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义(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迎立新主

话说宋廷接连收到战败的军报,朝野上下惶恐不安,因为丢失国土,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位宰相都上表请求宋主降罪。宋主刘义符只顾自己风花雪月,根本不关心朝廷什么罢黜升迁的事,只说了句“对此没有什么可议论的”,便草草了事。朝中大臣都担心魏兵没被击退,反而会进攻淮水、泗水一带,后来他们听闻魏主率军北归,这才稍稍安心。魏主派周几留守河南,他又攻陷许昌、汝阳。宋豫州刺史刘粹领兵驻扎项城,他为了防范魏兵随时进攻,日夜戒严。这时,魏主拓跋嗣在平城病故,太子拓跋焘继承皇位,他尊拓跋嗣为太宗明元皇帝,改年号为始光,继续重用崔浩。崔浩劝说拓跋焘停兵休养生息,拓跋焘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周几等人各自驻守疆土,暂停征战。宋军每天都疲劳奔命,加之战败后一直没有恢复,他们更是巴不得彼此相安无事,暂免兵戈。

第二年,即景平二年,宋主刘义符依然死性不改,整天只知道游戏,无心管理朝政。庐陵王刘义真却在觊觎皇位,他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和慧琳道人等来往密切,他曾说:“将来我若能得志,将任命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这话传到京中徐羡之耳中,他暗地里对刘义真严加防范,特地将谢灵运调任永嘉太守,颜延之调任始安太守。刘义真得知他们二人被调离京城后,便知道是朝廷和自己作对,因此心怀怨恨。而刘义真喜好奢华,他经常向朝廷索要财物,又被徐羡之等大臣给限制,所以,他恨上加恨,上书奏请返回京都,而且奏书中言词很是不逊,有着清理君侧的意思。徐羡之等辅政大臣因宋主刘义符的无作为,正密谋商议废掉刘义符,当他们看到刘义真的奏表后,更是激起一腔怒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先除掉刘义真,然后再废掉刘义符。于是傅亮、徐羡之、谢晦三个宰相联名向宋主请奏,说刘义真作恶多端,请求立即废黜。

宋主刘义符和刘义真向来不和睦,况且,朝政由徐羡之等人主持,刘义符除了游玩外,其他一切都听从三位宰相的裁决。随后,刘义符下诏废刘义真为庶人,将命他迁居到新安郡,改授皇五弟刘义恭为冠军将军,担任南豫州刺史。

原来,宋武帝刘裕有七个儿子,长子刘义符是张夫人所生,次子刘义真的生母是孙修华,三儿子刘义隆的生母是胡婕妤,四儿子刘义康的生母是王修容,五儿子刘义恭的生母是王美人,六儿子刘义宣的生母是孙美人,七儿子刘义季的生母是吕美人。之前,只有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封了王,刘义恭等人因为年纪尚小,还没被加封。这次刘义真被废为庶人,刘义隆、刘义康都有封邑,所以这回按次序分封了刘义恭。

只是刘义真才十八岁,他这样仓促被废迁,况且,并无确切叛逆的行为,难免令人不服。前吉阳令张约之上书劝谏此事,他请求保全刘义真,将刘义真原来的爵位俸禄赐还给他。这份奏章触怒了朝廷的三位当权者,他们把张约之贬到梁州,随后又赐死,没过多久,又派人到新安,将刘义真给勒毙,同时,召南兖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立刻入朝。这两人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宣召,于是日夜兼程赶到京都,随后,他们被徐羡之请到密室,商议谋划废立宋主一事,两人全都赞成。于是,谢晦以府舍破漏为由,让家人全部出府,然后调遣将士入府,准备第二天一早发动政变,他又约请中书舍人邢安泰、潘盛作为内应。晚上,谢晦邀请檀道济同宿,他却一直彷徨不定、忧虑重重,根本睡不着,但他见檀道济入睡后鼾声不止,不由得暗暗佩服。

