,成立了以“团结、友谊、交流、提高”为宗旨的《吉他之友》联谊会,该会的人数超过万人!接着,全国许多省市也纷纷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吉他协会、学会、研究会、训练班和学校。国际间的艺术交流也越来越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吉他艺术已得到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批吉他艺术的演奏、教学人才。随着吉他艺术的普及,我国的吉他爱好者队伍异军突起。
《古典吉他入门教程》一书由我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彭来柱编写。他多年来从事吉他演奏、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了许多吉他演奏人才。全书由吉他演奏法与基础乐理两大部分组成:演奏技法和基础乐理相互结合,以基础练习为起点,由浅入深,是一本便于自学及教学的理想教材。
为此,我十分乐意地向吉他爱好者和吉他教育者推荐此书,希望这部教材能受到广大吉他爱好者的欢迎,从中得到各种教益。
谭冰若
20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