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型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父母认为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更多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当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了长辈的悉心照顾。这些父母认为,只有事事关心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由于这种心理,“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只表扬不批评”“爱孩子就别管孩子”“让孩子尽情地玩”“从小就要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和快乐”等口号盛行。父母心中逐渐产生“放纵孩子是出于爱心”这一错误观念。
什么是溺爱型父母?
纵容型教养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型教养,是一种父母完全接纳孩子且放纵孩子的教养方式。
这种类型的父母有较少的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但不能够密切监视孩子的行为,很少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控制,缺乏规则,无限制满足,尤其在物质满足上缺少限制。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
(1)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在中国,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
(2)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小、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被溺爱的孩子幸福感可能没有直接锻炼的孩子幸福感多,这是因为,被溺爱的孩子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一旦走出家庭,则会遭遇诸多打击。
他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而不喜欢自己。这种孩子要么继续不受欢迎下去,要么要很痛苦地改变自己。
早教专家冯德全教授说:“会生煤炉的孩子最懂得工作的步骤,因为积累了经验,掌握了规律,他的能力在各种场合又可以融会贯通,而很少劳动、娇生惯养的孩子就会失去这些锻炼的机会。”
你溺爱孩子了吗?
溺爱,是父母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往往会丧失自己的原则,被溺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能力差、挫败感强、骄横脆弱等特点。
溺爱型父母总是说“孩子还小,大人只是宠了点”,几乎没有父母会主动承认自己溺爱孩子。其实,溺爱型父母常常认为自己在很小心地呵护孩子。正因为这种判断偏差,溺爱型父母通常不会主动去改变自己的教育风格。
虽然许多父母都知道溺爱是不对的,但是却分不清楚怎样才算是溺爱,在此我们总结了几种溺爱的表现。
1.对孩子的要求事事满足
溺爱型父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答应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甚至会毫无底线地满足。对于孩子要玩具、零食、零花钱等行为,父母不讲究次数、数量和实际情况,一律满足孩子的需求。
如此教育出的孩子必然没有节约的意识,没有吃苦精神,稍有不顺就发脾气。
2.给予孩子特别的关注
溺爱型父母常常会给孩子过分的关注度。
例如,在很多溺爱型家庭当中,孩子成为家庭娱乐的焦点,只要家里来人,孩子就成为小明星,众星捧月,掌声不断。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变得虚荣心特别强。
除此之外,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当中,孩子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事事高人一等,处处被单独照顾。家中长辈万事先想着孩子高兴,这样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缺少感恩心、同情心。
3.对孩子的过错过分袒护
溺爱型家庭中,另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就是家中长辈对于孩子的错误过分袒护,当孩子犯了错时,总有人站出来护着。父母总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这些事需要慢慢教”等理由为孩子开脱。
如此一来,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错误,长此以往便会失去是非观念,形成嚣张跋扈的性格。
4.对于孩子保护过度
溺爱型父母往往对孩子保护过度。这类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剥夺了孩子探索的能力,上学陪着、买东西陪着、聚会游玩陪着,父母能跟着的一切项目都想参与,把孩子藏在自己的翅膀底下,生怕出一点意外。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依赖心理强,最终导致不能适应社会竞争。
5.不规范孩子的作息
溺爱型的父母没有规范孩子的作息规律,孩子自由散漫,养成睡懒觉、不洗漱、贪玩、做事拖沓等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上进心,没有拼搏精神,日子得过且过。
6.为孩子包办一切事务
溺爱型父母包办了孩子一切大小事务,小时候帮忙穿衣服,长大了帮忙洗衣服,甚至连饭后刷碗、起床叠被子这样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长此以往,导致备受溺爱的孩子最终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
7.父母委曲求全
很多溺爱型的父母看起来很卑微,凡事都需要哄着孩子做。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利益的交换,例如孩子小的时候用糖哄着做,孩子长大后用零花钱等物质奖励哄着做。
往往父母越委曲求全、央求孩子,孩子越变本加厉、扭捏作态,长大以后也没有责任心、诚信度,信誉丧失殆尽。
8.父母过分心软
溺爱型的父母常常“心太软”。许多父母特别害怕孩子哭闹,只要听见孩子哭声,心立刻就软了下来,“哭闹”也成了孩子制约父母的撒手锏,他知道只要自己哭,父母就会妥协。
这类父母经常对孩子心软,易导致孩子特别任性、自私、无情,认为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哭”就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