这时已经是景平二年六月,天气暑热,夜里也不凉爽。宋主刘义符到了华林园中避暑,大肆宴酒耍玩,傍晚他乘坐龙舟,与随从一起到天渊池游玩,一直到月落之时,他才感到有些疲惫,便在舟中睡下了。第二天天一亮,檀道济从谢晦府中回来,他带兵前行,突然进入云龙门,徐羡之、傅亮、谢晦也紧随其后。云龙门的守卫已由邢安泰等人事先吩咐过,他们全都袖手旁观,任由檀道济等人闯入,进到华林园内。宋主刘义符还在龙舟中做着美梦,忽然一阵喧嚣声将他从梦中惊醒,他急忙穿衣起来,已看到有士兵带刀冲进龙舟,杀死两个侍卫,仓促之间他来不及问话,就被士兵拽扯到东阁。徐羡之等人收去他的玉玺和绶带,又召集百官,宣布皇太后的命令,废刘义符为营阳王,废皇后司马氏为营阳王妃,另立宜都王刘义隆为皇帝。

百官拜辞刘义符,徐羡之等人将他暂时安置在原来的太子宫,不久,又让他收拾行装离开京都,迁往吴郡。徐羡之等人将刘义符废掉后,便让檀道济入守朝堂,又派傅亮率领百官备齐法驾,到江陵恭迎宜都王刘义隆进京。祠部尚书蔡廓与傅亮一起到了寻阳,蔡廓生病不能继续同行,临别时他对傅亮说道:“营阳王被废迁到吴郡,应该要重重地赏赐他,倘若有什么不测,只怕朝中各位大臣都会蒙上弑主的罪名,将来还有什么颜面苟活在世上呢?”傅亮离京时,营阳王已经出发到吴郡去了。傅亮原本和徐羡之商议,派刑安泰跟随营阳王一同前去,让他到了吴郡就行弑。此时,傅亮听了蔡廓这番话后,也觉得很有道理,连忙派人前去阻止,但为时已晚了。

原来,邢安泰护送刘义符到了金昌亭,即遵照徐羡之等人的密嘱,派人围住金昌亭,持刃径入。刘义符颇有勇力,与刑安泰格斗,边战边走,竟然突围冲出,逃往阊门。刑安泰率兵追赶,用门闩掷去,正好砸中刘义符的腰背,刘义符受伤倒地,刑安泰赶上前,一刀将他刺死。刘义符死时年仅十九岁,史学家称他为宋少帝。

傅亮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营阳王已死,他不免有些羞愧,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叹息一番。随后,傅亮赶往江陵,他到了行台宣读诏书,并将玉玺和绶带进献给刘义隆。

宜都王刘义隆身边辅佐的官员们得知庐陵王、营阳王先后被害后,他们劝刘义隆不要东行,只有司马王华说道:“先帝为天下立功,四海畏服,虽然嗣主不纲,但先帝的威望并未曾改变。徐羡之出身寒微,傅亮一介布衣,他们都深受先帝恩德,绝不敢背叛先帝的遗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害怕庐陵王的专断,听不进他们的劝告,所以才推举殿下您继位。况且,徐羡之等人的功劳相等,地位一样,遇事肯定互不相让,他们若是图谋不轨也很难。如今,因为废主还活着,他们担心日后祸乱再起,不得以才下此毒手,此外他们并没有篡逆之心。殿下只管整装进都,顺天命遂人愿,臣在这先祝贺殿下您了!”刘义隆笑着说:“你也想成为宋昌吗?”长史王昙首、校尉到彦之也都劝刘义隆东行。于是,刘义隆留下王华镇守荆州,到彦之镇守襄阳,自己则率领将士出发前往江陵。

刘义隆立即召见傅亮,询问他营阳、庐陵二王之事,还因此泪流不止、悲伤万分。傅亮汗流浃背,几乎无言以对。刘义隆止住眼泪后,他便带着傅亮等人登船,中兵参军朱容之佩刀待侧,一刻都不肯离开,即使晚上睡觉也衣不解带,防备得非常谨慎。

