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坑石類
在壽山村的內外洋隔界山麓,有一條發源於坑頭山麓的小溪流,名叫「壽山溪」。就在這條長僅八公里的溪底及沿岸水田泥砂層中,零散埋藏着一種稀有的寶石。因為它產於田土中,多呈黃色,因而取名為「田石」,或稱「田黃」。
田坑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呈自然塊狀,無明顯稜角。它沉積於一、兩米深的田地底,採掘艱難,多為當地農民在農閒之時,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見珍。
田石質極溫潤可愛,微透明或半透明,肌理隱隱可現蘿蔔絲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石璞表層有時還包裹着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紅色格紋。素有「石帝」、「石中之王」等尊號。自清以來,極負盛名,爭相尋覓,視同瑰寶。其價值與金玉相埒,所謂「一兩田黃一兩金」。而質純材巨的田黃凍石,則往往「易金數倍」,乃至數十上百倍,故有民謠曰:「黃金易得田黃難求」。清毛奇齡《後觀石錄》載:「每得一田坑,輒轉相傳翫,顧視珍惜,雖盛勢強力不能奪」。可知當時田石之見重。
松溪五老圖薄意雕
田黃石 8×3×2.8cm
郭懋介作
田石按產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
上坂又稱「溪坂」,指靠近坑頭溪水發源地一帶的水田。該地所產田石,色淡而質靈,酷似坑頭水晶凍;中坂緊接上坂,上自大段溪合流處,下至鐵頭嶺,中有溪管屋。所產田石質最佳,色濃質嫩,堪稱田坑之標準;下坂位於坑頭、大洋兩溪會合處之下游,所產田石,色如桐油,質地凝膩;碓下坂靠近碓下,所產田石,多質硬而粗,色黝暗。
田坑石的品種命名,一般不以坂段分定,主要按色澤區分品種,輔之以石質、產地。通常分為:田黃石、白田石、紅田石、黑田石四種。另有硬田石、擱溜田石和溪管田石等。
在田坑中除出產名聞遐邇的田石外,同時還有一種名為「牛蛋黃」的獨石與其共生。
田黃石
田黃石又名「黃田石」,是田坑石中最常見的品種,凡黃色的田石均稱「田黃」。沿溪田中均有出產,以中坂田中所產最為典型。
田黃石的表皮多具微透明黃色層,肌理則玲瓏透澈,蘿蔔紋纖細而密集,條理清晰。按色相分定品目有:黃金黃、雞油黃、橘皮黃、枇杷黃、桂花黃、熟栗黃、杏花黃、肥皂黃、糖粿黃和桐油地等多種。其中以「黃金黃」、「雞油黃」和「橘皮黃」最稀罕,「枇杷黃」色最正,「桂花黃」次之,「桐油地」則色暗而質濁,屬田石之下品。田黃石中尚有銀裹金田石和田黃凍石等別稱:
漁翁得利薄意方章
田黃凍石 5×2.2×2.2cm
林文舉作
右:拓片
銀裹金田石 俗稱「銀包金」。指田黃石中,外表包裹一層白色皮者。肌理為純黃色,黃、白色層分明,酷似鮮蛋。多出自中坂田,尤為罕見。
田黃凍石 田黃石中,質極純潔通靈,猶如新鮮之蛋黃的礦塊,稱為「田黃凍石」。在古代主要產於中坂數畝田中,十分難得,被列為貢品。現代各坂均有出產。
白田石
