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炒股不要恐惧
恐惧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有些人看到手中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便立即惶恐不安,担心股价还会继续下跌,并且整天只往危险的一面想,只注意周围的不利信号。这样常常丧失客观判断能力,心情压抑,思绪混乱,只想着早知如此不买这种股票就好了,于是惊恐万分地匆忙离开股市。其实此时往往正是股市进入谷底即将反弹之际,但由于恐惧使许多人错过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许多投资者都十分熟悉华尔街的一句名言,“市场是由两种力量驱动的:贪婪和恐惧”。在一个投资市场,当市场由贪婪与恐惧所主导时,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从自己的投资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没有一个投资者会由于收益不错而感到满足。加上投资者的从众心理,必然会使后进入的投资者更加贪婪,正是这种贪婪,能够造成股市短期繁荣;反之,当这种力量是悲观或恐惧时,市场就会迅速地逆转。所以在股市中投资者要时常控制自己的恐惧心理,当投资大众都不敢投资的时候,往往可能是最好的下手机会。无数事实证明,最不敢投资的时候,往往就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
过度的恐惧心态,常常会妨碍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有的股民在股价跌至谷底时,因为害怕股价继续下跌而把股票卖掉了,结果失去反败为胜的机会;有的股民在股价处于低档时因为恐惧而不敢及时介入,结果错过最佳买点;有的股民则因为害怕刚刚涨起来的股价又会跌下去,刚刚获得的一点利润又会赔掉,结果把刚刚启动的黑马股抛掉,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
其实,在股市里的恐惧,多数时候都是虚惊一场,它并不是因为真正有什么危机发生,而实际上是由于投资者心理素质差,怕亏本,怕套牢,以致不能客观地评估眼前的形势,而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危险的那一面,从而感受到危机的来临。而危机感愈深,恐惧感也愈深。
这时,我们自认为是基于合理判断的行动,其实已经被恐惧扭曲了。当股价急速下跌时,我们会感到钱财正加速远去,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会一无所剩。持股的立即不计成本地抛股,空仓者则更不敢抄底建仓了。这正中一些庄家的奸计。因为在许多时候,股市里的恐慌气氛是庄家故意制造的空头陷阱,其目的是诱使股民把手中的筹码低价割肉送给他们享用。
炒股不要太贪心,也不要太害怕,这是所有的股票投资经典理论都反复告诫过的,许多股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做股票确实不能太贪,但炒股票就是为了赚钱,当然就会有贪财的心理;股市下跌了,自己的血汗钱天天缩水,说不害怕也是不可能的。关键的问题是要学会控制贪心和害怕心理,对大势而言,股市上涨时不要冲昏头脑,下跌时不要惊惶失措;对个股来说,不要总想卖个最高价,下跌不要匆忙割肉。这是投资者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按照惯常的分析思路,人们对新阶段股市的改革发展存有四个恐惧,进而认为股市要进行中期调整。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四个恐惧来源于人们僵化的认识。
一为“恐扩”。对于新股特别是大盘股发行,不少人总担心会抽走场内老股票的资金,或者新资金跟不上;对于限售股票到期上市,人们同样担忧会造成过重的抛压。
二为“恐涨”。大盘刚刚走出低迷,恢复上涨,一些人就担心涨得太多了。人们不是常提到指数“失真”吗?且不说2006年3月中国银行上市,仅由于前期中国石化、中国联通、长江电力等大公司上市,上证综指的生成机制就早已改变。如果严格按照“比性”衡量,而大盘点位可能还处于“老上证综指”的1300点左右。照此说,大盘近一年来出现的恢复性上涨,只不过是初步的。所以,僵化地看待大盘点位是不行的。
三为“恐高”。除了害怕指数涨高之外,不少投资者(甚至包括机构投资者)也常忧虑市盈率高、股价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不够高,治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低,这都是事实。但笔者认为,这都不能作为股价不能高、市盈率必须和其他国家标准划一的依据。不应僵化地借用别人的标准。
四为“恐大”。对大盘股上市担忧,对大盘股涨跌担忧,对大型机构入市担忧,成为不少分析人士的惯性思维。其实不仅股市中,任何经济领域都是有大有小;认为大家伙来了就等于侵犯小家伙,难免片面。
一般来说,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恐惧的人在股价上升时会变得贪心,贪心的人在股价下跌时又变得恐惧。这样时贪时怕,交替出现在股民身上,使他们追涨杀跌,结果劳而无获,甚至血本无归。所以说,投资股市,首要的就是要克服这两大心理误区,股市上涨时不贪,股价下跌时不怕,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股市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