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第一本逆商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爱迪生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由此可见,生气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有可能已经受到了别人的伤害,却要继续自我惩罚,有谁会做这样的赔本生意呢?现实生活中,喜欢生气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理性上知道自己不应该生气,情绪上却又无法控制自己,因而陷入纠结的状态,心绪不宁。尤其是孩子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本来就很弱,如果总是生气,更是会让自己愤愤不平,作为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

消除坏情绪,掌控自己

一个人要想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要学会消除坏情绪,掌控自己。这是因为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乐观的心态是无敌的,能够战胜一切坏情绪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当然,凡事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孩子们要想战胜坏情绪,首先要掌控自身的情绪,驾驭自身的情绪,这样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当然,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消除坏情绪,同样也要做到这一点,即找到引起孩子情绪波动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消除坏情绪产生的根源。

大多数孩子之所以陷入坏情绪的旋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消极,那么看待很多事情都会消极悲观;反之,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那么看待很多事情都会乐观,充满希望。就像在阳光下走路,如果一个人始终背着太阳低着头,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反之,如果他迎着太阳,昂着头走路,那么就会把影子甩在身后。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孩子们要像在阳光下走路那样,选择正确的姿态,才能拥有明媚的心境。

最近这段时间,小雅的情绪很糟糕,是因为她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考砸了,成绩很差。这也就意味着她没有资格进入心仪的重点高中读书,而只能去一所普通的高中。虽然爸爸妈妈没有过度指责小雅,但是小雅依然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整天都满面愁容,唉声叹气。看到小雅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很担心小雅。思来想去,决定先由妈妈和小雅认真地谈一谈,解开小雅的心结。

周末,爸爸躲出去加班了,趁着只有母女俩在家的机会,妈妈和颜悦色地问小雅:“小雅,你最近怎么总是闷闷不乐的呢?”小雅没好气地说:“怎么开心得起来呀,我的好朋友们都考入了重点高中,只有我去了普通高中。”妈妈问:“你是担心自己将来考不上好大学吗?其实在普通高中里,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能够考入不错的大学,更有出类拔萃的孩子能够考入名牌大学。”小雅说:“不管怎么说,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比重点高中差远了。”妈妈笑起来:“但是进入普通高中,并不意味着就与大学失之交臂了,对不对?”小雅点点头,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说:“我和爸爸都知道你这次是因为发挥失常才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然而,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相信你在高中的三年里一定能够奋起直追,在高考中证明自己的实力。”小雅意志消沉,反问妈妈:“如果我高考还是考不好呢?”妈妈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沉思片刻才说:“如果你努力了,尽力了,高考依然不理想,那么就进普通大学继续学习和深造,也是不错的选择。每个人的命运都由很多因素决定,并不仅仅取决于某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地成长,像向阳花一样,相信你不管在哪里,都能向着太阳。”妈妈的话就像一缕缕阳光照射进小雅的心中,小雅的脸上由阴转晴,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她对妈妈说:“妈妈,放心吧,我会成为一株有着最大花盘的向阳花。”

妈妈说得很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由于某一件事情就决定的。孩子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在小时候,父母也许可以陪伴孩子度过生命中的沟沟坎坎,但是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经历的人和事情越来越多,他们的情绪也会更加起伏不定。父母要引导孩子认知和接纳情绪,切勿总是与情绪对抗,否则就会导致心情更加糟糕,久久不能恢复平静。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情绪产生无外乎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事例中小雅情绪不佳的原因,即发生了一些事情,对孩子的内心产生了打击。这些事情后果还有可能比较严重,是孩子无力承担的,那么父母要为孩子揭示生命的真相,即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事情的发生,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第二种原因,孩子原本情绪非常紧张,例如,铆足了劲要迎接考试,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考试之后,一下子松懈下来,未免觉得意兴阑珊,浑身没力气,精神也很倦怠,坏情绪由此来袭。第三种原因,孩子本身性格内向,感到自卑,而且有了心里话不愿意说出来,只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也把情绪都压抑在心中。毫无疑问,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绝无好处的,日久天长,还会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不管孩子因为何种原因而产生坏情绪,父母都要探究孩子坏情绪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孩子消除坏情绪。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判断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状态,而是要认真地倾听孩子,给孩子表达心声的机会。当不能认可孩子的情绪反应时,父母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是要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走入孩子的内心。良好的亲子沟通,是父母帮助孩子消除坏情绪的基础,亲子之间的一切交流与互动,都要建立在亲子沟通的基础之上。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每当生气的时候,人们总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且会做出各种出格和极端的举动。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的情况下,身体会分泌出有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害。由此可见,已经受到伤害的人如果继续生气,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可谓得不偿失。相信每一个能够权衡利弊的人,从理智的角度来说,都不愿意生气。生气除了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之外,还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生气的人冲动地做各种事情,很难保持理性思考,正因如此,人们才说冲动是魔鬼。

