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城市:隐秘遗址的绝版图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伊什塔尔门与《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90公里的地方。3800年前,这里诞生了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来了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人们把这个古老的文明称为“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亚述文明”。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圣经》中把这里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市占地达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幼发拉底河把整个城区分成两部分,河西为新城,河东为旧城,河两岸架设了大桥。整个城市被一条长约18公里,高约3米的城墙环绕着,城墙上塔楼林立,每隔约44米有一个塔楼。整个城墙分为内外两重。外城墙又分为三重,最厚的达7.8米,最薄的也有3.3米,上面建有较小的战垛以利于隐蔽射击。内城墙间建有壕沟和上围,宽约20米到80米不等的护城河蜿蜒于内城墙外。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的内墙和外墙各有一处王宫,称为北宫苑、南宫苑。

南宫苑长50米,宽15米,其名声远远高于北宫苑。南宫苑建有五个建筑样式各异、错落有致的大院落。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正殿在第三重院落,王座就安放在大殿的南墙正中。在南宫苑的一侧就是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巴比伦城的建筑大多用上了釉的彩色砖块修成,神庙和王宫更是如此。这种镶有彩色图案的建筑使整座巴比伦城更显得壮美、富有激情和人文气息。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唯一开化的文明,随着东征,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于是他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

巴比伦王国的缔造者汉谟拉比,是一位具有军事天才和治国才能的君主,为了在统一疆域之后能平定内乱,他制订了一种“公平的法律”,并将它推广到全国各地。汉谟拉比是西亚历史上最早实行法治的一位国王。他自称是“太阳神最宠爱的牧羊人”。为表示自己的“王权神授”的永恒性和不可侵犯性,他把这部“法典”镌刻在用楔形文字书写的高大的玄武岩石碑上。

巴比伦城的八道城门全用八个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北门所称的伊什塔尔,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司爱情的女神。整个北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各种金色的动物塑在藏青色琉璃砖上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它是那样高雅、素朴而又光彩夺目。这座伊什塔尔大门现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巴比伦城的城门为世界城市城门之最,共有100多座。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城市的北门——伊什塔尔门。

在巴比伦神话中,伊什塔尔是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城门高达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富有激情,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每道门有4个望楼,望楼和望楼之间有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都是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砌成。门墙和塔楼上嵌满蓝青色的琉璃砖,砖上饰有野牛和龙等兽类的浮雕。每块浮雕高约90厘米,共有575座。

然而由于巴比伦城多次毁于战火,伊什塔尔门成了现在该城唯一完整的建筑。

巴比伦的文明史可谓源远流长。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在两河之间创造了巴比伦文明。早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两河下游地区就有苏美尔人定居。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化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达到顶峰,形成了两河流域的初始文明。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被外来民族所灭。两河流域中部的阿摩列伊人在公元前19世纪中期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以巴比伦城(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为中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650年,巴比伦帝国被外族入侵所灭。公元前1300年左右,亚述人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开始崛起,到公元前8-7世纪,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6位国王汉谟拉比。他是一位智慧英明,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登上王位后,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外交政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随即挥兵直逼马里,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最后定都巴比伦。

汉谟拉比在巴比伦帝国建立了君权神授的中央集权制度。他独揽军权,振兴经济,重视农业,开发水利,使巴比伦帝国日益兴盛。在巴比伦城,他兴建了豪华宏伟的宫殿和神庙,架建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还制造了能够跨海运输的大商船,使巴比伦城成为一个极具实力的世界性的大都市。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进行生死决战。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并想进一步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士兵已经厌战,亚历山大万般无奈,分两路从印度撤回。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将近十年的远征结束。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图为亚历山大攻占巴比伦城的情景。

汉谟拉比最大的贡献是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刻在一根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法典共3,500行,用阿卡德语写成,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炫耀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结语则说明汉谟拉比遵从神意创立公正法典以垂久远,并警告后世,若有敢不遵法典之王,必遭神罚。法典的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是世界上现存的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据说公元前12世纪,埃兰人入侵巴比伦时将这根石柱作为战利品掳回苏萨(位于今伊朗的西部)。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苏萨遗址发现了这根石柱。

巴比伦城自从尼布甲尼撒一世建都以后,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城中建设,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而著称于世。到了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城市建设已呈现出十分繁荣的面貌。这是约翰·菲希尔的铜版画。

巴比伦不但创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而且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实行七日一周的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巴比伦的影响。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巴比伦城,巴比伦城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巴比伦城逐渐式微。

汉谟拉比法典浮雕。石碑上的汉谟拉比头戴王冠,身穿长袍,举起右手,正站在太阳神的面前宣誓。太阳神则坐在宝座上,他戴着一顶螺旋形的高帽。这是一幅神圣的“授权”场面,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不仅是巴比伦重要的艺术古迹,还是我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实物。

亚历山大曾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自幼接受希腊文化教育,梦想征服世界。他16岁起,就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熟谙军事知识。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曾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商业和军事改革。他进行的军事改革最为成功,他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他在平定国内叛乱和希腊反马其顿起义之后,便开始了对东方的远征。

美索不达米亚雕像。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当时波斯帝国已极度衰弱,亚历山大便以快速的攻势轻易地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的军队在伊苏斯大败波斯军队,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此战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沿地中海东岸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为“阿蒙神之子”(国王),他还自封为法老。

美索不达米亚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平原。3800年前这里成为世界文明的“王宫”,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是苏美尔人。关于苏美尔人,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提出一个怪诞的说法:“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又率军回师亚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进,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东岸的高加米拉以西与波斯军主力对阵。尽管大流士人多兵强但还是遭遇惨败。随后亚历山大联军乘胜南下一举夺取巴比伦,占领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利斯等地,摧毁了大流士政权,掳掠大量金银财宝。亚历山大还把城市里的大部分居民流放出去。从这时起,古巴比伦开始丧失自己的优势地位。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许多城市被埋没在了黄土里,巴比伦城也成为了传说中的王国。

在岁月无情的荡涤下,巴比伦废墟完全被沙漠包围。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这是复修前的荒凉景象。

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将谋杀。亚历山大由此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然而夺得大片土地的亚历山大并不满足于现状,公元前327年,他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直到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由于多年远征,军队气力消耗巨大,加之印度人民的反抗和自然条件的不适应,亚历山大放弃了东进的计划,于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亚历山大征服了巴比伦,挥戈指向印度,在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不久,亚历山大因发热生病而死,死时还不到33岁。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城市居民也逐渐离去。再后来,滚滚黄沙完全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直到20世纪初这颗被掩埋了将近2600年的两河明珠才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重见天日。

巴比伦王国界碑。

伊什塔尔门上的浮雕。这种墙面装饰与古代亚述宫殿内的装饰浮雕相比,显示了古代艺术智慧的一大跃进。以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新巴比伦的装饰风格。在琉璃砖的采用上,东方阿拉伯建筑从古代巴比伦建筑中获得了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