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被植物概述
造景功能
地被是近年园林建设十分重视的植物景观,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地被不仅可以独立作为园林景观,还可以与其他类型景观植物配合,营造层次更丰富、生态更稳定的人工景观群落。
地被植物的定义
地被植物是指覆盖、绿化、美化地面及构建绿地最下层景观的观赏植物。除景观效果外,地被植物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消除污染的作用。地被植物应具备下述特性。
维护成本低
地被植物常选用多年生的、常绿或绿色期较长的植物以延长观赏和利用的时间,也可选用一、二年生草花和其他植物作短期绿化美化。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耐粗放管理,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地被植物在全部生育期内均可以露地栽培。
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地被植物繁殖容易,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植株相对较为低矮。在园林配置中,植株的高矮取决于景观的需要,可以通过修剪人为控制株高,也可以进行人工造型。其高度有30cm以下、50~60cm、70~80cm、80~100cm等几种。使用灌木时,应选用生长缓慢或耐修剪者,修剪后萌芽、分枝力强,枝叶稠密。
地被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或者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如球茎、地下根茎等,以利于贮藏养分,保存营养繁殖体,从而具有更强的更新能力。
良好的观赏和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而且花期越长,观赏价值越高。其具有独特的株形、叶形、叶色和叶色的季相变化,给人绚丽多彩的感觉。群体效果好。
良好的安全性
植株无毒、无异味、无刺。种群容易控制,不会泛滥成灾。
良好的生态、经济功能
地被植物具有较强或特殊净化空气的功能,如有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有些则具有良好的隔音、降低噪声和吸尘作用。它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药用、食用或为香料原料等,将地被植物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上述特性并非每一种地被植物都要全部具备,可以根据立地条件和景观营造的需要,突出和利用其中的某些特性,达到最佳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的分类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I
• 草本地被植物
草本地被植物有麦冬(Liriope spp.)、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红绿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cv. Tricolor)等。
• 灌木类地被植物
灌木类地被植物有龙船花(Ixor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pp.)、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等。
• 藤本及攀援地被植物
藤本及攀援地被植物有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常春藤(Hedera helix)、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等。
• 矮生竹类地被植物
矮生竹类地被植物有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 Nana)、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菲白竹(Sasa fortunei)等。
• 蕨类地被植物
蕨类地被植物有凤尾蕨(Pteris spp.)、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卷柏(Selaginella spp.)等。
• 特殊环境地被植物
是指适宜在水边湿地种植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菖蒲(Acorus calamus)等,以及耐盐碱能力很强的蔓荆(Vitex trifolia)、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和牛蒡(Arctium lappa)等。
• 临时性地被
是指为了短期绿化、美化,采用易种植、易管理、易成形的植物种类建植的地被,如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在长江流域进行冬季短期绿化,效果不错。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II
阴生地被、野生地被、常绿地被、落叶地被、彩叶地被、观花地被、宿根地被、湿生地被、藤蔓地被、旱生地被。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III
• 一、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的鲜艳,可以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 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主要有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石蒜(Lycoris radiata)、麦冬(Liriope spp.)、鸢尾类(Iris spp.)、玉簪类(Hosta spp.)、萱草类(Hemerocallis spp.)等。
• 蕨类地被植物
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之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波斯顿蕨(Nephrolepis exaltata cv. Bostoniensis)、凤尾蕨(Pteris spp.)、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等。
• 藤蔓类地被植物
藤蔓类地被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常春藤(Hedera helix)、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等。
• 灌木类地被植物
灌木类地被植物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金叶女贞(Ligustrum × vicaryi)、小叶女贞(Ligustrum sinense)、杜鹃(Rhododendron spp.)、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cv. Atropurpure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等。
• 竹类地被植物
竹类中的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匍匐性强、叶大、耐阴;还有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情。
应用环境分类
• 阳性地被植物