让很多父母都感到郁闷的是,孩子特别喜欢生气。才几岁大的孩子,就会生气,在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时,他们会噘起小嘴生气。为此,有些父母会向孩子妥协,也有些父母会与孩子较劲,最终闹得“两败俱伤”。父母教育孩子,不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要想避免孩子生气,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也要学会安抚孩子的情绪。当然,父母很难控制好孩子的情绪阀门,大多数孩子的情绪都很多变。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要尝试疏导孩子的坏情绪,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告诉他们生气的本质,并且引导他们控制情绪。这样就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爱生气的问题。否则,孩子总是陷入气愤的情绪之中,轻则郁郁寡欢,重则伤身,更严重的还会破坏人际关系,使孩子缺少朋友,变成孤家寡人。显而易见,这样的孩子抗挫折能力肯定很差,因为他们既不能控制自己,也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阿杜虽然是男孩,却小心眼,他已经十一岁了,读小学五年级,还是动辄就生气。一旦脾气来了,他就会不管不顾,对着身边的人大喊大叫,渐渐地,同学和朋友们都远离了他。看着阿杜孤单寂寞的样子,爸爸妈妈都很担心。为了帮助阿杜改掉爱生气的坏习惯,爸爸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下班回家,爸爸拎着一口袋钉子,还拿着一个锤子。阿杜感到很奇怪,问爸爸:“爸爸,你拿的是什么呀?”爸爸把锤子递给阿杜,并且把钉子也交给阿杜,说:“以后,你每次生气就在衣柜侧板上钉一颗钉子。”阿杜惊讶地张大嘴巴:“但是,那个衣柜是妈妈刚买的,还是松木的,很珍贵。”爸爸笑着说:“是的,所以你才会为了爱惜衣柜而控制自己的坏脾气。”让阿杜感到惊讶的是,仅仅第一天,他就在衣柜上钉了七颗钉子,这意味着他在一天之内生气了七次。爸爸看着衣柜上的钉子,对阿杜说:“看看吧,你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多么爱生气,这下子看得很清楚了吧。”阿杜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爸爸,我会控制的。”爸爸说:“其实,你生气,不但会让别人不愉快,还会让你自己也很痛苦。你想,你一天之中就生气七次,你的心情能好吗?所以你才总是一副闷闷不乐、苦大仇深的样子。”此后,阿杜每次生气就在衣柜上钉一颗钉子,很长时间之后,他终于有一天没有在衣柜上钉钉子。他高兴地告诉爸爸这个好消息:“爸爸,爸爸,我今天没有生气!”爸爸说:“太好了!你再坚持一下,等到你可以连续一个星期都不生气,那么每一天不生气就可以拔掉一颗钉子,好吗?我们来看看,多久之后才能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为了早日拔掉所有的钉子,阿杜始终控制着自己不生气。又过去一个月,他终于做到了连续七天不生气,开始拔掉钉子。

钉钉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拔掉钉子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全部的钉子都拔掉之后,衣柜看起来很狰狞,看着衣柜上的千疮百孔,爸爸对阿杜说:“看看吧,这个衣柜就像是人的心,每一次生气,我们不但在自己心上钉了一颗钉子,也在他人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钉子会脱落,但是伤痕永远存在。以后,再也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给自己的心增加疤痕,也不要以任何方式去伤害他人,好吗?”阿杜重重地点点头。