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石」,又稱「田白石」。多產自上、中坂。色澤並非純白,略帶淡黃或蛋青色,表皮酷似羊脂玉,肌理漸淡。蘿蔔紋明顯,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為佳品。白田石中尚有金裹銀田石和白田凍石等品目:
金裹銀田石 俗稱「金包銀」。指白田石中,外表包裹一層黃色皮者。黃、白相映,別具情趣。
白田凍石 白田石中質純潔通靈的礦塊,稱為「白田凍石」,稀罕難得。
紅田石
紅色的田坑石名「紅田石」。分「橘皮紅」和「煨紅」兩種。橘皮紅色如福橘皮,鮮艷通明,極罕見。另有一種,是因為燒草積肥等人為原因,土層受藉熱使埋藏土中的田黃石因高溫而產生化學變化。表皮形成紅色層,而肌理則依然保持原有色澤,此類石稱之為「煨紅田石」。由於石質經火煅燒,往往遜其溫潤,雕刻時容易破裂,故不為收藏者所珍重。紅田石中,質地溫潤凝膩的礦塊,別稱「紅田凍石」。
雙燕迎春薄意日字章
烏鴉皮田黃凍石 3.5×2.3×1.8cm
林榮基作
黑田石
在鐵頭嶺及下坂一帶田中,出產一種灰黑色或外裹黑色皮的田石,名「黑田石」,又稱「烏田石」。按色相分品目,有黑皮田、墨田和灰田三種:
黑皮田石 指外表包裹黑色石皮的田石。厚薄不均,或成斑紋,或成條塊,濃淡變幻,肌理則保持原色。若黑皮面積較小,則不列為黑田石。
墨田石 色黑中帶赭,外表常掛黃色皮,肌理含細黑斑,蘿蔔紋較粗。
灰田石 色呈灰黑,質稍通靈,肌理蘿蔔紋間雜黑色點,泛赭黃色。
黑田石中,質溫潤凝的礦塊,別稱「黑田凍石」。
烏鴉皮田石
烏鴉皮田石又稱「蛤蟆皮田石」。指田石中表層含稀薄微透明黑色斑紋的礦塊。類似烏鴉背頸羽毛,明亮富有光澤,或像蛤蟆皮點點黑斑,滲透肌膚故而得名。例:烏鴉皮田黃石、烏鴉皮白田石。
浮雕流雲百福隨形章
烏鴉皮牛蛋黃石 4.5×7×3.5cm
姜宗棋作
蟬
寺坪田黃石
壽山廣應院遺址出土
硬田石
凡田石中,質粗劣,含雜質,或裂紋密佈的礦塊,統稱「硬田」,以區別於質優之田石。
擱溜田石
擱溜田石又稱「猴流田」(福州方言,「擱溜」即滾動的意思)。指因耕作或雨水、山洪沖刷而出露地表的田石礦塊。這種石無需挖掘,偶爾撿得,唯石質往往受陽光曝曬,風雨浸襲,失之溫潤。
溪管田石
溪管田石亦稱「溪管獨石」、「溪中凍」。指溪旁水田經山洪沖蕩而落入溪底的田石礦塊。田黃溪中時有發現,特別在中坂溪管屋附近的溪底,積石最多,故取為石名。
田石久蘊水中,受其浸蝕,外表泛淡黃或暗赭,石質倍為瑩澈,向為收藏者所珍惜。清高兆《觀石錄》記:「至今春雨時,溪澗中數有流出,或得之於田父手中,磨作印石,溫純深潤。」即指此類石。
牛蛋黃石
牛蛋黃石又稱「鵝卵黃」。是一種與「田石」共生於田坑的別類次生礦塊,以下坂至碓下坂段最常見,亦為掘性塊狀獨石。兩者外觀特徵雖有某些相近之處,但礦質卻完全不同,它的主要礦物成分是葉蠟石,呈卵蛋形,光滑無明顯棱角,塊度大小不等,巨者可達數公斤,細者僅十數克。質微潤,不透明,色多純黃,或土紅,外裹色皮,偶有出現黃皮紅心或紅皮黃心及多色相裹的奇特色相。
1973年水坑礦洞開採情景
寺坪田石
寺坪田石指明朝以前壽山廣應院僧侶藏於寺中的田黃璞石及其雕刻製品。因寺廢時經火炙後埋於土中,受水浸土沁,質色產生變化,宛如古玉。後世被人在古剎遺址中挖得,取名「寺坪田石」以表明出土地特色。明徐《遊壽山寺詩》云:「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即描述挖土尋寶的情景。(參見頁63本章附「寺坪石」條)