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地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房地产神话破灭三部曲:资产价格下降、流动性枯竭、信用紧缩

一、房地产牛市走向终结

牛市走向泡沫。1946—1999年,名义和实际房价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5.0%和0.7%,牛市表现较为温和。2000—2005年,市场交易过热,房价暴涨。2005年,一、二手房交易量达到836万套,较1999年增加38%,交易额达到1.98万亿美元,较1999年增加102%;同期,名义房价指数上涨66%、年均增速高达10.6%,实际房价指数上涨46%、年均增速高达7.9%。住房交易量和交易额情况见图3.19。

房地产泡沫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是关键推手,体现在宽货币、宽信用和弱监管三个方面。

一是宽货币。政策利率和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为应对互联网泡沫危机,2000—2003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从6.5%降至1%,带动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左右的历史低位水平,与20世纪50年代相当;同期,居民房贷利率也明显下行,新发放单户住房传统贷款的平均利率从8%下降至5.4%,创196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3.19 2000年以后,住房交易量和交易额持续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USCB,NAR(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恒大研究院。

货币超发,增速明显高于经济增速。2001—2004年M1年均增速6.0%,比1946—1999年高1.3个百分点。2001—2004年M2年均增速6.8%,比1946—1999年高0.2个百分点,比名义GDP增速高2.3个百分点,较1946—1999年的M2与名义GDP增速差值高2.9个百分点;比实际GDP增速高4.5个百分点,较1946—1999年的M2与实际GDP增速差值高1.1个百分点。政策利率和房贷利率情况见图3.20。

二是宽信用。在住房金融一级市场,政府降低购房者的首付负担。2003年《美国梦首付款法》每年为首次购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总计2亿美元援助,目标是帮助4万户家庭支付首付款和贷款手续费。2004年《零首付法》将FHA保险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从3%降至0。

图3.20 2003年政策利率和房贷利率均降至历史低位

资料来源:联邦住房金融局,美联储,恒大研究院。

在住房金融二级市场,政府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贷款购买比例。1992年《联邦住房企业金融安全和稳健法》出台,授权HUD对两房制定具体可支付借贷目标,包括购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抵押贷款的最低比例,以及购买位于服务不足地区的贷款最低比例。如图3.21所示,HUD自1993年首次制定可支付借贷目标以后,多次上调目标水平,2001—2006年两房购买的抵押贷款中,中低收入家庭贷款占比不得低于50%,收入水平较低或少数族裔聚居的服务不足区域的贷款占比不得低于30%,刺激银行、按揭公司大量发放次贷。

2005年,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0.1万亿美元,较1999年翻倍,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2%,较1946—1999年高2个百分点。

图3.21 次贷危机前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信贷支持不断强化

资料来源:HUD,联邦住房金融局,恒大研究院。

三是弱监管。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监管松弛,创新不断,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度流入房地产。1994年《州际银行和分支机构效率法》颁布,取消了在各州开设银行分行的许多限制,并允许银行机构在全国统一的标准下收购任何其他州的银行,使银行走向全国化经营。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颁布,废除《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消分业经营限制,允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整合,并且没有授权任何金融监管机构对投资银行控股公司进行监管。在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支持下,美国金融机构的形态、业务、产品显著多样化。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为主的多元化金融机构跨州跨境经营,逐渐发展至“大而不能倒”又“大而不能管”,混业经营但分业监管。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影子银行体系日益庞大但游离于监管之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衍生品爆发式增长,但结构复杂难以监管,甚至连发行机构、评级机构、投资机构都未能准确测算风险。在房价只涨不跌的一致预期下,金融体系疯狂投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及其衍生品。如图3.22所示,2006年抵押贷款相关证券规模达8.4万亿美元,占抵押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80%,CDO、CDS(信用违约互换)、CDOs不断被创新,2007年CDO的发行规模约5 000亿美元,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度流入住房市场。

图3.22 资本市场逐渐成为抵押贷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

资料来源:SIFMA,恒大研究院。

注: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包括机构MBS、机构CMO、非机构MBS(RMBS和CMBS)。