爸爸说得很对,生气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他人。每一个情绪冲动、脾气糟糕的孩子,都是有原因的。作为父母,一则要避免刺激孩子生气;二则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引导和帮助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情绪平静。尤其是要让孩子认识到生气的严重后果,从而引导孩子更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于很多性格原本就暴躁的孩子,父母要为他们营造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父母,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而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谨言慎行,尤其注意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当好孩子的榜样,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接受妈妈爱的唠叨,主动做好事情

如果有记者采访父母,父母一定会说孩子特别不好管教,很叛逆,总是与父母对着干;如果有记者采访孩子,孩子一定会说父母特别爱唠叨,事无巨细什么都管,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自己,简直要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亲子之间有着世界上最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和亲密感情,为何对于彼此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呢?难道父母和孩子不是亲人,而是敌人吗?当然不是。

从本质上而言,之所以父母和孩子对于亲子关系有不同的体验和评价,是因为他们处于微妙的对立状态中。然而,如果孩子和父母不能处好关系,导致亲子关系疏远,亲子感情淡漠,则孩子就会变得很自卑、脆弱、麻木、冷漠。因此,作为亲子关系的主导者——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记得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中,在妈妈的电话轰炸之下,林妙妙无可奈何地穿上了秋裤。同宿舍的好友都惊呆了:这么热的天气,居然穿秋裤。林妙妙无可奈何地回答: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最近,这个句式在网络上很流行,调皮的网友们以这个句式造出了很多句子: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渴,叫妈妈觉得你渴……从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在享受妈妈的爱,也偶尔会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带有强迫性质的关爱感到无奈。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心和独立意识都越来越强,他们难免会对妈妈爱的唠叨感到厌烦。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如果坚持要唠叨孩子,坚持给予孩子自认为不需要的爱的叮咛,非但无法改善亲子关系,反而还会与孩子渐行渐远,招致孩子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妈妈要及时地收起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从而管住自己的嘴巴,避免激化亲子矛盾。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要理解妈妈唠叨的初衷是因为爱和关心,这样就能端正心态接受妈妈爱的唠叨,也主动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妈妈少操心少唠叨。细心的孩子会发现,很多妈妈之所以唠叨,是因为孩子有拖延症,不能自觉主动地做好很多事情,且总是无故拖延。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妈妈会更加唠叨。其实,妈妈并不想过分唠叨,也想清静地和孩子相处,要想实现这一点,前提就是孩子要做好孩子,妈妈才能做好妈妈。

最近,小萌发现妈妈特别爱唠叨,例如,每天早晨都要提醒小萌放学早点回家,似乎只要她不说,小萌放学就不会回家一样;每天出门,都要提醒小萌带好公交卡,实际上小萌从来没有忘记带公交卡出门;每天吃饭,都要提醒小萌多吃蔬菜……小萌为此简直要崩溃,时常调侃妈妈到了更年期,而且患上了“中年痴呆”。

直到有一天,小萌回到家里,发现妈妈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她被巨大的恐惧袭击了,当时就觉得天塌了。在此之前,她从未感觉到妈妈对自己而言是如此重要,甚至她之所以努力地学习,都是希望将来能够考上重点高中住校,考上名牌大学到离家最远的城市读书,离开妈妈远远的。幸好,经过一番检查后,妈妈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原来,妈妈当时是因为一直坐在沙发上包饺子给小萌吃,起得太猛,所以出现眩晕。那天的饺子,小萌吃得泪流满面:妈妈每天都问小萌晚上想吃什么,小萌常常觉得烦,现在却宁愿妈妈再问一百年。以后,小萌会在早晨出门前告诉妈妈“我放学就回家,晚上吃咖喱饭吧”,也会告诉妈妈“公交卡拿了”,还会告诉妈妈“晚上可能晚回来十分钟,有道题目需要问问同学”。母女俩的关系空前绝后地好起来,小萌一有时间就腻在妈妈身边,一刻也不愿意和妈妈分开。

