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合康复:思考与展望
深圳市残疾人融合康复是现代残疾人康复服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一种理念、思路与方法,也是促进残疾人包容性发展的一种态度与举措。尽管深圳市残疾人融合康复的探索实践还有待时日的积淀、完善和检验,但作为国际残疾人康复理念与中国传统康复思维结合的产物,透过深圳接地气的残疾人融合康复服务体系和模式构建,实践表明,融合康复符合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规律,是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有效性和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一)宗旨明确,定位清晰
包容性发展倡导残疾人与环境和服务可及性机会均等、平等参与的策略,与以人为本和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融合康复宗旨相依相缘,包容性发展策略为残疾人融合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框架模式。康复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融合康复的内涵实质是“大康复”,其基本要义是排除过分专业化的倾向或隔离,在追求康复效果和最大化目标中,通过康复需求时段介入适宜专业、适宜服务,致力于完整人的回归,包括康复有效性(躯体功能恢复或功能障碍改善与延缓)、康复适宜性(社会适应能力及其环境空间)和康复自救性(主动康复转向与提升)。它促进残疾人的包容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因政治、文化、地域、信仰的差异而受到影响或改变。残疾人融合康复着眼于“人”,而不在于“残”,发现残疾人的潜能和优势促其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比纠缠于残疾障碍或影响更有意义。
(二)专业携手,打破樊篱
残疾人融合康复是多学科、多领域、多元化的服务综合体,在残疾人需求服务的前提下,以最佳服务为切入点,运用康复、教育、就业、辅具、权益、托养、文化、无障碍、助残等专业服务,通过满足不同需求的躯体功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和环境改善等专业服务介入,寻求潜能挖掘、生活重建和回归社会的自尊、自信与自觉,实现需求欲望与服务可及性的最佳同步。残疾人融合康复强调个性化服务,离不开“药讲究配伍,功讲究心识”的望闻问切。望,强调对生命注视,尊重生命,才能发展为生命的发挥与奉献;闻,强调对需求的倾听,抓住需求实质,分析轻重缓急,把准最佳切入口;问,强调对生活的期盼,寻找生活重建的潜能,点燃生活自信与希望之火;切,强调对内心的温暖,用仁爱、阳光照亮前行道路,变被动康复为主动参与,共同实现康复服务目标。
(三)资源共享,构筑平台
资源整合与共享在残疾人融合康复中显得尤为重要,重点是在三个领域构筑。
1.公共服务资源领域,构筑平台,拓展空间 残疾人服务政策纳入公共服务政策范畴并实现有效对接,在“普惠”中实施“特惠”保障与服务,围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借助医疗卫生资源开办残疾人康复医院,破解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职称晋升的发展瓶颈。同时,以医疗卫生专家力量,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和评估专家库;以教育资源开展重度残疾人特殊教育服务;以民政资源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等。
2.自身资源领域,扬长避短、打造优势 创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示范机构,创新社区康复、居家康复、辅具服务、低视力康复和街道职康服务模式,构筑残疾人融合康复服务体系,以示范引领康复服务机构提升专业化、规范化能力和水平。
3.社会资源领域,专业指导,形成合力 全市100多家残疾人各类服务组织承担着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总量的68%,以康复服务机构评审管理和评估转介服务为抓手,一手抓专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实行“宽进严管”,简化程序,评审准入、机构等级与转介服务、购买服务形成相因相果;一手抓服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实行全人服务、网络化运作、资源整合、专业服务、公平公正,促进康复服务健康发展。
(四)尊重人才,打造队伍
专业服务人才是决定残疾人融合康复目标实现的关键,深圳特色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有着两个明显的特点。
1.国家专业体系人才队伍 由196名各类残疾康复专家组成的康复技术指导和124名专家组成的残疾人评估专家库,以及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视障康复服务系统的专家,都是按国家专业职称、职种进行配置,保证了残疾人康复与国家专业服务的对应性与完整性。
2.残疾人服务专业体系人才队伍 由中国残联倾心打造、全力推行的残疾人服务专业岗位,如残疾人康复咨询、辅具适配、就业指导等专业服务,针对残疾人专业服务的特殊性,制定了残疾人服务人才管理办法,给予培训、考证的核销和岗位津贴,起到了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稳定队伍的积极作用。
(五)规范管理,形成长效
深圳“立足常态、着眼长远、形成长效”所建立起来的残疾人融合康复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为残疾人融合康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基本摆脱了康复服务的运动式、创建式,正逐步把项目服务引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残联直属机构也在服务功能上有序地拓展外延,形成专业特色、构筑体系、合力运行的架构。按年龄段进行分类,有新生儿缺陷筛查和随报制度,实施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有0~6岁的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救助,实施抢救性、保障性的专业服务;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教育服务,实施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重度特教分教点服务,免费提供学杂费、校服费;有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补贴,实施大专、本科学历教育补助;就业及职业培训服务方面,实施就业困难、社保、培训补贴,创业资助、职称评定、技能比赛奖励等制度;有托养服务补助,实施居家安养、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的补贴,同时,对辅助性就业提供保障性、公益性的保障服务等。
(六)理念创新,文化助力
残疾人融合康复在现代残疾人康复的理念指导下,不是简单地把分散在各类专业领域的服务碎片进行叠加,而是通过康复文化要素的注入,把专业服务汇聚到包容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服务合力和服务效应通过文化发酵放大,丰富了内涵,促进了发展。残疾人融合康复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的特征
