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角斗场
意大利的罗马大角斗场,也就是罗马大斗兽场或者称为科洛西姆。它的遗址在意大利罗马市市中心、威尼斯广场的南面,位于古罗马市场附近。作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无论从它的功能、规模、技术,还是它的艺术风格等方面来看,罗马大角斗场都是古罗马建筑的精品,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罗马大角斗场最早建造于公元70-82年,是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合力建造的,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竞技场”。之所以建造这个庞大的斗兽场,是这个新王朝缔造者韦斯巴芗,为了赞美伟大的罗马帝国,提高自身家族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了一系列运动。
当吞噬广袤土地和太多奢侈物的罗马皇帝尼禄自杀后,罗马在一年中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失败的统治,出身并不高贵的韦斯马芗随后登上了皇位。而被尼禄激起的民愤并未被遗忘,韦斯马芗决定填平那座象征着尼禄的豪华的金色宫殿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斗兽场在韦斯巴芗的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意大利的罗马大角斗场,是由8万多名战俘,用了12年时间艰苦建造起来的,它的施工速度之快,在当时来讲也是一个奇迹。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由10万立方米的石灰华——也称孔石,构成了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从外观上一眼望去,视觉中它是正圆形的;可是从高处俯瞰的时候,它却是椭圆形的。斗兽场长圆形的平面,相当于把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在一处。罗马大角斗场就是以其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这座罗马大角斗场由3层环形的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即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由地面开始,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在露天剧场的第4层房檐下,设置着240个突出部分,用来安插支撑遮阳帆布的木棍,用悬索挂着天篷。皇家舰队的水兵,像控制风帆那样撑起这些天篷,帮助观众遮阳、避雨和防寒。为了便于通风,天篷都向中间倾斜。
这座规模庞大的建筑,几乎可以容纳5万名观众。大角斗场的围墙总共有四层之多,前三层都设有柱式的装饰,分别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这三种柱式在古代雅典也能看到。大角斗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有20000平方米,长径为188米,短径为156米。大角斗场中央“表演区”的长径是86米,短径是54米。它的圆周的是527米,围墙的高度有48.5米。
大角斗场共有60排座位,一层一层逐排升起,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非常好。在设计上,首排荣誉席要比“表演区”高出5米之多,而普通观众的席位和上流骑士席位之间竟有6米多的高差,而且上层社会席位的安全措施设计得非常严密。
大角斗场的观众席分为五个区,观众席最前面的一区是荣誉席,供元老、长官、祭司等贵宾使用。第二区供骑士等上流社会中比较有地位的贵族使用。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都拥有特殊的包厢。第三区是供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则由普通的公民——武士和平民使用。不同职业的人,比如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席位。每层座位都是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职业状况安排好了的。在竞技场的最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观看的站台,背靠着高高立起的最内一层围墙,这是给社会地位最低下的女人、奴隶和穷人准备的。
罗马大角斗场的底层有80个拱门入口,形成三圈由拱门支撑起来的走廊。由于每一层座位都另有出口,所以观众可以很快地从各处进入。人群一旦失控,混乱中能够以极快的速度疏散,据说整个剧场只需30分钟就可以彻底清空。这种巧妙的入场设计,在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着。
大角斗场也是古罗马举行斗兽表演的地方。参加表演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或者牲畜进行殊死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有时候也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这种惨烈的表演一直延续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曾经考证,斗兽场建成竣工的时候,罗马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统治者组织兵士,驱使5000头猛兽,与3000名奴隶、战俘与罪犯厮杀搏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血腥厮杀持续了100天。
在大角斗场表演区的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各种管道,可以储存大量的道具和牲畜,那些角斗士也关在这里,直到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从地下吊起到地面上。大角斗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将水引入场内,在公元248年,大角斗场就曾经将大量的水引入表演区,而形成一个湖面,用以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公元217年,大角斗场遭到雷击引起了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之后,在公元238年很快得到修复,继续举行这种残酷的人、兽搏斗表演。在公元442年和508年,这里曾经相继发生两次强烈的地震,对大角斗场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到了中世纪时期,大角斗场的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人改用,当作了碉堡。到了15世纪,大角斗场的部分石料被拆除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