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死节律
岁末年终夜,
妇科产房中。
闻听婴儿啼,
喜得千金芳。
2017年对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对学习中医来说是突破瓶颈的一年。
2017年底我迎来了我家的大宝贝~我的女儿。本来我想为女儿起名“马一一”,但老婆不同意。写这篇连载时我为自己起个笔名“马医医”。
中医可以说是草根医学,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通过几千年对身边的一切事物进行观察总结的一门艺术。
所以学习中医后会让人学会观察,会教会人思考。学中医会改变一个人的三观。
我以前是个愤青,现在回看以前QQ说说,感觉自己以前傻透了,真为当时自己的智商捉急。学中医后,对世界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愤青情节也就自然消亡了。
人所以生病是因为经络不通,脏腑不畅。愤青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思想角度单一,思路不通。
说说我的女儿,我对女儿的成长的观察,中医教会我的观察。
女儿出生时六斤多,不算很重,但身体健康。
刚刚出生的婴儿,视物不清,听力有限,体温调节能力有限。
几个月后,婴儿可以转头,手臂可以抬起。半年后婴儿脖子可抬起,手慢慢可以抓握。随时间增长,婴儿可以坐起来,能看到爸爸妈妈,可以听懂一些语言。
一年后婴儿可以站立,抓握能力变强,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然后可以慢慢行走。婴儿继续成长,从走到跑。语言从单个字词到短语,手从抓握到灵活用手。
再继续成长,婴儿长成儿童,身体变的强壮一些,慢慢的思维越来越清楚,手眼协调能力越来越强。
观察了这么久,我想到这不就是人的成长过程吗?但是我从成长过程就想到了人的衰老过程。
人开始衰老,体力先开始下降,皮肤开始松弛。随着时间增长体力继续下降,手眼协调能力下降。从可以快速奔跑变得无力奔跑。再往后开始走路吃力,继续到杵拐杖。然后是坐轮椅不能走路了。体力继续下降到仅仅能坐立,然后只能卧床,最后人连抬头都困难。
其他方面眼睛开始模糊,听力下降,到思维糊涂,然后就是意识模糊。
直到人最后死亡,这就是一个循环。从婴儿的肢体功能一点点的是怎么长大的,到人的衰老过程就是怎么一点点衰退的,直到最后的死亡。
这仅仅是我学中医后的一点点观察。我们再看中医四大经典中的《黄内内经》,里面很清楚的说明了人从生到死的规律。
其中《黄帝内经》中讲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
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生子。”
在自然环境下,这指的是女子7岁(男子8岁)换牙,开始第一次快速生长,女子14岁来月经,是第二次发育期。男子16岁开始肾气盛,性功能完善,也是第二次发育。
而衰老期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月经停止,男子七八五十六岁男性功能衰退。
首先这些数字是在自然环境下的一个平均数字,随着人与自然环境的改变(现代人有空调暖气,离自然越来越远。),这些数字会有所变化,但平均值依然准确。
《黄帝内经》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一部医学著作,我们的祖先在当时就已经精确的总结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不仅总结了人的规律,还总结了天地人,自然气候的规律,自然与人的规律。
由此看来我们的祖先怎么能不让人敬佩。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中医文化何其强大。
有人说《易经》是人类世界的一段非法代码,因为它过于窥视世界的规律。而中医是《易经》降维版,下降了一个层次。
一个经验丰富的中医可以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得知病症的起因,判断病症的发展,并预知病症的治愈时间,当然也可以预知病人的死亡时间。有些情况下可以准确到小时。
这听起来有点神叨叨,和算命的有点像。确实,经验丰富的中医,有辨别健康,预知生死的能力。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伤寒论》里对病症有预解时的内容,就是说哪些病症在规定的时间可以治愈。
《伤寒论》的预解时,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
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阳气衰减之时可能病邪欲解。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即3-9时之间;
提示邪结少阳不得舒发之证,于一日阳气升发之时,邪有发越得解的可能。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21-01时之间;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即23-05时之间;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1-7时之间。
三阴之为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稍后,即阳生、阳长之时,有病邪得解之机。
中医的知识中还有日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60年节律的总结。
中医经络学有子午流注法,十二经在一天不同时段下的运行规律。
中医根据病症的属性,来结合季节的属性,再加入一天时间的规律就可以得出病症的走向,从而判断出治愈或死亡的时间。
看过一段访谈节目,一名老中医樊正伦曾解释中西医的区别说:
中医是一门时间医学,它研究的是昨天发了什么,今天发生了什么,明天将要发生什么。
西医事一门微观医学,比如手疼,它会研究手的构造,神经,血管,骨骼,细胞,蛋白质等等。
好吧,讲的有点深了,中医并不是一个直观的医学。中国人选西瓜喜欢敲敲,听听声音。外国人很不理解,这能听出啥来,因此他们写到,“不要敲了,西瓜不会回答。”
中医就像敲西瓜,通过外在的表现来判断人体内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