刘义隆等人抵达京师后,群臣们来到新亭迎接新帝。徐羡之私下问傅亮道:“现在的皇帝可以和谁相比?”傅亮答道:“在晋文、景二帝之上。”徐羡之说道:“像这样英明的皇帝一定能鉴察我的忠心。”傅亮答说道:“恐怕未必!”徐羡之也无暇再问,他拜过刘义隆后,便指引圣驾入城。刘义隆顺道拜谒初宁陵,然后乘皇辇入宫了,百官献上御玺,刘义隆谦让再三才接受。于是,他来到太极殿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元嘉元年,追封生母胡婕妤为太后,赐谥号为章,又赐还庐陵王刘义真的爵位,迎他的灵柩回京安葬,并让刘义真的母亲孙修华、妻子谢妃全部回京。刘义隆加封彭城王刘义康为骠骑将军,加封南豫州刺史刘义恭为江夏王,封六弟刘义宣为竟陵王,封七弟刘义季为衡阳王。他任命司空徐羡之为司徒,将军王弘为司空,中书监傅亮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为征北将军。王弘和檀道济全都回都镇守,只有领军将军谢晦在此之前已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督管荆、襄等七州军务,这时便只加封为抚军将军。

原来,司空徐羡之兼录尚书事时,他害怕刘义隆入都后,把荆州重地交给别人管理,所以他先派谢晦去接任,好让他居外为援,所有精兵旧将都隶属谢晦管束。谢晦尚未启程前往荆州时,新皇刘义隆就已到京都,他随同大臣们一起入朝庆贺。此时,奉诏离京赴任,谢晦当然高兴,他临行前悄悄地问蔡廓道:“你看我能否免除祸端?”蔡廓答道:“您受先帝遗命,辅佐江山社稷,废弃昏庸皇帝,扶立英明帝主,大义当前,并未做错什么。但是弑皇帝的二位哥哥,您仍然驻北为臣,威震朝野内外,这可是从古至今都没有过的先例,恐怕不久您将会有灾祸临头,请您小心为是!”谢晦听了这番话,非常担心自己尚未启程就遭遇杀身之祸,于是他向宋主刘义隆奏请离京前往荆州,启程后他回望石头城说道:“幸亏今日我得以脱身了!”

宋主刘义隆因谢晦出镇荆州,即刻召回王华,任命他和王昙首一同担任侍中,王昙首兼任右卫将军,王华兼任骁骑将军,又任命朱容子为右军将军。随后,宋主又召回到彦之,任命他为中领军,把军国大事交托于他。到彦之从襄阳返回京都,刚好路过江陵,正赶上谢晦刚到任,便亲自去拜访,以示祝贺,并赠送谢晦马匹和刀剑,谢晦也殷勤接待他,并亲自为他饯行。到彦之东去后,谢晦满心以为自己在京中有了依靠,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了。这时,宋主刘义隆年仅十八岁,但他器宇不凡、极富智谋,和他哥哥们的处事方法完全不同。他心中嫉恨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但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每次遇到军国大事都虚心向他们请教,甚至连册立袁氏为皇后时要准备的礼仪,都由徐羡之、傅亮二人商议决定。因此,徐羡之和傅亮都被他笼络,盛赞新皇帝宽仁大度,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出异样。

不久已是元嘉二年,徐羡之和傅亮都上书奏请交还政权给宋主,宋主没有答应,他们再三上表宋主方才点头答应。此后,刘义隆开始入朝亲政,直到这时他才慢慢将心中的积虑展现出来。江陵参军孔宁子一直是刘义隆的幕下,他护送皇驾进京,被任命为步军校尉,他和侍中王华是莫逆之交,也嫉恨徐羡之、傅亮二人专权。因此,宋主决定除掉徐羡之、傅亮,还有远在荆州的刺史谢晦。

谢晦有两个女儿,一个准备嫁给彭城王刘义康,一个准备嫁给新野侯刘义宾。这时,谢晦正派遣妻室曹氏和长子谢世休送两个女儿进京完婚。宋主任命谢世休为秘书郎,把他留在了京都。同时,宋主声称要讨伐北魏,命令各路水师准备,他又召南兖州刺史檀道济进京,让他主持军事。王华上表奏请道:“陛下召檀道济进京,是真的要讨伐北魏吗?”宋主屏去随从,对王华说道:“你难道不知我意吗?”王华答道:“我知道陛下早已注意江陵,但檀道济和他们是同谋,怎么可以任用呢?”宋主说道:“檀道济是胁从,不是主谋,况且,杀害营阳王的事跟他没有关系。只要朕诚心安抚重用,他一定会为朕效力。”王华听后便退下了。宋主又任命王弘为车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王弘是王昙首的哥哥,以前被加封为司空,但他再三辞让,仍然离京去镇守江州。这次,宋主是有意笼络他,所以封他为大将军,然后派王昙首悄悄前往江州,把计划告诉他的兄长。王弘当然毫无异议地答应了。

