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本书是八大山人艺术哲学的简明读本。从本人关于八大山人综合研究中,选择一些有关传统艺术哲学重要问题思考的内容编次而成,主要是围绕人的生命价值而展开的。
八大山人(1626—1705)与石涛(1642—1707)是清代初年的两位艺术大师,两位都是明代皇室的后裔,一生没有见过面,却通过书札等有频繁的交往,二人在艺术上引为知己。石涛说八大是“书法画法前人前”,对其书画创造所取得的成就给予极高评价。而八大称石涛为“大手笔”。石涛长于理论建构,其《画语录》是传统艺术哲学的奇作,而八大生平很少直接讨论理论问题,但他对艺术与人存在价值的思考同样深刻,甚至有过于石涛者。
八大非常赞成石涛的“无法而法”学说。他在评价石涛时说:“禅有南北宗,画者东西影。”这两句极精警的评价,前一句说石涛超越南北宗,崇尚艺术家自我的生命创造,在当时崇南抑北风气浓厚的情况之下,这尤其难能可贵;而后一句话,八大通过巧妙的内在语言转换,提出一个攸关其一生画学思想的纲领性学说。
画者东西影,与“禅有南北宗”相对,体现出八大和石涛共同的艺术旨趣。说一个物品叫“东西”,在画中画一个形象,也可叫“东西”。绘画是造型艺术,需要表现一定的空间形态,需要呈现出“东西”。但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必须超越“东西”,它应该“不是东西”,从而达到“不东不西”,方为正途。
更进一步,八大认为,绘画呈现的“东西”,只是一个“影子”,一个内在化的“真实”世界是它的本相(八大常以“实相”言之)。正因为它只是一个“实相”世界的外在呈现,它必然是虚幻不实的,没有实体意义,它是“实相”世界透出的光。绘画无法不表现“东西”,而所表现的空间形态又是不真实的,是否意味着要放弃绘画?当然不是。八大这样的思路,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开方便法门,通过画出幻而不实的“东西”,进而让人放弃对“东西”(或佛教所谓“法”)的执着,最终达到对“实相”世界,也即他所追求的意义世界的呈现。这就是南禅“即幻即真”的思路。而他所说的“实相”世界,也并非一个绝对的真理,它就在人的真实生命对“东西”的体验中。
画者东西影,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哲学命题,它在承继青藤“舍形而悦影”、白阳“为造化留影”等学说的基础之上,又有独特的理论发明。本书所讨论的八大山人艺术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围绕此一命题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