当有一天,孩子理解了妈妈的唠叨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意味着他们长大了。遗憾的是,现实中,有太多的孩子不知道妈妈为何唠叨,也常常在妈妈唠叨的时候感到极其不耐烦,甚至对妈妈态度恶劣。每一个妈妈如果心中没有对孩子的爱,嘴巴上就不会情不自禁地说出那些琐碎细致的话。当过妈妈的女人和没当过妈妈的女人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有牵挂,后者只有洒脱。所以有人说,女人一旦当了妈妈,就再也洒脱不起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妈妈少唠叨一些孩子,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孩子少一些磨蹭和拖延,凡事积极主动做到让妈妈满意。这样一来,亲子关系还愁相处不好吗?孩子还会因为和妈妈发生矛盾而焦虑不安吗?人与人之间需要安全距离,即便是亲密如父母和孩子,也同样需要安全距离才能产生美。

不怕被比较,相信自己也有优点

让很多孩子都感到抓狂的是,在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听着父母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简直无所不能,方方面面都很拔尖,他们恨不得自己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父母的骄傲。然而,这是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很多事情都不会跟随着人们心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对于孩子而言,要想持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要总是盲目地羡慕他人,更不要因此而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他人。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己,客观地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劣势和不足。在心理学领域,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最终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对于木桶而言,的确如此。很多人因此而进入误区,觉得必须弥补自身的弱势和不足,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也有一些父母因而给孩子查漏补缺,眼睛紧紧地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实际上,这么做除了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之外,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妄自菲薄,也不能鼓起信心和勇气快乐成长。正是因为如此,每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起别人家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会怒怼父母,甚至与父母发生争执。要想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从害怕被比较到积极地接受比较,从一味地羡慕别人的优点而盲目地自卑,到主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充满自信,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感受,从而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晚餐时分,爸爸妈妈和佳琪相谈甚欢。说起佳琪的学习问题,爸爸无意间提起:“我听说,我们单位老张的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要不爸爸改天带你去取取经吧。老张儿子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进入初中之后,还年年都得奖学金呢!”听完爸爸的话,佳琪突然发起脾气:“真可惜,老张儿子不是您的儿子,我也不能像老张儿子一样给您的脸上贴金。”爸爸感到莫名其妙:“佳琪,你说什么呢?我只是在想办法帮助你,可丝毫没有嫌弃你的意思啊!”佳琪嘴巴一撇哭起来:“您不嫌弃我,为什么总是说老张的儿子好,却从来不说我好呢?”爸爸被佳琪问得哑口无言,细想想,他的确很少说佳琪有什么优点。

妈妈看到爸爸尴尬,赶紧来解围:“佳琪,在爸爸心中,你是我们最优秀的女儿,是无可替代的。爸爸之所以为你指出不足,是希望你能向他人优秀的方面学习,是希望你能够正确认知自己,也保持强劲的动力始终积极向上。”这个时候,爸爸也缓过神来,语重心长地对佳琪说:“佳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爸爸只是希望你不要骄傲自满,能够多多学习他人优秀的一面,这样你才会更加优秀。”佳琪不满地撇撇嘴,说:“我可没有感觉到你们想激励我成长,我只感觉到你们怎么看我都不顺眼!”这次事情之后,爸爸妈妈都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意识到佳琪长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需要多多鼓励才能更有信心。爸爸妈妈从热衷于表扬别人家的孩子,到热衷于发掘佳琪的优势和长处,如此一来,不但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而且还督促佳琪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呢!

当孩子缺乏自信心的时候,每当听到父母当着他们的面表扬其他孩子,总是很反感,因为孩子的心思单纯,也希望拥有父母的赏识和认可,因而无形中会觉得父母在赞赏其他孩子的同时,就是在贬低他们,甚至是在批评和否定他们。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呢?父母要想打开孩子的心扉,不管对于孩子有什么期望,或者对于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要先认可和肯定孩子,也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情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父母要想让孩子进步和成长,切勿一味地打压孩子,而是要多多鼓励孩子。