次贷家庭的首付比例、收入水平、信用等级均较低,风险较高。针对次级贷款购房者,抵押贷款机构设计了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包括两步贷款、买下利率贷款、只付利息贷款、气球贷款等,多数次贷为浮动利率贷款。在贷款发放后初期,利率低、月供低,居民偿付压力很小,但特定的优惠阶段结束之后,利率和月供都会显著提高。次贷危机前夕,居民的住房负担创历史高位,2006年有抵押贷款的自住户中,住房负担水平超过30%的住房户比例达到37%,较1989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居民偿债的现金流压力和违约风险显著提升。

次贷规模激增,金融风险集聚。如图3.23所示,2004—2006年连续三年新发放贷款中次级贷款约6 000亿美元,比重超过20%,明显高于2002年以前不足2 000亿美元,比重为10%左右的水平。如图3.24所示,次级贷款经过资产证券化,风险传导至资本市场,2006年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存量达到8.4万亿美元,非机构住房类MBS(即RMBS)发行和存量分别达1.3万亿美元和2.6万亿美元,其中非优级或次级贷款发行和存量的比重分别高达73%和66%。

图3.23 新发放贷款中次贷占比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Inside Mortgage Finance,恒大研究院。

图3.24 次级贷款证券占比大幅攀升

资料来源:SIFMA,恒大研究院。

加息刺破泡沫,房地产风险传导至金融市场,最终升级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如图3.25所示,2004—2006年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提高425个基点至5.25%,直接导致以浮动利率为主的次贷家庭月供大增、偿付困难,加上住房市场逐渐冷却不支持净值贷款,次贷家庭大面积违约甚至止赎,或是抛售住房以偿还贷款,造成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牛市终结。

如图3.26所示,房地产危机导致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大幅贬值,触发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居民违约率上升,导致资本市场上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及场外衍生品的净值显著缩水,大批参与投资的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严重亏损,甚至有破产风险。避险情绪急剧上升,美国流动性市场枯竭、金融市场暴跌,波及包括银行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机构,进一步冲击房地产市场。

图3.25 加息导致次贷家庭违约和止赎激增

资料来源:美联储,HUD,恒大研究院。

图3.26 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市场传导

资料来源: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R. Shiller,恒大研究院。

二、引爆全球经济危机

美国的货币金融制度,易引发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与经济危机。其他经济体的政府对住房领域的支持政策,仅由本国国家信用支持;而美国政府则有全球经济的背书,使美国货币宽松和财政积极的政策周期长于其他经济体,住房领域长期处于高杠杆、过度消费的繁荣期,房地产泡沫化程度高,最终破裂后升级为影响深远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2007—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蔓延成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影响范围广,严重程度也大大超过过去几十年的历次金融危机。过去历次金融危机受到较大影响的主要是银行业,而此次危机却波及包括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政府信用支持的金融企业等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

全球经济支持美国房地产市场、酝酿泡沫,主要逻辑有两点。一方面是通过市场自发运行的“无形之手”,全球资本大量参与美国的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市场,从而向一级市场的抵押贷款发放机构输入充足的流动性,促进住房信贷供给。另一方面是美国政府的“有形之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以美元资产为主要的储备资产,为美国政府的长期赤字提供融资,美国政府在一、二级市场成立多个政府机构和政府支持企业,依托政府信用背书,降低抵押贷款及其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鼓励资本市场更积极地提供流动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提供更低的首付比例和多样化的抵押贷款产品。最终,全球经济支持了美国居民低储蓄、高负债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实现住房高消费。但同时,宽松的信用和监管,使大量低首付、低信用、低收入的家庭也进入住房市场,需求严重透支,信用风险集聚。相较于国际水平,美国住房消费过度超前,房价大幅上涨,杠杆水平过高,形成房地产泡沫,酝酿债务危机。

美国房地产危机冲击全球经济。虽然全球经济稀释了美国超发的流动性,但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仍将引发美国和全球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为应对通胀风险,美联储逐渐收紧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利率上升导致以浮动利率为主的次级贷款家庭的偿付压力大幅增加,出现大面积违约甚至止赎,或是抛售住房以偿还贷款,造成房价大幅下跌。资本市场上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净值因此而显著缩水,大批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严重亏损,甚至有破产风险。随着避险情绪急剧升温,美国流动性市场枯竭,金融市场暴跌,进而传导到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全球实体经济的正常融资需求也受到严重冲击,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传导机制见图3.27。)

图3.27 全球经济支持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房地产危机冲击全球经济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

注:实线代表美国住房制度金融的运行机制,虚线代表美国房地产风险的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