(1)内化于心。用美——包括形态、精神、感观的愉悦与享受,内容的美、形态的美、张力的美,静让人沉思,动使人激动;用爱——包括康复工作者的情怀与追求,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热爱生活、追求生命价值的呼唤与憧憬,用阳光谱写人间大爱,改善残疾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从内心深处达到意境升华、理念认同,共情发展。
(2)外化于行。康复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和改变人的思维方法,成为文化认同、价值观的责任与追求,这是互为转化的,既要改变自我,也要影响他人,最终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实现康复服务的自觉与行动指南。
(3)固化于形。用康复文化的柔和力和影响力,把康复服务理念、服务专业标准、流程和制度固定起来,成为一种刚性的实施与检验准则。
2.文化的能量 深圳实践表明,康复文化的内涵、形式和规模,影响并指导着残疾人融合康复的发展。
(1)无形。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凝聚力,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领域和发展要求,策划不同的文化演绎方式,有的放矢地凝聚服务专业与服务群体。其所产生的共鸣与效应,是对枯燥专业术语、教条标准流程的最好诠释和解读。
(2)有形。康复文化的鼓与呼是残疾人融合康复合力与效应的催化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宣导力和价值导向,不管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受众的大小,其宣导所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以展现服务对象精神风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快乐幸福为主题的残疾人展能节、“鹏康杯”精神康复者足球运动、残疾人技能创业大赛等康复文化活动,宣传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改善了残疾人融合康复的社会环境;以残疾人服务专业与服务工作者情怀,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康复知识竞赛、辅具创意大赛、“爱耳日”公益音乐会、街道职康服务评选以及《深圳康复服务》刊物、康复宣传专题片等康复文化,宣传了残疾人工作者的信念与追求。不同形式与不同需求服务的康复文化,渗透到康复服务的每一个角落,在推进残疾人融合康复专业服务、科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建设中,以使命、愿景、价值观影响和推进残疾人融合康复发展。
(七)注重能力,科学运行
残疾人融合康复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残疾人,以人为本、满足康复需求是残疾人融合康复的根本。残疾人融合康复从理念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从学科到系统、从点线到整体,无不渗透着残疾人全生涯、全覆盖、全方位的服务宗旨,这种纵横交错的资源整合、学科的相宜协调,当把残疾人融合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态度与方式时,残疾人融合康复在维系秩序、实现目标中,“两翼共振”显得尤为重要。
1.服务自控翼 残疾人融合康复的合力,源于不同服务领域、专业、资源的汇聚,需要有较强的行政领导管理能力和较完善的运行管理系统的体制机制保障。宏观而言,除认真履行策划、组织、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外,要根据残疾人融合康复的预期目标,及时对服务需求、时间和可及性的变化进行调整或整合,随势而为;微观而言,残疾人融合康复合力的介入,着眼点在于个性化服务的适时、适宜和适量,生命是动态的,服务是终身的。
2.运行网络翼 残疾人融合康复是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学科、行业、资源等,现行的管理手段难以驾驭庞杂的运行系统,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对融合康复的调控与管理。
深圳残疾人融合康复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运用辅具、康复、就业有关的康复咨询员服务信息系统、服务申报信息系统,解决基础数据和服务信息收集传递;第二步是以开展残疾人评估转介服务为切入口,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建立评估转介服务信息系统,解决残疾人服务“进口”与“出口”、资源整合、流程归类和评估转介流转等问题,为残疾人融合康复信息无障碍奠定了基础;第三步是以建立全市残疾人服务信息网为契机,将残疾人融合康复的服务政策、资源、形式、周期、流转、质控等全方位纳入范围,实现融合康复的信息、管理、运行的无缝衔接。
(八)接轨国际,专业精细
现代残疾人康复理念源自于国际康复,它汇聚了全球康复人的智慧和希冀,所提出的一系列理念、策略和框架,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社区康复指南》及《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等均倡导包容性发展残疾人事业,所制定的发展框架、方法、标准,对于推进残疾人融合康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把国际康复理念转化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方法和技术,如何用国际康复标准指导本地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圳残疾人融合康复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术语及架构来描述健康状况及与健康有关的信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深化。如ICF在残疾人服务需求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社区康复、居家康复中的专业资源配置与社会环境对残疾人康复与发展的影响,残疾数据收集和有效监测等,将是残疾人融合康复进一步深化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深圳残疾人融合康复与国际康复的统一性与对应性的实践,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是国际康复的中国版缩影。
残疾人康复服务是社会文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从项目服务实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任重道远,残疾人融合康复显得尤为脆弱,其产生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不管怎样,残疾人融合康复是康复服务领域的一朵小花,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康复人的爱护、扶持,让它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建设中,茁壮成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造福残疾人。我们努力并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