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不可能要求父母永远只表扬他们,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父母作为旁观者也能够看到孩子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因而忍不住想要督促孩子更加努力上进。这时候,孩子要端正心态,虚心接受父母的建议,父母则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心服口服地采纳父母的建议,也能够满怀信心地接受父母的比较,从而让自己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大的进步。

二孩时代,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取消,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一个孩子太过孤单,因而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然而,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老二的诞生对于整个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老大,因为在二胎降生之前,老大独享父母和长辈的关爱,而在二胎降生之后,老大在家庭中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瞬间失去,这让老大很难适应,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感情上也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二胎时代,当与兄弟姐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孩子们难免情绪激动,陷入愤怒的状态之中,甚至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这可怎么办呢?父母如果不能肩负起协调者的重任,就会导致兄弟姐妹嫌隙加深,甚至心生隔阂。

二胎时代,兄弟姐妹间的相处问题,成为横亘在孩子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曾经有人说过,“父母的偏爱是导致兄弟姐妹不和甚至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仔细想想,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兄弟姐妹之间闹得不可开交,正是因为父母偏疼某一个孩子。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父母应该一碗水端平,对于每个孩子都坚持公平的原则,给予孩子们公平的对待。一项规定,单独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也许会使孩子抗拒,但是即使这项规定不一定合理,只要能够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就是合理的存在,也会得到孩子们的拥护。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也适用于孩子们之间。

当孩子因为不能融洽地和兄弟姐妹相处而承受巨大的压力时,父母切勿指责孩子,而是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帮助,引导孩子以更友好的方式与兄弟姐妹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糟糕的手足关系会让孩子情感焦虑,精神不安,对于孩子的成长绝无好处。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更是离不开孩子们的融洽相处和手足情深。当然,建设和谐家庭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父母要调节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相处,还要想方设法促进手足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没有小妹妹之前,乐乐只要看到小小的婴儿就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尤其喜欢和小婴儿在一起玩耍。有一次,朋友带着小婴儿来家里做客,看到乐乐特别有耐心和爱心地对待小婴儿,朋友忍不住对乐乐妈妈说:“看看吧,这绝对是真爱。”乐乐妈妈有些心动,一直以来,乐乐都想让她再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妈妈却担心乐乐与老二相处起来有问题,也觉得压力大,所以还没有决定是否生老二。现在听到朋友的话,妈妈忍不住认真地问乐乐:“乐乐,你会对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好吗?”乐乐点点头。妈妈又说:“如果你在外面玩,小妹妹饿了,或者拉臭臭了,需要回家,你能和我们一起回去吗?”乐乐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妈妈还是不放心:“如果你有一块糖果,小妹妹也想吃,你怎么办?”乐乐想了想:“我和小妹妹一人一半。”妈妈说:“小妹妹还小,不懂得分享,如果她想吃掉整颗糖呢?”乐乐回答:“那就都给小妹妹吃吧,我不吃!”妈妈终于对乐乐的回答感到满意,说:“好吧,看来你是真爱小妹妹,那么你负责说服爸爸吧,只要爸爸同意要老二,我们就再生一个。”乐乐欢呼雀跃,当即就给爸爸打电话。好不容易做通爸爸的思想工作,两年多之后,乐乐终于有了一个小妹妹。

起初,乐乐很喜欢小妹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把小妹妹放在第一位。但是,当看到爸爸妈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小妹妹身上时,乐乐有些失落。尤其是当小妹妹渐渐长大,到了两岁之后,总是和乐乐抢夺玩具等,乐乐开始厌恶小妹妹。有一次,小妹妹说乐乐是个大屁哥哥,把乐乐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狠狠地揍小妹妹一顿。乐乐和小妹妹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妈妈看到他们互不相让,也气得七窍生烟。