可在全光照、空旷的平地或坡地应用。这些植物在全光照下生长健壮,而在庇阴处茎秆细弱,节间伸长,开花减少,生长不良,如地被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美女樱(Verbena hybrida)等。
• 阴性地被植物
可在阴闭度较高的树丛或林下应用。这些植物在庇阴处能正常生长,而在全光照下反而生长不良,叶色变黄或叶缘枯焦,如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等。
• 半阴性地被植物
可在疏林或林缘处应用。
地被植物的作用
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人工群落的立地环境
园林绿地中设计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它的分层性更为明显,结构层次少。构建地被景观层后提高了绿化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更加充分利用上层乔木、灌木未能吸收的太阳光能。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腐殖质,对上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增加绿地群落层次,提高景观效果
构建地被景观层最直接的效果是覆盖地面,达到“黄土不露天”的基本目标。同时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景观特色各异,不同的叶色、花色和果色,不同季节会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若将叶色深绿的常春藤(Hedera helix)和龟甲冬青(Ilex crenata var. nummularia)、黄绿色的珍珠菜(Lysimachia nummularia)和金露花(Duranta repens cv. Dwarf Yellow)、开紫花的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麦冬(Liriope spp.)、开粉红色花的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ra)、开白花的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等地被植物大面积成片栽植,不仅气势恢宏,而且与上层的乔木、灌木的不同季相配合,群落层次丰富,景观效果能增色不少。
提供天敌栖息场所,构建绿色生态景观
园林植物群落较之农业和林业的植物群落更具多样性,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抑制有害生物的过度发展,保持基本生态平衡。园林植物群落在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的条件下,害虫和天敌能稳定在不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上,使植物与植物间、植物与其他生物间有序和谐地共存,构建绿色生态景观。
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经济效益
地被植物除了具观赏和景观效果外,大多数还具有经济价值。地被植物与上层的乔木、灌木相比,具有数量多、产量大、易更替的特点。种植经济型的地被植物,对群落的稳定性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提高园林绿地的环保和生态功能
地被植物覆盖地面后,具有减少尘土发生、吸附尘土、降低噪声、增加人工群落内部空气湿度和改良土壤条件的良好作用。
地被植物的配置
地被植物的配置因园林中的植物群落类型多、差异大而无固定模式,但在配置实践中,应遵循“因地选择、注重功能、层次分明”等原则来进行配置。
因地选种,突出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一致性
注意地被植物适应的地域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物种。如适应华南地区南部的黄榕,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就不能适应,同理,温凉地区的常春藤在广州、深圳做地被也不合适。
在小环境中,因地制宜是地被植物配置适当与否的关键。要选择适应种植地光、温、水、土、气等环境条件的种类,如在林下、房屋背阳处及大型立交桥下,应该多选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如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洒金珊瑚(Fatsia japonic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蕨类、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玉簪(Hosta spp.)等。对于不同的植物群落,上层乔木、灌木的种类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群落层次的多少不同,造成下层生境的不同,应选用不同耐阴性的地被植物。岸边、溪水旁则宜选用耐水湿的湿地植物做地被。选择地被种类应注意与上层景观植物在色彩、季相变化上形成一致。
注重功能,突出地被景观与环境的和谐
注意地被景观与绿地类型的和谐,一般开放式的活动场地可用草坪覆盖形成开阔、舒适的空间,使人心旷神怡;封闭式的景区(如观赏区、水池旁、雕塑前配置)地被应以整齐一致、枝叶稠密、观赏价值高的开花种类为好;而在偏僻的林带边、树丛下,则可以配置些可少修剪或不修剪的地被植物覆盖地面,不但节约人工,还富有野趣。
地被景观与绿地功能的和谐,对不同绿地也要根据不同功能选择地被,如医院、疗养院尽可能多地种植大面积草坪,有明显滞尘、杀菌功效,有益恢复健康;在工厂、研究机构,多种植草坪地被,可减少尘土飞扬,防止水土冲刷,减少水质污染和保持仪器质量。
高度适当,突出景观层次
地被植物配置力求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地被植物起衬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如层次不清,会显得杂乱无章。绿地人工植物群落最下层是地被植物,应与上层乔木和灌木组合错落有致,搭配高度适当。当上层乔木分枝点较高时,地被植物可选择适当高一些的种类;上层植株或分枝点低,地被植物应选用低矮或匍匐生长的种类。同时,选择地被时还应考虑种植地的面积,种植地开阔,上层乔木、灌木又不十分茂密,可配置较高的地被植物;而种植地面积小,则应配置较矮、小巧玲珑的品种,以免显得过于拥挤。
地被植物的养护
地被景观的特点是成片大面积营造,管理粗放,很难做到精细养护。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
水、肥管理
地被植物一般为适应性较强的抗旱品种,成型的地被除出现连续干旱无雨天气外,不必人工浇水。新植和未成型的地被植物,应每周浇透水2~4次,以水渗入地下10~15cm处为宜。浇水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地被植物生长期内,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及时补充肥力。常用的施肥方法是喷施法,因此法适合于大面积使用,又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肥沃,排水一定要好。一般情况下,应每年检查1~2次,暴雨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
修剪整形
一般低矮类型品种,自然生长不需经常修剪,以粗放管理为主。对于部分株形较高、枝条徒长的木本植物,需要适当整修。
更新调整
地被植物大面积和长期栽培,容易出现空秃,成片的空秃发生后,对景观效果影响很大。一旦出现,应立即检查原因,并以同类型地被进行补秃,恢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