徐羡之、傅亮虽然在朝辅政,尚未得知消息,他们对于宋主提出的北伐计划也不以为然,便联同百官上书劝谏。宋主刘义隆将他们的奏章搁置,没有批示,徐羡之、傅亮二人也莫名其妙。后来,宫廷传出消息,说皇帝派遣外监万幼宗去拜访谢晦,再决定北伐一事。傅亮因此暗中送信给谢晦,把朝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并交代他万幼宗如果到了江陵,万不可附和于他。谢晦也回信答复,无非是谨遵其命的话。

不久已是元嘉三年,京都没有发什么大事,但是宋主和王华密谋稍稍有些泄露。黄门侍郎谢晦的弟弟知道这个计划后,急忙派人去江陵告诉谢晦。谢晦不相信这个传闻,他招来参军何承天来商议,并给他看了傅亮的书信,他说道:“万幼宗前来,傅公顾虑到我这边好多事,所以传书给我。”何承天答道:“外间传闻,朝廷宣称将出师北伐,那还派万幼宗来做什么?”谢晦又说道:“谣言不能全信,傅公不会欺骗我!”于是,谢晦让何承天起草奏表回复朝廷,大意是说征讨北魏应等到明年。

这时,江夏参军乐冏奉内史程道惠差遣,送来一封密函。谢晦赶紧拆开一看,是寻阳人寄信给程道惠,他说朝廷即将有大的处分决定下达。谢晦这才不安起来,他马上叫来何承天商量,将程道惠的书信拿给他看,说道:“万幼宗没有来,莫非是朝廷真有大的变动?”何承天答道:“万幼宗前来本就没什么道理,如果程道惠信中所说的确凿无疑,您便不用再怀疑了!”谢晦又说道:“若真的对我不利,我应该怎么办呢?”何承天说:“我承蒙将军的恩待,常想着如何才能报答您,如今事已至此,我心中想的很难一语说尽。”谢晦大惊失色道:“你是要我自裁吗?”何承天说道:“这倒不至于,只是您镇守江陵,势必抵挡不了六师,您如果出境求全,才是上计。不然,派遣心腹将士出兵驻守义阳,您亲率大军进攻夏口,万一没有获胜,立刻从义阳出投北境,尚且不失为中策。”谢晦犹豫了许久,才说道:“荆州是用武之地,兵粮容易供给,我还是暂且留在这里,如果战败再走也不晚。”随后,谢晦下令全城戒严。他又和谘议参军颜邵商议起兵计划,颜邵劝他尽臣节自裁,被他责骂而出,随后,颜邵喝药自杀了。谢晦又对司马庾登之说道:“我打算率兵东下,烦请卿率领三千人守城。”庾登之答道:“下官父母家人尚在京都,身边又无亲信,实在不敢奉命!”

谢晦愈加烦闷,召集各位将领,问有谁愿意守城。这时,有一人突然站出来说道:“末将不才,愿意担此重任!”谢晦抬眼望去,原来是南蛮司马周超,他又问道:“三千人够用吗?”周超说道:“不但三千人足够守城,就算外寇到来,我也可以和他拼死一战,奋力图功!”庾登之听了周超的建议,他急忙接话道:“周超一定能办好这事,下官愿意把官位让给他。”于是,谢晦任命周超为行军司马,兼南义阳太守,降庾登之为长史。同时,他一边筹集粮草兵械,一边起草檄文,准备领兵作战。

刚过两天,忽然有人前来通报:“不好了,司徒徐羡之,左光禄大夫傅亮已经身死家灭了!”谢晦惊得一跃而起,问道:“果真有这等事吗?”他话还没说完,又有人进来通报:“不好了,不好了,黄门侍郎二相公,和新任命的秘书郎大公子都惨死在京都了!”谢晦只说出“啊哟”二字,便晕倒在座椅上了。正是:

欲保身家立嗣皇,如何功就反危亡?

江陵谋变方书檄,子弟先诛剧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