乐乐愤怒地喊道:“我真是脑袋进水了,被门挤了,才想要个小妹妹!我后悔啦!后悔啦!”妈妈看到乐乐真的很生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压抑住自己的怒气,耐心地安抚乐乐:“乐乐,小妹妹还小,你是大哥哥,你要教会小妹妹很多事情,而不要总是生气。其实,每个小朋友小时候都是这样的,你小时候也是这样。随着长大,小妹妹的表现会越来越好,知道吗?你要有耐心等着小妹妹长大。有朝一日,爸爸妈妈都老了,你和小妹妹将是彼此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乐乐丝毫不搭理妈妈的茬儿,每次与小妹妹发生矛盾,看到爸爸妈妈偏向小妹妹,乐乐就会表现得很幼稚,甚至故意招惹小妹妹哭喊,与爸爸妈妈作对。看到乐乐出现行为倒退现象,爸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也许,问题并不在于乐乐,而在于我们!爸爸和妈妈沟通之后,一致决定要表明立场和态度,给乐乐吃一颗定心丸。

这一天,因为一件小事情,乐乐和小妹妹之间又发生了争执。爸爸妈妈一反常态,非但没有指责乐乐不懂事,反而狠狠地批评了小妹妹。果然,乐乐的行为倒退现象大大好转,他甚至懂事地对爸爸说:“爸爸,别批评妹妹了,她还小呢!”此后,每当兄妹之间发生不愉快,爸爸妈妈都会先批评妹妹,渐渐地,乐乐有了大哥哥的样子,总是护着妹妹,不让爸爸妈妈批评妹妹。爸爸妈妈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作为父母,如果总是偏向老二,则老大必然会感到非常失落,也会因此闹意见,甚至出现故意捣乱、行为倒退的现象。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父母就不要一味地指责老大,而是要意识到老大因为老二的降生被父母冷落和忽视,心里也是很痛苦且不平衡的。基于这一点,父母要给予老大更多的关注和信任,才能让老大端正态度对待老二。事例中,乐乐正是看到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小妹妹,才真正表现出作为哥哥的样子,反而护着小妹妹。显而易见,这比父母护着老二,却引得老大不满要好得多。

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都应该把每个孩子当成心头的宝贝,切勿厚此薄彼,否则,既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紧张,也会使受到冷落的孩子承受压力,心理阴暗,感情上出现无法填补的空缺。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得到来自手足情深的支持,孩子才会变得更加自信勇敢,也才能内心强大。

被老师误解,勇敢地说出真相

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的生活半径扩大,也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情。这意味着孩子的生活不再只是在家庭里那么简单纯粹,而是变得丰富精彩,也更加复杂多变。尤其是在学校生活中,孩子们不但要与同学相处,还要与老师相处。如果说同学之间嬉戏打闹都是正常现象,那么当与老师之间发生争执,遭到老师的误解时,作为孩子,又该怎么做呢?

众所周知,学龄儿童每天白天都要在学校里读书学习,回到家里后就是吃饭、写作业、睡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们每天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要想拥有愉快的学习生活,孩子就必须与老师处好关系。既要尊重老师,也要在被老师误解的时候,勇敢地说出真相,这样才能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一旦师生关系紧张,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很多父母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孩子应该给予老师的礼貌对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孩子要唯老师是从,孩子毕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也会有苦衷不被老师理解。当的确有委屈的时候,与其让孩子因为委屈而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不如让孩子勇敢地对老师说出真相,向老师辩解。当误解得以消除,孩子与老师之间就会“一笑泯恩仇”,师生关系也会更加亲密无间。

今天中午,乐乐被班委罚抄写课文,因此和班委之间发生了争吵。原来,乐乐对于班委的处罚不服气,所以和班委辩解,但是班委却不愿意听乐乐的解释。看到乐乐和班委之间互不相让,即将从动口发展到动手,有同学赶紧跑到办公室,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

老师闻讯赶来,质问乐乐:“乐乐,你为什么不遵守课堂纪律,还不支持班委的工作呢?”乐乐委屈得眼眶都红了,对老师辩解道:“老师,您说提醒两次,到第三次提醒才能罚抄课文,但是班委只提醒了我第一次就惩罚我抄写课文,这不公平。”老师为了避免班委滥用职权,的确有过这样的规定。听到乐乐的不平,老师当即去问班委,班委承认自己的确只提醒了乐乐一次,就惩罚乐乐抄写课文。他告诉老师:“乐乐在午休之间有偿借书给同学们,还卖东西给同学们,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所以我才当即制止他。”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看着他,深知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将来班委再想管理好同学们就会很难,因而对乐乐说:“班委对你是特事特办,谁让你未经允许就在班级里做生意的呢?!这是学校,不是你家,知道吗?你必须接受惩罚!”乐乐觉得很委屈,问老师:“老师,您核实情况之后,就得到这个结论吗?我觉得您的规定应该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我之前不知道不能在班级里卖东西。”老师被乐乐顶撞,也觉得面子上下不来,便大声训斥乐乐,让乐乐闭嘴。这件事情之后,乐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在被老师误解的时候,孩子固然要向老师说明真相,却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孩子非常鲁莽,或者没有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而是顶撞老师,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则师生关系就难免会非常紧张。可想而知,孩子每天都要在学校里度过整个白天,进行学习,如果始终是处于紧张甚至是恶劣的师生关系中,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父母既要告诉孩子在老师面前解释清楚误会,也要告诉孩子不能任性胡来,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要懂得选择合适的方式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勇敢沟通的目的是消除误解,而不是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孩子既要勇敢,也要懂得礼貌;既要为自己辩解,又要保证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唯有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顺畅的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涯才会更快乐。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助力孩子与老师友好相处,而不要纵容孩子不尊重老师,更不要教唆孩子与老师作对。要知道,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疏远,最终受伤害的是孩子。唯有与老师保持亲近友好,孩子才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爸爸妈妈食言了,我该怎么办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虽然亲密无间,但却难免会发生矛盾。很多父母误以为自己生养了孩子,就对孩子享有绝对的权力,却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尤其是随着不断地成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愿意再凡事都顺从父母的意思,而是想要自己做决定,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事情。面对孩子的成长,有些父母觉得很不适应,他们不知道为何此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现在就像仇人一样故意与自己作对,此前还很好糊弄的孩子,现在却揪住父母说出的话不放,坚持要求父母兑现承诺。其实,这一切都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很大,竞争异常激烈,作为父母,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工作,的确非常忙碌和辛苦。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做出承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食言。父母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谅解,孩子却根本不愿意原谅和宽容父母,为此,他们对父母有诸多不满,也常常因此与父母爆发冲突。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苛责,孩子也不能接受父母的食言,亲子关系日渐疏远,亲子感情也越来越淡漠。那么,作为孩子,面对父母食言,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许诺要带皮皮去游乐场玩,皮皮感到很开心,一直在盼望着周末的到来。然而,好不容易到了周五晚上,皮皮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吃喝,准备次日去游乐场,爸爸却告诉皮皮:“皮皮,明天我要加班,单位有事情还没处理完。”皮皮很沮丧,眼泪汪汪地看着爸爸:“为什么?您和我说好的,要带我去游乐场玩。”爸爸不耐烦地说:“但是我有工作需要处理,要不,让妈妈带你去吧!”这个时候,妈妈赶紧表示反对:“不行,不行,明天我要出差,三天之后才回来。你必须负责带着皮皮。”皮皮看着爸爸妈妈因为谁带他的问题争执不休,忍不住大喊一声:“我不管,我就要去游乐场。如果你们都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

皮皮没有征求爸爸妈妈的同意,次日清晨,他早早起床,背着背包出发了。爸爸妈妈起床看到皮皮的床上空空荡荡的,吓得赶紧出门找皮皮。皮皮呢,独自一人去往游乐场,心情糟糕极了。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何因为父母延迟兑现承诺,就会歇斯底里,哭闹不休。这是因为父母不知道自己的承诺对于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孩子从很久之前就在满心期待。父母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对于孩子的愿望不以为然。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对父母允诺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满怀憧憬。

父母不要总是以工作等作为理由对孩子食言,否则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反之,即使父母不能兑现承诺,孩子也不要失去理性,当即崩溃。很多事情一旦发生,沟通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愤怒。当父母对孩子食言时,面对孩子的失落沮丧,甚至是怒不可遏,父母要引导孩子控制好情绪,切勿以简单的没时间为借口就取消提前预定的行程安排,而是可以和孩子协商,与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相信在亲子之间融洽的沟通之下,在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之下,问题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让父母和孩子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